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按如圖組裝儀器,關閉止水夾,通電使紅磷燃燒。請回答下列問題:
(1)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
(2)冷卻后,松開止水夾,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_____;
(3)若水倒吸少于1/5,可能的原因有①_____②_____。
(4)該裝置是通過課本實驗進行改進過的,請問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_____。
【答案】產(chǎn)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 水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剩余體積的1/5 紅磷量不足 氣密性不好;(或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結果更準確、操作方便,氣密性好
【解析】
(1)紅磷燃燒時的現(xiàn)象是紅磷劇烈的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的熱;
(2)冷卻后,松開止水夾,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水進入集氣瓶,進入的水約占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
(3)某化學實驗小組用該裝置做這個實驗時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裝置漏氣、紅磷不足等;
(4)該實驗裝置的優(yōu)點是:防止了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時導致的部分氣體受熱膨脹逸出,實驗結果更準確,同時防止了反應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huán)境。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炒菜時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別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與食醋中的乙酸反應生成乙酸乙酯(C4H8O2),試計算:
(1)乙酸乙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
(2)乙酸乙酯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答最簡整數(shù)比)
(3)17.6 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最早被人類認識和利用的元素。碳元素在地球上雖然廣泛分布,但其含量不足0.03%。
碳元素是一切有機體骨架的組成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約占18%。主要以有機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類、蛋白質等。人體中的無機含碳化合物種類較少,在血漿中主要以碳酸氫鹽緩沖系統(tǒng)(H2CO3/HCO3-)的形式存在,人體細胞通過有氧氧化和無氧酵解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在人體內的另一種無機形式。
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了15種碳原子,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據(jù)如圖1所示的同一個“格”,其中C-12和C-13屬于穩(wěn)定型,考古研究中,通過測定C-14含量估算古物的年代。
20世紀起,人類對碳元素的認識突飛猛進。下表列出了與之相關的主要事件:
時間 | 40年代 | 1967年 | 1969 年 | 1985年 | 1991年 | 21世紀 |
事件 | 發(fā)現(xiàn)C-14 | 發(fā)現(xiàn)六角金剛石和單斜超硬碳 | 發(fā)現(xiàn)銀白色的白炭 | 發(fā)現(xiàn)富勒烯的第一個成員C60(圖2) | 發(fā)現(xiàn)碳納米管(圖3) | 從石墨中剝離出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石墨烯(圖4) |
碳的這些新型結構的發(fā)現(xiàn)和性能研究的發(fā)展,使其廣泛應用于工業(yè)、材料、生物醫(yī)學等領域。依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碳在人體中的存在形式有_____種。
(2)關于圖1所示的相關信息分析,錯誤的是_____。
A 原子序數(shù)為6 B 電子數(shù)為12 C 元素符號為C
(3)結合你所學的知識,你認為C-12和C-13的不同點是_____。
A 質子數(shù)不同 B 電子數(shù)不同 C 中子數(shù)不同
(4)在20世紀有關碳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中,有一項與其它不同,它是_____。
(5)C60的含義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點燃條件下,A和B反應生成C和D.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
(1)A物質中氮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
(2)D物質屬于____(填序號:①化合物、趩钨| ③純凈物、芑旌衔铮。
(3)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此圖說明化學反應前后發(fā)生改變的微粒是____。
(4)1個B分子中含有_____個原子.
(5)在該反應中,生成C和D的質量比為________(計算結果用最簡整數(shù)比表示).
(6)從圖中還可獲得的一條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實驗室常用氣體制備裝置,據(jù)圖回答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應選擇的收集裝置是_________(填字母代號),如果選用G裝置裝滿水收集氧氣。氣體應從_____(填“a”或“b”)端導入。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某化學小組同學用20%的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并選用B裝置來制取氧氣。實驗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反應速率太快,不能得到平穩(wěn)的氧氣流。大家提出從兩個面加以改進:一是把裝置由B改為C,其理由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3)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強烈性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氣體,極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如圖G-J所示裝置村氨氣的制取、性質進行研究。
裝置I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裝置H的作用是________;根據(jù)氨氣的性質,J處應選擇的最佳收集裝置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種。將一定量的R和氧氣置于一個密閉的容器中引燃,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物質 | R | 氧氣 | 二氧化碳 | 水 | 一氧化碳 |
反應前質量/g | m1 | m2 | 0 | 0 | 0 |
反應后質量/g | 0 | 0 | m3 | m4 | m5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m1=1/9m4時,R是H2
②m1+m2=m3時,R是C或CO
③ m3:m4=11:9時,R是CH4或CH4O
④8m3/11+8m4/9+4m5/7≥m2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反應在防治環(huán)境污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某工廠廢氣中的SO2, 可用以下方式處理。方式一:,方式二:。試計算:
(1)CaSO4中有兩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呈整數(shù)倍關系,這兩種元素是硫元素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方式一處理19. 2tSO2,可得到多少硫酸鈣_______________?
(3)若用方式二處理19.2噸 SO2, 剛好用去176t 一定濃度的NaOH溶液,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終結果精確到0.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鉻(Cr)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金屬光澤和抗腐蝕性,常用來鍍在其他金屬的表面上,銅、鉻、錳、鎳組成合金可以制成各種性能的不銹鋼。某;瘜W研究小組對Cr(鉻)、Al、Cu的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進行探究,過程如下:
(作出假設)對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提出三種可能的假設:
①Cr>Al>Cu;②Al>Cr>Cu;③__________。
(設計實驗)同溫下,取大小相同的這三種金屬薄片,分別投入等體積等濃度的足量稀鹽酸中,觀察現(xiàn)象, 記錄如下:
金屬 | Cr | Al | Cu |
與鹽酸反應現(xiàn) | 氣泡產(chǎn)生緩慢,金屬逐漸溶解 | 氣泡產(chǎn)生激烈,金屬迅速溶解 | ___________ |
(控制實驗條件)三種金屬加入鹽酸前都先用紗布將其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應 B使表面光亮,易觀察現(xiàn)象 C使金屬溫度相同,易反應
(得出結論)原假設中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假設中①、②或③)。寫出鉻(鉻與鹽酸反應后顯+2價)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應用)(1)根據(jù)探究結果,請你預測鉻與硫酸銅溶液_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發(fā)生反應理由是____________。
(2)鋁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空氣中比鐵更易被氧化,但鋁制品比鐵制品更耐用,是因為鋁制品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食醋不宜用鋁制品盛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們積極尋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NH3燃燒的產(chǎn)物沒有污染,且釋放大量能量,有一定應用前景。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1)在A、B、C、D四種物質中,有________種氧化物。
(2)A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_。
(3)在該反應中,生成物C和D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_________(最簡整數(shù)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