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6  54  60  64  70  72  76  82  84  90  96  100  102  106  112  114  120  124  126  130  132  136  138  140  141  142  144  145  146  148  150  154  156  160  162  166  172  174  180  184  186  190  196  202  204  210  214  216  222  226  232  240  3002 

2006――2007學年度第一學期

�?谑邪四昙墧�(shù)學科期終檢測題

時間:100分鐘       滿分:100分      得分: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聯(lián)考試卷

高一年級地理學科

命題人:淳安中學童萍蘭 審校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試卷

高一年級化學學科

                          命題人:蕭山中學  韓軍     審校  陸建新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Br-80   Na-23  Mg-24  Al-27   Fe-56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物理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聯(lián)考試卷

高一年級  命題人:呂京陽

 

一:選擇題(每題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選項是正確的)

1: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是(  )

A:亞里士多德   �。拢号nD   �。茫簮垡蛩固埂   。模嘿だ�

2:在下列運動中,研究對象可以當做質點的有(    )

A:我國著名體操運動員程菲完成跳馬動作的過程

B:我國在2005年10月12日發(fā)射的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飛行

C:旅游者在羊八井觀看風力發(fā)電的大風車

D:大型輪船進入三峽船閘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边@兩句詩描述的運動的參考系分別是(    )

    A.竹排,流水  B.流水,青山     C.青山,河岸         D.河岸,竹排

4:關于瞬時速度、平均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子彈出槍口時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    B:瞬時速度可以看成時間趨于無窮小時的平均速度     C: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平均速度,一定和物體在這段時間內各個時刻的瞬時速度的平均值相等。

5:伽利略以前的學者認為: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學家否定了這種看法。如圖1所示,在一玻璃管中放一片羽毛和一個玻璃球,迅速倒置玻璃管,可以看到玻璃球先于羽毛到達底端,這主要是因為(     )

A.它們的重量不同                B.它們的密度不同

C.它們的材料不同                D.它們受到的空氣阻力不同

 

 

 

6:能夠正確表示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圖象是(   �。�

7: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自由下落時,開始時速度為0,加速度也為0 �。拢何矬w下落過程速度增加,加速度保持不變  �。茫何矬w下落過程速度和加速度同時增大  �。模何矬w下落過程中,速度的變化率是個恒量

8: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的速度大小為8m/s,�。保蠛笏俣鹊拇笮∽�?yōu)椋玻恚笤谶@1s內關于該物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拢何灰频拇笮】赡艽笥冢保埃�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模杭铀俣鹊拇笮】赡艽笥冢保埃恚�  

 

9:汽車甲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它路過某處的同時,該處有一輛汽車乙開始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去追趕甲車,根據(jù)上述的已知條件(   �。�

A:可求出乙車追上甲車時的速度 �。拢嚎汕蟪鲆臆噺拈_始到追上甲車過程的平均速度

C:可求出乙車追上甲車時所走的路程 �。模翰荒芮蟪錾鲜鋈咧械娜魏我粋€

10: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依次通過A、B、C三點,B是AC的中點,已知AB段的平均速度是am/s,BC段的平均速度為bm/s,物體在B點的瞬時速度是(  �。�

A:(a+b)/2  B:(a+b)/2a �。茫海ǎ�+b)/(a+b)

D:2a/(a+b

11:一輛汽車以10m/s的初速度開始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m/s ,關于汽車整個勻減速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正確的是(    )

A:等于3s末的即時速度  �。拢旱扔冢�.8s到3.2s過程的平均速度

C;等于第3s內的平均速度 �。模旱扔陬^4s內的平均速度

12:一個物體從光滑斜面上由靜止開始下滑,在它通過的路徑中�。粒挪⒎殖上嗟鹊乃亩�,如圖,v表示B點的瞬時速度,v表示AE段的平均速度,它們的大小關系應該是( �。�

A:v>v �。拢海�<v �。茫海�=v    D:不能確定

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16分)

13:左下圖中龜?shù)募铀俣仁?u>              。   14:將適當?shù)奈锢砻~填在下面的方框中

 

 

 

 

 

 

 

 

 

15:一質點沿AD直線做勻加速運動,如圖,測得AB、BC、CD段的時間相同為t,測得位移AC=L,BD=L,則加速度的大小為為___________________m/s 

16:脈沖信號沿動物神經(jīng)傳播的速率大約是100m/s,身長為30m的鯨,尾巴被鯊魚咬了一口,大約經(jīng)___________________s能感覺被咬。身高1.8m的人大約經(jīng)_______________s能感覺腳被蚊子叮了一口。

 

三:實驗和計算題

17: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得到一條紙帶數(shù)據(jù)如圖,圖中A、B、C、D、E、F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1)   根據(jù)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算出B點的速度v________________m/s, vD=______________m/s

(2)   根據(jù)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畫出v――t圖

18:做勻加速運動的火車,在40s內速度從10m/s增加到20m/s。然后汽車緊急剎車,在4s內速度從20m/s減小到0,求

(1)   汽車在兩個過程的加速度

(2)   剎車過程中汽車滑行的距離

19:甲、乙兩車同向勻速行駛,速度分別為v=20m/s,v=6m/s。在相距

180m時,甲車發(fā)現(xiàn)了乙車并同時剎車,剎車后需40s才能停下,通過計算說明是否發(fā)生撞車事故?

 

 

 

 

 

 

20:“蹦極”起源于太平洋的瓦努阿圖群島,是當?shù)赝林说某赡甓Y:男子滿18歲時用藤蔓綁住雙腳從20m高的筑臺跳下去,才可以成為真正的男人。

“蹦極”是跳躍者站在40m以上的橋梁、高樓甚至熱氣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長長的橡皮繩綁在腳上,然后頭朝下跳下去,由于橡皮條很長,可使跳躍者在空中享受幾秒鐘的自由落體。當人體落到離地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開、繃緊,阻止人體繼續(xù)下落,當?shù)竭_最低點時,橡皮繩再次彈起,人被拉起,隨后又落下。多次反復直到橡皮繩的彈性消失為止。

在某次“蹦極”活動中,某人跳下后,自由下落3s,然后由于繩的拉力使跳躍者又經(jīng)過3s下降到最低點。求

(1)   跳躍者在后3s內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如何?

(2)   跳躍者下降的高度是多少?

 

 

 

 

 

 

 

 

 

 

 

 

 

 

 

 

 

 

 

 

 

 

 

 

 

 

 

 

 

 

 

2006學年第一學期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聯(lián)考答卷

高一年級   物理學科

                                                                                                        

一:選擇題(4×12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16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2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2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_____________________s

 

三:計算題(共36分)

17(10分)

(1)   :v________________m/s,        vD=______________m/s

(2)    

 

18(8分)

 

 

 

 

 

 

 

 

 

 

 

 

19(9分)

 

 

 

 

 

 

 

 

 

 

 

 

20(9分)

 

 

 

 

 

 

 

 

 

 

 

 

 

 

 

 

 

 

 

 

 

 

2006年物理聯(lián)考卷答案

 

一:選擇題(4×12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D  

 B

 D

 D

 B D

A

AB  

C

 BC

B

 

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16分)

 

13:___0.05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2        14:           _時刻      瞬時速度

            

15:_(_L2-L1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2                 

 

16:_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__0.018___________________s

 

三:計算題(共36分)

17(10分)

(3)   :v__0.49______________m/s, (2分)       vD=_0.66_____________m/s  (2分)

(4)   (略)(6分)

 

18(8分)

a1=0.25m/s2   ――――2分

a2=―5 m/s2――――――2分

x=40m   ――――――4分

 

 

 

19(9分)

v1=V時,經(jīng)過的時間為t1=28s――――――――2分

x=(v+ v1)t1/2 =364m――――――――-2分

x=V t2=168m――――――――――――――2分

x0+ x=348m――――――――――――――――1分

所以要撞車――――――――――――――2分

 

 

 

 

 

 

20(9分)

a=―10m/s ――――――――――2分

加速度方向為:豎直向上――――――――――2分

=1/2gt=45m――――――――2分

=(0-v)/2a=45m――――――2分

x=�。��。�=90m――――――――――1分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試卷

高三年級語文學科

      命題人:杭州市余杭區(qū)高級中學  林榮湊        審校人:金海英

考生須知:

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密封區(qū)內填寫學校、班級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題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

 

第Ⅰ卷(42分)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試卷

                 高三年級數(shù)學(文)學科

                 命題:蕭山中學  金涵龍    審校:莫維平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試卷

高三年級數(shù)學學科

命題人:蕭山中學 李金興  審校:莫維平

 

一.   選擇題(每小題僅有一個答案正確,每小題5分,共50分)

1.復數(shù),(其中),那么是實數(shù)的充要條件是(   )

  A.      B.         C.        D.

2.數(shù)列中, ,,那么等于(   )

  A.16            B. 8              C. 32               D. 64    

3.對于函數(shù),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既有極大值又有最大值           B.有極大值但沒有最大值

 C. 沒有極大值但有最大值           D. 既無極大值又無最大值

4. 對于函數(shù)(其中為某一實數(shù)),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函數(shù)有最小值;         B.函數(shù)有最小值;

C.函數(shù)有最大值        D.函數(shù)不一定有最值.

5. 數(shù)列項和,其中成等比數(shù)列,那么等于(   )

  A.7            B. 8                C.14                D.27

6.對于集合,若,則一定有(  )

  A.     B.      C.     D. 以上都不對

7.設,,那么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8. 設在區(qū)間上的值域為,那么的最小值為(   )

A.              B.3            C           D.

 

9. 設是離散型隨機變量, ,且,又已知

,則的值為 (   )

A.              B.            C.             D.

10.已知函數(shù)的導函數(shù)為,且對于任意,總有成立,那么

  的大小關系為(   )

  A. >      B.=       C.<    D.不確定

二.   填空(每小題4分,共16分)

11. 已知集合,從的映射滿足: 中的任何元素都有原象,且中的元素之和為124,求.

12. 設數(shù)列的通項,則.

13. 定義在上的函數(shù)上的連續(xù)函數(shù),那么.

14.關于的方程有實根,那么實數(shù)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________.

三.   解答題(6大題,每題14分,共84分)

15. 已知為定義在上的偶函數(shù),當時, ;

(1)    求時, 的解析式;

(2)    求的值域.

 

16. 無窮等比數(shù)列的各項都為正數(shù),又;

(1)    求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2)    取出數(shù)列的前項,設其中的奇數(shù)項之和為,偶數(shù)項之和為;求出的表達式(用表示).

17. 甲乙兩袋中裝有大小相同的紅球和白球,甲袋中裝有1個紅球和2個白球,乙袋中裝有2個紅球和1個白球,現(xiàn)從甲乙兩袋中各取2個球;設取出的4個球中紅球的個數(shù)為,

 (1)求的概率;

 (2)寫出的分布列,并求出的數(shù)學期望值.

18. 在邊長為6的正方形紙板的四角切去相等的正方形,再沿虛線折起,做成一個無蓋的方底箱子 (如圖) ,

(1)    當箱子容積最大時,切去的四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恰為,求出的值;

(2)    若將切下來的四個小正方形再按相同方法做成四個無蓋的方底箱子,問:當五個箱子的體積總和最大時, 第一次切下來的四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否仍然為?說明理由.

 

 

 

 

 

19. 已知函數(shù);

(1)    求;

(2)    設,求;

(3)    對于題(2)中所得的,設,問:是否存在正整數(shù),

使得對于任意,均有成立?若存在,求出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0. 設函數(shù)

(1)若上的單調函數(shù),求的取值范圍并指出單調性;

(2)若函數(shù)的定義域為,求出的取值范圍;

(3)若數(shù)列是遞增數(shù)列,求出的取值范圍。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答卷

座位號

 

 

高三年級數(shù)學學科

                                (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試卷

高三年級物理學科

 

 

命題:富陽中學  汪燕青    審校:孫曉飛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試卷

高三年級地理學科

命題人:蕭山中學  王 宏   審校  高 萍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試題詳情

200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qū)七校聯(lián)考試卷

高三年級 政治學科

命題人:淳安中學葉成友   審校:葉成友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