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從給出的物理思想方向中選擇相應(yīng)的一個,并將序號填入后面的橫線上:質(zhì)點C;加速度的定義時用了D;平均速度A;瞬間速度B.
A.等效替代B.微元法C.理想模型法D.比值法.

分析 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是了解高中物理中的幾種物理量定義方法和幾個物理模型,注意理想化模型是指從客觀存在的事物或過程中抽象出來的一種簡單、近似、直觀的模型.

解答 解:質(zhì)點是用來來代替物體的有質(zhì)量的點.為了使物理問題簡單化,也為了便于研究分析,我們往往把研究的對象、問題簡化,忽略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的因素,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如質(zhì)點,所以質(zhì)點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所謂比值定義法,就是用兩個物理量的比值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義的基本特點是被定義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質(zhì)的最本質(zhì)的屬性,它不隨定義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改變.加速度定義式a=$\frac{△v}{△t}$,平均速度定義式$\overline{v}=\frac{△x}{△t}$都是運用比值定義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復(fù)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轉(zhuǎn)化為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xué)方法之一,平均速度就是等效替代法.
當(dāng)△t→0時,平均速度即為瞬時速度,故瞬時速度采用極限法定義,即微元法.
故答案為:C、D、A、B

點評 物理學(xué)上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比值定義法、極限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等,要理解掌握,不能搞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biāo)系中,兩電荷量分別為Q(Q>0)和-Q的點電荷對稱地放置在x軸上原點O的兩側(cè),a點位于x軸上O點與點電荷Q之間,b位于y軸O點上方,取無窮遠(yuǎn)處的電勢為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點的電勢為零,電場強(qiáng)度也為零
B.正的試探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零,所受電場力方向向右
C.將正的試探電荷從O點移到a點,電勢能減少
D.將同一正的試探電荷先后分別從O、b點移到a點,第二次電勢能的變化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為10kg的物體掛在彈簧上,彈簧伸長了0.2m,再將彈簧拉長0.1m,然后放開,求彈簧的運動規(guī)律(設(shè)阻尼系數(shù)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平拋運動任意時刻速度的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定義為速度的偏向角,某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時間與速度偏向角正切值之間函數(shù)關(guān)系如圖所示,g取10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1s末物體的速度大小為$5\sqrt{5}$m/s
B.平拋的初速度大小為20m/s
C.第1s內(nèi)物體的位移大小為$\sqrt{5}$m
D.第1s內(nèi)物體位移的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的正切值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1)某同學(xu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并作出$a-\frac{1}{m}$關(guān)系圖象如圖2所示.從圖象可以看出,作用在研究對象上的恒力F=N,當(dāng)物體的質(zhì)量M=l0kg時,它的加速度a=0.25m/s2
(2)甲乙兩同學(xué)在同一實驗中各取一套圖1所示裝置,裝置均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上均不放砝碼,在沒有平衡摩擦力的情況下研究加速度a與拉力F的關(guān)系,分別得到圖3中甲、乙兩條直線.設(shè)甲乙用的木塊質(zhì)量分別為m、m,甲乙用的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μ,由圖3可知m小于m,μ大于μ(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20.如圖所示為一質(zhì)點從A運動到C過程中留下的運動軌跡,
(1)作出質(zhì)點由A運動到C過程的位移;
(2)畫出質(zhì)點從A到B過程的平均速度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3m/s2,表示此物體( 。
A.每秒運動3m
B.每經(jīng)過1s,其速度增大3m/s
C.每經(jīng)過1s,其速度增量的大小為3m/s
D.每經(jīng)過1s,其速度減小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物體自O(shè)點開始沿斜面向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A、B、C、D是運動軌跡上的四點,D是最高點.測得OA=0.8m,AB=0.6m,BC=0.4m.且物體通過三段的時間均為1s.則下面判斷正確的是( 。
A.物體的初速度是9 m/sB.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
C.CD間的距離是0.225 mD.從C到D運動的時間是1.5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5.在某十字路口,紅燈攔停了很多汽車,被攔停的汽車排成筆直的一列,最前面一輛汽車的前端剛好與路口停車線相齊.若相鄰兩車的前端之間的距離均為l=6m,汽車啟動時都以a=2.5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到v=10m/s后做勻速運動通過路口,該路口亮綠燈時間t=30s,而且安裝有倒計時顯示的時間計時器(燈).如果交通規(guī)則規(guī)定:原在綠燈時通行的汽車,黃燈亮起時,車頭已越過停車線的汽車能允許通過.
(1)若綠燈亮起瞬間,所有司機(jī)同時啟動汽車,問有多少輛車能通過路口?
(2)第(1)問中不能通過路口的第一輛汽車司機(jī),在計時器顯示綠燈僅剩3s時間開始剎車做勻減速運動,結(jié)果車的前端與停車線相齊時則剛好停下,求剎車過程中汽車的加速度大小.(保留兩位小數(shù))
(3)現(xiàn)假設(shè)綠燈亮起時,第一個司機(jī)遲后△t=0.70s啟動汽車,后面司機(jī)都比前一輛車遲后0.70s啟動汽車,在這種情況下,最多有多少輛車能通過路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