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分析:(1)由
得,y=
(x﹣2)
2﹣2,故可得出拋物線的頂點A的坐標(biāo),過點A作AD⊥x軸,垂足為D,由∠ADO=90°可知點D的坐標(biāo),故可得出OD=AD,由此即可得出結(jié)論。
∵由
得,y=
(x﹣2)
2﹣2,
∴拋物線的頂點A的坐標(biāo)為(﹣2,﹣2)。
如圖1,過點A作AD⊥x軸,垂足為D,∴∠ADO=90°。
∵點A的坐標(biāo)為(﹣2,﹣2),點D的坐標(biāo)為(﹣2,0),
∴OD=AD=2!唷螦OB=45°。
(2)由題意可知拋物線m的二次項系數(shù)為
,由此可得拋物線m的解析式過點C作CE⊥x軸,垂足為E;過點A作AF⊥CE,垂足為F,與y軸交與點H,根據(jù)勾股定理可求出OC的長,同理可得AC的長,OC=AC,
由翻折的軸對稱性的性質(zhì)可知,OC=AC=OC′=AC′,由此即可得出結(jié)論。
四邊形ACOC′為菱形。理由如下:
由題意可知拋物線m的二次項系數(shù)為
,且過頂點C的坐標(biāo)是(2,﹣4),
∴拋物線m的解析式為:y=
(x﹣2)
2﹣4,即y=
x
2﹣2x﹣2。
如圖,過點C作CE⊥x軸,垂足為E;過點A作AF⊥CE,垂足為F,與y軸交與點H,
∴OE=2,CE=4,AF=4,CF=CE﹣EF=2。
∴
。
同理,AC=
。
∴OC=AC。
由翻折的軸對稱性的性質(zhì)可知,OC=AC=OC′=AC′,
∴四邊形ACOC′為菱形。
(3)過點C′作C′G⊥x軸,垂足為G,由于OC和OC′關(guān)于OA對稱,∠AOB=∠AOH=45°,故可得出∠COH=∠C′OG,再根據(jù)CE∥OH可知∠OCE=∠C′OG,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知△CEO≌△C′GO,故可得出點C′的坐標(biāo)把x=﹣4代入拋物線
進(jìn)行檢驗即可得出結(jié)論。
點C′不在拋物線
上。理由如下:
如圖,過點C′作C′G⊥x軸,垂足為G,
∵OC和OC′關(guān)于OA對稱,∠AOB=∠AOH=45°,∴∠COH=∠C′OG。
∵CE∥OH,∴∠OCE=∠C′OG。
又∵∠CEO=∠C′GO=90°,OC=OC′,∴△CEO≌△C′GO。∴OG=4,C′G=2。
∴點C′的坐標(biāo)為(﹣4,2)。
把x=﹣4代入拋物線
得y=0。
∴點C′不在拋物線
上。
(4)∵點P為x軸上的一個動點,點Q在拋物線m上,
∴設(shè)Q(a,
)。
∵OC為該四邊形的一條邊,∴OP為對角線。
∴CQ的中點在x上。
∵C的坐標(biāo)是(2,﹣4),
∴
,解得a
1=6,a
2=﹣2。
∴Q(6,4)或(﹣2,4)(Q、O、C在一直線上,舍去)。
∴點Q的坐標(biāo)為(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