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如圖,在Rt△ABC中,∠B=90°,AC=60cm,∠A=60°,點D從點C出發(fā)沿CA方向以4cm/s的速度向點A勻速運動,同時點E從點A出發(fā)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點B勻速運動,當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也隨之停止運動.設(shè)點D、E運動的時間是ts.過點D作DF⊥BC于點F,連接DE、EF.
(1)求證:AE=DF;
(2)四邊形AEFD能夠成為菱形嗎?如果能,求出相應(yīng)的t值;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
(3)當t為何值時,△DEF為直角三角形?請說明理由.

分析 (1)利用t表示出CD以及AE的長,然后在直角△CDF中,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求得DF的長,即可證明;
(2)易證四邊形AEFD是平行四邊形,當AD=AE時,四邊形AEFD是菱形,據(jù)此即可列方程求得t的值;
(3)分別從∠EDF=90°與∠DEF=90°兩種情況討論即可求解.

解答 (1)證明:∵在Rt△ABC中,∠B=90°,AC=60cm,∠A=60°,
∴∠C=90°-∠A=30°.
∵CD=4tcm,AE=2tcm,
又∵在直角△CDF中,∠C=30°,
∴DF=$\frac{1}{2}$CD=2tcm,
∴DF=AE;

(2)解:∵DF∥AB,DF=AE,
∴四邊形AEFD是平行四邊形,
當AD=AE時,四邊形AEFD是菱形,
即60-4t=2t,
解得:t=10,
即當t=10時,?AEFD是菱形;

(3)解:當t=$\frac{15}{2}$時△DEF是直角三角形(∠EDF=90°);
當t=12時,△DEF是直角三角形(∠DEF=90°).
理由如下:
當∠EDF=90°時,DE∥BC.
∴∠ADE=∠C=30°
∴AD=2AE
∵CD=4tcm,
∴DF=AE=2tcm,
∴AD=2AE=4tcm,
∴4t+4t=60,
∴t=$\frac{15}{2}$時,∠EDF=90°.
當∠DEF=90°時,DE⊥EF,
∵四邊形AEFD是平行四邊形,
∴AD∥EF,
∴DE⊥AD,
∴△ADE是直角三角形,∠ADE=90°,
∵∠A=60°,
∴∠DEA=30°,
∴AD=$\frac{1}{2}$AE,
AD=AC-CD=60-4t(cm),AE=DF=$\frac{1}{2}$CD=2tcm,
∴60-4t=t,
解得t=12.
綜上所述,當t=$\frac{15}{2}$時△DEF是直角三角形(∠EDF=90°);當t=12時,△DEF是直角三角形(∠DEF=90°).

點評 此題屬于四邊形的綜合題.考查了動點問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菱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識.注意掌握分類討論思想的應(yīng)用是解此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計算:
(1)(23$\frac{2}{3}$-29$\frac{7}{15}$+26.6-19$\frac{5}{9}$)×(-45);   
(2)-32+(-2$\frac{1}{2}$)2×(-$\frac{4}{25}$)+|-22|
(3)47$\frac{24}{25}$÷(-48)
(4)-52-[-4+(1-0.2×$\frac{1}{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閱讀理解:如圖①,在四邊形ABCD的邊AB上任取一點E(點E不與A、B重合),分別連接ED、EC,可以把四邊形ABCD分成三個三角形,若這三個三角形都相似,我們就把E叫做四邊形ABCD的邊AB上的“強相似點”.解決問題.
(1)如圖②,在矩形ABCD中,A、B、C、D四點均在正方形網(wǎng)格(網(wǎng)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的格點(即每個小正方形的頂點)上,試在圖②中畫出矩形ABCD的邊AB上的強相似點;
(2)如圖③,將矩形ABCD沿CM折疊,使點D落在AB邊上的點E處,若點E恰好是四邊形ABCM的邊AB上的一個強相似點,試探究AB與BC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計算:
(1)$\frac{\sqrt{3}}{\sqrt{5}}$       
(2)$\frac{\sqrt{8}}{\sqrt{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各邊的中點,在下列四個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與其他三個陰影部分面積不相等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已知如圖,直線l1:y=-$\frac{1}{2}$x+4與x軸、y軸分別交于點A、點B,另一直線l2:y=kx+b(k≠0)經(jīng)過點C(4,0),且把△AOB分成兩部分.
(1)若l1∥l2,求過點C的直線的解析式.
(2)若△AOB被直線l2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求過點C的直線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已知,∠ABC=∠DEF,AB=DE,要說明△ABC≌△DEF,若以“AAS”為依據(jù),還要添加的條件為∠ACB=∠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已知:AB是⊙O的直徑,點C是⊙O上的一點,切線CD交AB的延長線于D.
(1)求證:△CBD∽△ACD.
(2)若CD=4,BD=2,求直徑AB的長.
(3)在(2)的前提下求tan∠CAB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多項式3x+5y的次數(shù)是(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