0  753  761  767  771  777  779  783  789  791  797  803  807  809  813  819  821  827  831  833  837  839  843  845  847  848  849  851  852  853  855  857  861  863  867  869  873  879  881  887  891  893  897  903  909  911  917  921  923  929  933  939  947  300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復習鋁鹽、偏鋁酸鹽及氫氧化鋁之間的轉化關系及轉化時量的關系;能用離子方程式正確表達它們之間的關系;應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氫氧化鋁的兩性,掌握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鋁的方法;

復習鐵,二價鐵,三價鐵三者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并能正確寫出有關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掌握鐵離子及亞鐵離子的檢驗方法;通過計算掌握變價金屬與硝酸反應時鐵的量不同,反應產(chǎn)物不同。

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況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復習氫氧化鋁的兩性及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轉化關系,對學生進行量變到質(zhì)變、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對鋁、鐵的綜合題的計算,使學生建立數(shù)、形結合思想,拓展解題思路。

科學品質(zhì):通過學習,使學生善于總結,并在總結中發(fā)現(xiàn)問題。

科學方法:教會學生將化學中的定量問題表格化、圖象化;通過對實驗的觀察,了解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實驗的方法將化學中微觀的問題宏觀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重點、難點

重點:氫氧化鋁的兩式電離;鋁化合物之間轉化的量的關系;鐵,二價鐵,三價鐵之間的轉化關系及氫氧化亞鐵轉化成氫氧化鐵;

難點:鋁化合物之間轉化的圖象表示;變價金屬與硝酸反應的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引言】

鋁、鐵是中學化學元素化合物中的重點,而其中的Al(OH)3、

和“鐵三角”的這兩部分內(nèi)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同時又是高考的熱點。所以高三對這兩部分內(nèi)容的復習是非常重要的。結合這段內(nèi)容,我準備了八個問題,其中有兩個問題昨天已經(jīng)布置下去了,請同學們分成小組先把上節(jié)布置的內(nèi)容討論一下,然后我們再按提綱逐一討論,最后一起歸納總結。我們今天采用大屏幕實物投影,請同學們將討論的結果直接寫在白紙上,以便和其他的同學一起交流。

【投影】題目見右欄

將學生分成5~6人一組,按問題逐一討論。

學生活動

回憶并討論昨天布置的兩題:

式正確表示其關系。

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分組討論。

【投影】例1

確表示其關系。

【要求】

1.指出三者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2.用離子方程式正確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

3.通過總結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展示自己總結的內(nèi)容:

(1)Al3++3OH-=Al(OH)3↓

(5)Al(OH)3+3H+=Al3++3H2O

注:回答問題中,學生能夠找出三者之間的關系,但思維無序,隨意安排(1)~(6),故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以上結果為兩個同學補充的最終結果。

【評價】

同學們對三者之間的轉化關系掌握較好,在此基礎上還應正確排列(1)~(6),這樣即可發(fā)現(xiàn)(1)~(3)中1mol鋁離子能與3mol氫氧根反應生成氫氧化鋁,而與4mol氫氧根反應則生成偏鋁酸鹽;同樣的關系也可在(4)~(6)中發(fā)現(xiàn),由此看出量變引起質(zhì)變。

【投影】例2

【要求】

1.用桌上的儀器和藥品完成題目所示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

2.A、B中的反應現(xiàn)象是否相同?(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3.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Al(OH)3既能和強酸又能和強堿反應的原理。

分組實驗、討論并回答:

(A)Al3++3OH-=Al(OH)3↓

現(xiàn)象:先產(chǎn)生白色絮狀沉淀,當氫氧化鈉過量時沉淀消失。

現(xiàn)象:先產(chǎn)生沉淀,震蕩消失,當AlCl3過量時產(chǎn)生沉淀不再消失。

得出結論:

當反應物相同,而反應的順序不同時,現(xiàn)象也不同。

注:個別組的同學因藥品用量不當,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出正確現(xiàn)象。

得出結論:Al(OH)3是兩性化合物,既能和強酸反應又能和強堿反應。

解釋:

(1)當加酸時,H+立即跟溶液里少量的OH-起反應而生成水,平衡向右移動,氫氧化鋁不斷溶解。

(2)當加堿時,OH-立即跟溶液里少量的H+起反應而生成水,平衡向左移動,同樣氫氧化鋁也不斷溶解。

這就是氫氧化鋁既能和酸又能和堿起反應的原因。

4.實驗室制取Al(OH)3時為何不用強堿?

回答:因氫氧化鋁溶于強堿,所以實驗室用氨水與鋁鹽反應:

Al3++3NH3?H2O=Al(OH)3↓+3NH4+

【評價】

大部分同學操作正確,個別同學一開始制的Al(OH)3過多,未注意用量,造成后來溶解不利;也有的是因為未逐滴加入藥品,也未看見實驗的全過程。關于Al(OH)3的兩式電離理解正確,故能得出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鋁的正確方法。

【投影】例3

畫出下列各反應中生成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縱坐標)隨所加入或滴入的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橫坐標)的變化曲線。

(1)在氯化鋁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2)在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鹽酸;

(3)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鋁溶液;

(4)在等物質(zhì)的量的氯化鎂和氯化鋁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5)在明礬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

【演示】牛津劍橋化學教學軟件,幫助同學直觀建立有關圖象,指出該類題是高考中常見題型,這類題是運用數(shù)形結合思想解決化學問題的典型題例。

【組織討論】請同學們對例3進行討論,并將結論寫在投影膠片上。

討論后,展示一組的投影片,5個變化曲線圖及解釋如下:

圖(1)1mol鋁離子與3mol氫氧根反應生成氫氧化鋁,而與4mol氫氧根反應就生成偏鋁酸鹽。

圖(2)1mol偏鋁酸根與1mol氫離子反應就生成氫氧化鋁,而與4mol氫離子反應就生成鋁鹽。

圖(3)該反應的原理為:

當加入3mol鋁離子時,溶液中開始產(chǎn)生沉淀,再加入1mol鋁離子時,產(chǎn)生沉淀量最大且不再消失。

圖(4)由于1mol鎂離子與2mol氫氧根反應生成沉淀,所以該組溶液達到沉淀最大量與氫氧化鋁溶解所消耗的氫氧根之比為5∶1。

圖(5)這個反應比較復雜,反應為:

2KAl(SO4)2+3Ba(OH)2=2Al(OH)3↓+3BaSO4↓+K2SO4

2Al(OH)3+K2SO4+Ba(OH)2=BaSO4↓2KAlO2+4H2O

討論:若KAl(SO4)2為a mol,Ba(OH)2為b mol,

故1molKAl(SO4)2與Ba(OH)2生成沉淀最大量時為2.5 mol,圖象表現(xiàn)為開始時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后減少,最后不變。

【評價】同學對該組問題的討論很認真。解該類題的關鍵是:先明確化學反應原理,然后找出1mol沉淀需要某一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與溶解1mol沉淀需要該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值,結合圖象分析判斷。

【投影】例4

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提問】

Fe→Fe2+,F(xiàn)e→Fe3+各選用哪些氧化劑?

Fe2+與Fe3+的氧化還原特性如何?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展示自己總結的內(nèi)容:

(1)Fe+2H+=Fe2++H2↑

(2)2Fe+3Cl2=2FeCl3

(3)2Fe2++Cl2=2Fe3++2Cl-

(4)2Fe3++H2S=2Fe2++S+2H+

(5)FeO+C=Fe+CO

(6)Fe2O3+3CO=2Fe+3CO2

【討論后回答】

Fe→Fe2+加弱氧化劑,例如:S、H+(非氧化性酸、Cu2+等)

Fe→Fe3+加強氧化劑,例如:Cl2、HNO3等)

Fe2+主要體現(xiàn)還原性

Fe3+主要體現(xiàn)氧化性

【評價】

組內(nèi)同學討論熱烈,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率高,我們只展示了一組,只要合理,其他答案也正確。

【投影】例5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投入一塊鈉,反應結束后過濾,把濾渣放入坩堝中加熱,最后得到的固體是______。

實驗:

2Na+2H2O=2NaOH+H2↑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 Fe2O3+3H2O

氫氧化鐵受熱分解的產(chǎn)物是Fe2O3。

分析討論:

現(xiàn)象:白色沉淀→灰綠色→紅褐色沉淀

所以加熱分解的產(chǎn)物為Fe2O3。

注:個別學生不了解這一反應,故認為沉淀是Fe(OH)2。

因過濾及加熱分解時間過長,故該兩步實驗可以略去。

指導實驗:

1.注意金屬鈉的取用方法;

2.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

3.由于反應較劇烈故應注意安全。

【小結】

4Fe(OH)2+O2+2H2O=4Fe(OH)3

該反應的現(xiàn)象是推斷鐵及鐵化合物的突破口。

【評價】

實驗做得很認真,但個別女同學膽子較小,不敢做,望今后加強動手能力,提高實驗意識。

【投影】例6

要證明某溶液中不含F(xiàn)e3+而可能含有Fe2+。進行實驗操作的順序有: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高錳酸鉀溶液,③加入少量硫氫化鉸溶液,其中順序正確的是              (    )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個別實驗:

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用事先準備好的藥品進行實驗。因Fe3+遇SCN-生成Fe(SCN)3而顯血紅色,F(xiàn)e2+遇氯水才能氧化成Fe3+,高錳酸鉀溶液本身顯紫色,故應選C。注:學生容易忽視高錳酸鉀的顏色。

【總結】

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三價鐵及亞鐵離子的檢驗方法。

【投影】例7

有28g鐵完全溶于500 g 20.16%的稀HNO3中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物是什么?質(zhì)量是多少克?

請同學們討論,分析解題思路并求解。

分組討論:

請一組的同學派一個代表向同學介紹解題思路(同組的其他同學補充)。

由題目可知:

Fe+4HNO3=Fe(NO3)3+NO+2H2O(3∶12)

3Fe+8HNO3=3Fe(NO3)2 +2NO+4H2O(3∶8)

3∶9.6介于(3∶12)和(3∶8)之間,所以生成物既有Fe(NO3)3又有Fe(NO3)2

設生成 x mol Fe(NO3)3,y mol Fe(NO3)2,可得方程式x+y=0.5,4x+8y/3=1.6,聯(lián)立求解得x=0.2mol,y=0.3mol。

即 Fe(NO3)3為242×0.2=48.4g,F(xiàn)e(NO3)2為180×0.3=54g。

注:本題選一名平時學得較好的同學回答,有利于正確概念的建立。

【小結】

通過計算使同學們明確,變價金屬與硝酸反應時,鐵的量不同,反應產(chǎn)物不同。

【投影】例8

為使溶液中的三種陽離子A+、B2+、C3+逐一沉淀出來并分離,將含有三種陽離子的水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組織討論】請討論以下問題,并給出正確答案。

(1)寫出過濾所用儀器名稱。

(2)C3+可能是Al3+、Fe3+離子嗎?為什么?

(3)B2+離子可能是Fe2+離子嗎?為什么?

分組討論:

1.鐵架臺、鐵圈、燒杯、漏斗、玻璃棒。

2.C3+可能是Al3+,因為在酸性條件下,Al3+不與H2S反應,但與過量的氨水反應生成Al(OH)3沉淀。C3+不可能為Fe3+,因為會發(fā)生如下反應:

2Fe3++H2S=2Fe2++S+2H+

3.B2+不可能是亞鐵,因為在酸性條件下,F(xiàn)e2+不能轉化成硫化亞鐵沉淀。

【評價】

該題充分考查同學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激烈思維活躍。 

 

精選題

 

試題詳情

河南省實驗中學2008―2009學年高三年級三月月考

語 文 試 題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交卷時只交答題卡。

第Ⅰ卷(選擇題  共30分)

試題詳情

鹵族元素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充分認識以氯元素為核心的鹵族元素的性質(zhì)及其遞變規(guī)律,進一步加深對“結構決定性質(zhì)”的理解;掌握鹵族元素的單質(zhì)、鹵化氫的制備方法,進一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認識鹵族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

能力培養(yǎng):通過鹵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轉化關系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通過鹵族元素的“結構―性質(zhì)”關系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歸納能力;通過鹵族元素的“性質(zhì)―制備”關系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認識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其性質(zhì)的關系,使學生感悟到事物的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的辯證關系;通過鹵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的歸納,認識事物的一般與特殊的關系;通過分析鹵單質(zhì)的制備,認識事物間普遍聯(lián)系與制約的觀點。

科學品質(zhì):通過學生討論、歸納、設計實驗、探索結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嚴謹求實、團結、合作的精神。

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研究事物和探究事物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

重點、難點   鹵族元素的性質(zhì)及其遞變規(guī)律。用氧化還原的觀點分析認識鹵族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引言】鹵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族。在復習這部分內(nèi)容時建議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還原理論為指導思想。

學生活動

傾聽、了解本部分內(nèi)容的復習方法。

【過渡】下面我們復習鹵族元素的知識。

【板書]一、鹵族元素

【復習提問】請畫出鹵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網(wǎng)絡圖,并完成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回憶、再現(xiàn)曾經(jīng)學過的鹵族元素知識,建立起以氯、溴、碘為核心的知識網(wǎng)絡圖,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講評】指導學生完成知識網(wǎng)絡圖,對學生歸納情況給予評價。最終建立如下頁關系:

【板書】1.鹵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間的轉化關系

【投影】

【板書】

2.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性質(zhì)”的關系

【投影】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在NaBr溶液中滴入氯水

(2)在FeSO4溶液中滴入溴水

(3)在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

【提問】比較Cl2、Br2、I2、Fe3+的氧化性強弱。比較I-、Br-、Fe2+的還原性強弱。

思考并書寫離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Br2+2Fe2+=2Fe3++2Br-

2I-+2Fe3+=I2+2Fe2+

思考并根據(jù)書寫的離子方程式得出結

論:氧化性Cl2>Br2>Fe3+>I2;還原性I->Fe2+>Br-。

【歸納】由此得出結論:當溶液中存在多種還原性物質(zhì)時,加入氧化劑,還原性強的應先被氧化。

【投影】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氣體

(5)在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

(6)在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氣體

思考并書寫離子方程式:

Cl2+2Fe2+=2Cl-+2Fe3+

Br2+2I-=2Br-+I2

3Cl2+2Fe2++4Br-=6Cl-+2Fe3++2Br2

【提問】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可得出鹵族元素在化學性質(zhì)方面有怎樣的變化規(guī)律?

思考、討論得出結論:

①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減弱。

②F-、Cl-、Br-、I-離子的還原性依次增強。

③F、Cl、Br、I元素的非金屬性依次減弱。

【討論】如何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解釋鹵族元素在化學性質(zhì)方面的遞變規(guī)律。

討論后得出結論:鹵族元素按F、Cl、Br、I的次序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得電子的能力減弱,導致其單質(zhì)的氧化性逐漸減弱�!景鍟�

結論: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反映結構。

【引言】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了物質(zhì)的存在形態(tài)、用途及制備方法。

【板書】

3.鹵族元素的“性質(zhì)―制備”的關系

【過渡】鹵族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活潑,所以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tài)的形態(tài)存在。

【提問】寫出實驗室制備氯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說明依據(jù)的是怎樣的化學原理。

回憶、再現(xiàn)實驗室制備氯氣的方法。

回答:

MnO2+4H++2Cl- Mn2++Cl2↑+2H2O

依據(jù)的原理是:利用氧化劑在酸性條件下氧化Cl-。

【板書】(1)鹵素單質(zhì)的制備――氧化還原法

【提問】依據(jù)實驗室制備氯氣的原理,還可用哪些氧化劑代替MnO2?

討論回答:KMnO4、KClO3、K2Cr2O7、次氯酸鹽等。

【練習】寫出分別用KMnO4、KClO3、Ca(ClO)2與濃鹽酸反應制備氯氣的化學方程式。

書寫化學方程式: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KClO3+6HCl=KCl+3Cl2↑+3H2O

Ca(ClO)2+4HCl=CaCl2+2Cl2↑+2H2O

【投影】請設計一個用漂白粉和濃鹽酸反應制得氯氣,驗證干燥的氯氣無漂白性并制備氯水的實驗裝置圖。

【提問】

①裝置應包括幾部分?

依據(jù)題目要求思考、討論。

思考回答:

①應包括四部分――氣體發(fā)生裝置、氣體凈化裝置、驗證其無漂白性的裝置、溶解制備氯水裝置。

【追問】僅這四部分嗎?

噢!還有尾氣吸收部分。

②根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應選擇何種氣體發(fā)生裝置?

②應選擇固-液反應裝置。

③制得的氯氣中含有哪些雜質(zhì)?應如何得到純凈干燥的氯氣?

③制得的氯氣中含有HCl氣體和水蒸氣。得到純凈干燥的氯氣的方法是:先通過裝有飽和食鹽水的洗氣瓶除去HCl,再通過裝有濃硫酸的洗氣瓶干燥除水。

④根據(jù)氯氣的溶解度,應選擇怎樣的氯氣溶解裝置?尾氣應怎樣吸收?

④裝置如圖:

師生共同探討后確定下列實驗裝置模型。

【投影】

飽和食鹽水:除去Cl2中的HCl;濃硫酸:除去水蒸氣;NaOH溶液:吸收尾氣,防污染。

【投影】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可制備Cl2,若無濃鹽酸,可用什么試劑代替?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思考:MnO2在H+濃度很大的條件下,可將Cl-氧化成單質(zhì)�,F(xiàn)無濃鹽酸,因此需制出HCl,聯(lián)想到NaCl固體和濃硫酸反應可得HCl,因此采用MnO2、NaCl固體、濃硫酸

NaCl(固)+H2SO4(濃)=NaHSO4+HCl↑

2NaCl(固)+H2SO4(濃) Na2SO4+2HCl↑

MnO2+4HCl MnCl2+Cl2↑+2H2O

或綜合寫成:

MnO2+3H2SO4(濃)+2NaCl(固體) MnSO4+2NaHSO4+Cl2↑+2H2O

書寫反應方程式:

3H2SO4(濃)+2NaBr(固體) Br2↑+SO2↑+2H2O+2NaHSO4

【投影】用濃硫酸和固體NaBr反應可以生成溴單質(zhì)。該反應能用于制備溴單質(zhì)嗎?若不能,應如何進行改進?

【提問】寫出濃硫酸和NaBr固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所得產(chǎn)物是否易于分離得到溴單質(zhì)?該方法制備溴單質(zhì)是否可行?

討論得出:SO2和Br2蒸氣同時逸出,除去Br2蒸氣中的SO2很困難。該方法不可行。

【提問】如何改進?

討論得出改進方案:①用濃磷酸代替濃硫酸,并加入MnO2即可。

【提示】使反應不生成SO2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點撥】在MnO2、NaCl固體和濃硫酸反應得到Cl2的反應中,濃硫酸是氧化劑嗎?哪種物質(zhì)是氧化劑?說明什么?

回答:濃硫酸不是氧化劑,MnO2是氧化劑。說明MnO2的氧化性強于濃硫酸。

【提問】結合Cl-和Br-的還原性強弱,還有其它的改進措施嗎?

思考并回答:Br-的還原性強于Cl-,因此當濃硫酸和MnO2與NaBr固體共熱時,

濃硫酸將不被還原。

從而得到改進方案:②使?jié)饬蛩�、NaBr固體、MnO2共熱。反應后將溴蒸氣冷凝即可。

【提問】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MnO2+3H2SO4(濃)+2NaBr(固體) MnSO4+2NaHSO4+Br2↑+2H2O

【板書】

【板書】(2)鹵化氫的制備――難揮發(fā)酸制揮發(fā)酸

【提問】請用化學反應方程式歸納出HX的制備方法。

回憶各種鹵化氫的制備方法。

CaF2+H2SO4(濃)=CaSO4+2HF↑[鉛容器中]

NaCl(固)+H2SO4(濃)=NaHSO4+HCl↑

2NaCl(固)+H2SO4(濃) Na2SO4+2HCl↑

【提問】在制備HBr和HI時能否使用濃硫酸?為什么?應如何改進?

討論得出:由于濃硫酸可將Br-、I-氧化,所以不能用濃硫酸和NaBr、NaI反應制HBr、HI。應用難揮發(fā)的濃磷酸代替濃硫酸。

NaBr(固)+H3PO4(濃) NaH2PO4+HBr↑

NaI(固)+H3PO4(濃) NaH2PO4+HI↑

領會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小結】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教科書的表面內(nèi)容上,應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歸納、總結,上升到理性高度,使知識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

【板書】

4.鹵族元素的“一般――特殊”的歸納

【引言】鹵族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有許多共性,但也存在諸多特殊之處,請同學們回憶、討論并進行歸納,可查閱教材、筆記等資料。

回憶、討論、查閱資料,進行歸納和總結。

指導學生歸納并將學生得出的結論投影如下:

【投影】鹵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歸納:

1.物理性質(zhì)方面

(1)常溫下溴是唯一的液態(tài)非金屬單質(zhì),極易揮發(fā),保存時用水封。

(2)溴和碘易溶于有機溶劑,碘易升華。

(3)鹵化銀中只有AgF無色且溶于水。

(4)CaCl2、CaBr2溶于水,但CaF2不溶于水。

2.化學性質(zhì)方面

(1)F2和水劇烈反應,水是還原劑;F2不能將溶液中的Cl-、Br-、I-氧化;F2通入NaOH溶液中先與水反應;鹵素單質(zhì)中只有F2可與稀有氣體反應。

(2)氯水使石蕊試劑先變紅后褪色。干燥的氯氣和液氯無漂白性。澳水和碘水無漂白性。(3)鹵化銀中只有AgF見光不分解。

(4)碘單質(zhì)遇淀粉變藍。碘單質(zhì)與鐵反應生成FeI2。

(5)鹵化氫的水溶液中只有氫氟酸是弱酸。

3.實驗方面

(1)制備HF時在鉛容器中進行,氫氟酸保存在塑料容器中。

(2)制備HBr和HI時用濃磷酸代替濃硫酸。

(3)除去Cl2中HCl用飽和食鹽水。

【小結】在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要注意共性與特性的辯證關系。

【板書】

試題詳情

浙江省2009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2

                              考試時間150分  試卷分數(shù)150分

考生須知:

1、  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密封區(qū)內(nèi)填寫學校、班級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寫在試題卷上無效。

 

 

試題詳情

高中政治歷次考試參考資料(哲學常識)

唐山市第十六中學政治教研室 秦友剛 063103

【考點1】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

試題詳情

晶體結構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熟悉三類晶體的代表物結構;學會在晶體中尋找晶胞;學會計算晶體中各種微粒的個數(shù)之比。

能力培養(yǎng):通過晶體(或晶胞)結構的觀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對“晶胞”概念的闡述,力求學生能夠想象整個晶體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分析“晶體中的每個微粒為幾個晶胞所共有”,計算“晶體中原子的個數(shù)、化學鍵的數(shù)目”等問題的訓練,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科學思想:熱愛科學,依靠科學解決實際問題。

科學品質(zhì):通過使用計算機軟件或立體模型,刺激學生的感官,產(chǎn)生學習興趣。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精心設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科學方法:由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法及運用一般規(guī)律解決個別問題的演繹法。

重點、難點三類晶體代表物結構的觀察;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引入】《考試說明》中明確提出:對原子、分子、化學鍵等微觀結構要有三維想象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能夠通過對晶體結構的研究,提高自己觀察、想象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本節(jié)課我們將把晶體按著科學分類的方法進行研究。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