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所示,O為杠桿OAB的支點,請畫出物體受到的重力示意圖和杠桿OAB所受拉力F的力臂.

分析 重力作用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從支點向拉力的作用線畫垂線,即可畫出拉力的力臂;

解答 J解:重力作用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用G表示;
杠桿OAB所受拉力作用在A點,方向斜向上,從支點向拉力的作用線畫垂線段,垂線段L就是拉力的力臂,如圖所示: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有關重力示意圖和力臂的畫法,首先要掌握力臂的概念,找出支點和力的作用線,從而正確地畫出力臂.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雪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與焦距的關系”實驗中,對課本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
(1)他們不用蠟燭,而用由幾個發(fā)光二極管做成“F”字樣的發(fā)光體進行實驗,你認為其好處有:
①可以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
②二極管使用起來更安全、環(huán)保.
次數(shù)物距μ/cm焦距f/cm像距v/cm
1 
15
57.5
2817.5
31029.0
(2)他們用三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上表,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物距一定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所成實像的像距越大;根據(jù)你所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分析,此時所成像的大小越大.(均選填“越大”、“越小”或“不變”)
(3)某次實驗中,發(fā)光二極管、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則像的性質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若把發(fā)光二極管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能(選填“能”或“不能”)出現(xiàn)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情況中,因為誤差而引起測量結果不準確的是( 。
A.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夠精密
B.讀數(shù)是沒有估讀
C.觀察時視線未能與刻度尺垂直
D.測量時物體的邊緣未對準“0”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把帶有滴墨水裝置的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紙帶上,小車每隔相等時間滴一滴墨水.當小車向左作直線運動時,在紙帶上留下了一系列滴墨水,其分布如圖所示.設小車滴每兩滴墨水時間間隔為T,那么小車從圖中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車的速度逐漸增大
B.小車運動的時間是7T
C.小車前一半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D.小車在后一半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次實驗中小車從A點到達C點的平均速度是0.3m/s.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填“大”或“小”).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聲波傳遞的“能量”的是( 。
A.發(fā)出超聲波探測大鋼板內有無裂痕
B.發(fā)出超聲波探測魚群的位置和海洋的深度
C.發(fā)出超聲波檢查胎兒在母體中的發(fā)育情況
D.外科醫(yī)生對結石病人的“超聲”排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如圖所示,將一只小鬧鐘放在玻璃鐘罩內,可清楚地聽到鬧鐘鈴聲.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鈴聲會逐漸變弱,甚至聽不見.停止抽氣,并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內,會(選填“會”或“不會”)再次清楚地聽到鈴聲.通過這一實驗事實可近似說明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用琉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有3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2mm的玻璃板做實驗;
(3)若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為5mm,則蠟燭和其所成像的距離是1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在探究彈性勢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時,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被壓縮的程度有關;
猜想二: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
為此,小明選用材料不同的兩根彈簧A和B(長度和粗細相同),小球、木塊和長刻度尺各一個,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中,木塊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如表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shù)使用的彈簧被壓縮后彈簧的長度/cmcm木塊移動的距離
彈簧AA5s1
彈簧AA8s2
彈簧BB5s3

彈簧BB8s4
(1)由于彈性勢能的大小不便用儀器測量,本實驗把彈性勢能的大小轉換為測量木塊移動的距離,這種研究方法叫轉換法.下列實驗中用到此方法的是②(填序號)
①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②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屬性”
(2)請將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補充完整:將同一根(“兩根不同”、“同一根”)彈簧壓縮不同(“相同”、“不同”)長度,放手后,小球被彈出,測出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進行比較.
(3)彈簧將小球彈開的過程中,是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成小球的動能能.
(4)為了探究猜想二,可選用實驗次數(shù)②和④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較分析,若s2≠s4,說明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