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學(xué)年度福建師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物 理 試 卷
(完卷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全卷共三大題,共18小題,另有一題附加題。請將所有答案寫在答卷上,考后只交答卷。
一、不定項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選項正確,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1.關(guān)于互成角度的兩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
A.一定是直線運動
B.一定是曲線運動
C.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
D.如果只有一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為零,則合運動不可能是直線運動
試題詳情
2.我國自行研制發(fā)射的“風(fēng)云一號”、“風(fēng)云二號”氣象衛(wèi)星的飛行軌道是不同的�!帮L(fēng)云一號”是極地圓形軌道衛(wèi)星,其軌道通過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周期是地球自轉(zhuǎn)周期的
;“風(fēng)云二號”是地球同步衛(wèi)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風(fēng)云二號”的軌道一定在地球赤道的上空
B.“風(fēng)云一號”和“風(fēng)云二號”的軌道半徑相等
C.“風(fēng)云一號”的運行速度比“風(fēng)云二號”的運行速度小
D.“風(fēng)云一號” 的加速度比“風(fēng)云二號”的加速度小
試題詳情
3.如圖所示,在雙人花樣滑冰運動中,有時會看到被男運動員拉著的女運動員離開地面在空中做圓錐擺運動的精彩場面,目測體重為G的女運動員做圓錐擺運動時和水平冰面的夾角約為30°,重力加速度為g,估算該女運動員 ( )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A.受到的拉力為
G
B.受到的拉力為2G
試題詳情
C.向心加速度為
g
D.向心加速度為2g
試題詳情
4.如圖所示,一條寬45m的河流,河水以4m/s的速度流淌.一只船欲從上游A碼頭直線到達(dá)下游對岸的B碼頭,已知AB=75m,則船在靜水中航行的最小速度為
( )
試題詳情
A.5m/s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5.質(zhì)量為m的物體,從靜止開始以
g的加速度豎直向下運動了h米,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
試題詳情
A.物體的重力可能做負(fù)功 B.物體的重力勢能一定減少了
mgh
試題詳情
C.物體的動能增加了
mgh D.物體的機械能減少
mgh
試題詳情
6.如下圖所示,在一次救災(zāi)工作中,一架沿水平直線飛行的直升飛機A,用懸索(重力可忽略不計)救護(hù)困在湖水中的傷員B。在直升飛機A和傷員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勻速運動的同時,懸索將傷員吊起,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A、B之間的距離以
(式中H為直升飛機A離地面的高度,各物理量的單位均為國際單位制單位)的規(guī)律隨時間變化,不計空氣阻力,則在這段時間內(nèi)
( )
試題詳情
A.懸索的拉力等于傷員的重力
B.懸索是豎直的
C.傷員做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變的曲線運動
D.傷員做加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線運動
試題詳情
7.如圖所示,從一根內(nèi)壁光滑的空心豎直鋼管A的上端邊緣,沿直徑方向向管內(nèi)水平拋入一鋼球,球與管壁多次相碰后落地(球與管壁相碰時間不計)。若換一根等高但內(nèi)徑較大的內(nèi)壁光滑的鋼管B,用同樣的方法拋入此鋼球,則運動時間 ( )
試題詳情

A.在A管中的球運動時間長
B.在B管中的球運動時間長
C.在兩管中的球運動時間一樣長
D.無法確定
試題詳情
8.一環(huán)狀物體套在光滑水平直桿上,環(huán)狀物能沿桿自由滑動。用繩子一端連接在物體上,另一端繞過定滑輪,用大小恒定的力F拉著,使物體沿桿由靜止開始自左向右滑動,如圖所示。物體在桿上通過a、b、c三點時的動能分別為Ea、Eb、Ec
,且ab=bc,滑輪質(zhì)量和摩擦不計,則下列關(guān)系中正確的是 ( )
試題詳情

A.Eb-Ea=Ec-Eb
B.Eb-Ea<Ec-Eb
C.Eb-Ea>Ec-Eb
D.Ea<Eb<Ec
試題詳情
9.兩個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B球在前,A球在后,MA=1kg, MB=2kg, vA=6m/s, vB=2m/s, 當(dāng)A球與B球發(fā)生碰撞后,A、B兩球速度可能為( )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C.
= -4m/s,
=7m/s
D.
=7m/s,
=1.5m/s
試題詳情

A.動量不守恒,機械能不守恒 B.彈簧第一次伸長最長時,υA=υB=0 C.彈簧第一次伸長最長時,A和B的速度都達(dá)到最大 D.F對A、B做功之和等于系統(tǒng)機械能的增加量
試題詳情
11.某實驗小組利用力的傳感器和數(shù)字化系統(tǒng),觀察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他們在學(xué)校電梯房內(nèi)做實驗,在電梯天花板上固定一個力傳感器,傳感器的測量掛鉤向下,并在掛鉤上懸掛一個重為10N的鉤碼,在電梯運動過程中,計算機顯示屏上顯示出如圖所示圖線,根據(jù)圖線分析可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試題詳情

第11題圖 A.該圖線顯示了力傳感器對鉤碼的拉力大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B.從時刻t1到t2,鉤碼處于失重狀態(tài),從時刻t3到t4,鉤碼處于超重狀態(tài) C.電梯可能開始在15樓,先加速向下,接著勻速向下,再減速向下,最后停在1 樓。 D.電梯可能開始在1樓,先加速向上,接著勻速向上,再減速向上,最后停在15樓。
試題詳情
12.如圖所示,一粗糙的水平傳送帶以恒定的速度υ1沿順時針方向運動,傳送帶的左、右兩端皆有一與傳送帶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體以恒定的速度υ2沿水平面分別從左、右兩端滑上傳送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試題詳情

A.若物體從左端滑上傳送帶,物體最終可能又回到左端 B.若物體從右端滑上傳送帶,物體最終可能又回到右端 C.物體從右端滑到左端所需的時間一定大于物體從左端滑到右端的時間 D.若物體均是從一端滑上,到達(dá)對面一端,則到達(dá)右端的速度比到達(dá)左端的速度大
試題詳情
13.一物體質(zhì)量為2kg,由斜面底端上滑到頂端速度恰好為零,歷時 s,斜面傾角為300,那么它從斜面中點到頂端重力沖量的大小為
N?s。(g=10m/s2)
試題詳情
14.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R, 質(zhì)量為M的半球型光滑小碗,放在一個臺秤上。讓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由碗邊從靜止開始下滑,則小球在碗內(nèi)運動過程中,臺秤讀數(shù)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15.列車的質(zhì)量是2×105kg,機車的額定功率為2000kW,若行駛時所受阻力是車重的0. 1倍,列車在水平軌道上從靜止開始以額定功率行駛了30s后,恰好達(dá)到最大速度,此時司機關(guān)閉發(fā)動機,則還能行駛的時間為_____________
s,列車行駛的總距離為_________m.(g=10m/s2)
試題詳情
三、計算題(3小題,共40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重要的方程式和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6.(10分)在失重條件下,會生產(chǎn)出地面上難以生產(chǎn)的一系列產(chǎn)品:例如形狀呈絕對球形的軸承滾珠,拉長幾百米長的玻璃纖維等等.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模擬一種無“重力”(完全失重狀態(tài))的環(huán)境,以供科學(xué)家進(jìn)行科學(xué)實驗:飛行員將飛機升到某一高度H時,讓其自由下落(完全失重)t1=20s 后,飛機沿豎直方向做勻減速下降,當(dāng)飛機的速度降為零時離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h=500m
,若科學(xué)家們站在飛機的水平底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支持力N為重力的三倍,則飛機的飛行高度H至少應(yīng)為多少? (g = 10m/s2
)
試題詳情
17.(15分)兩輛相同的小車(大小可忽略不計),質(zhì)量均為m,中間夾住被壓縮的輕彈簧后用細(xì)線縛在一起,從高為h的光滑斜軌上一起由靜止滑下.斜軌末端緊接一個半徑為R的光滑圓環(huán),當(dāng)兩車剛滑到圓環(huán)最低點時,細(xì)線突然斷開,彈簧將兩車迅速彈開,其中后一輛車停在該處,前一輛車沿圓環(huán)運動恰好能通過最高點.求:
試題詳情
  (1)把車彈出時彈簧釋放的彈性勢能; (2)下滑時的高度h和圓環(huán)半徑R之比.
試題詳情
18.(15分)如圖所示,兩塊長木板A、B的外形完全相同、質(zhì)量相等,長度均為L=1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一小物塊C,質(zhì)量也與A、B相等,C與A、C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若C以水平初速度v0=2m/s,滑上B木板左端,并能在B未碰上A之前,C恰好滑到B木板的最右端,與B保持相對靜止。 (g=10m/s2)求:
試題詳情
 (1)C與B的共同速度; (2)C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現(xiàn)在讓B靜止在水平面上,C置于B的左端,木板A以初速度2v0向左運動與木板B發(fā)生猛烈碰撞,經(jīng)過極短的時間A、B速度相同,但A、B不粘連.物塊C最后停在A上何處? 附加題(10分)
試題詳情
如圖所示,長為L的輕繩一端系于固定點O,另一端系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將小球從O點正下方 處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拋出,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繩被拉直,以后小球?qū)⒁設(shè)為圓心在豎直平面內(nèi)擺動,已知繩剛被拉直時,繩與豎直方向成60º角,求: (1)小球水平拋出時的初速度; (2)小球擺到最低點時,繩所受的拉力.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