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關(guān)于摩擦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物體間存在彈力作用,就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B.運動物體可能受到靜摩擦力作用,但靜止物體不可能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
C.摩擦力的存在依賴于正壓力,其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
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

分析 (1)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dāng)它們要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兩物體互相接觸,兩個物體的接觸面要粗糙,兩物體間有壓力,兩物體間要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四者缺一不可;
(3)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

解答 解:A、同一接觸面上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彈力,故A錯誤;
B、運動物體可能受到靜摩擦力作用,靜止物體也可能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故B錯誤;
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與物體間的正壓力大小成正比,而靜摩擦力不一定,故C錯誤;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目考查了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影響因素,需要學(xué)生將所學(xué)知識掌握扎,實靈活應(yīng)用.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是2m/s2,這意味著( 。
A.該物體在任1 s末的速度是該秒初速度的2倍
B.該物體在任1 s末的速度比該秒的初速度大2 m/s
C.該物體在第1 s末的速度為2 m/s
D.該物體在任1 s初的速度比前1 s末的速度大2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guān)于自由落體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自由落體運動一定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C.從豎直上升的氣球上掉下的物體(空氣阻力忽略不計)的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D.在空氣中下落的雪花的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當(dāng)電源頻率是50Hz時,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它每隔0.02 s打一次點.若每打5個點選一個計數(shù)點,那么,相鄰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有三個共點力F1=5N,F(xiàn)2=8N,F(xiàn)3=12N,方向不定,這四個力的合力大小范圍為0≤F≤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物塊甲放在物塊乙上,物塊乙放在一斜面體的斜面上,斜血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塊甲、乙和斜面體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甲、乙之間存在摩擦力B.物塊乙與斜面之間存在摩擦力
C.斜面與地面之間存在摩擦力D.所有接觸面之間均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如圖(a)的平行板電容器的兩板A、B上加如圖(1),(2),(3)所示的3種交變電壓,開始B板的電勢比A板高.在電場力作用下,原來靜止在兩板中間的電子開始運動.若兩板間距足夠大,且不計重力,則電子在各種交變電壓作用下的運動情況怎樣?對應(yīng)的速度-時間圖象怎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兩條水平放置的平行光滑導(dǎo)軌間距為L,其電阻可以忽略不計,勻強磁場直導(dǎo)軌平面向下,磁感應(yīng)強度大小為B,長度為L、電阻為r的金屬桿ab垂直于導(dǎo)軌放置,與導(dǎo)線接觸良好,在導(dǎo)軌的左側(cè)連接有阻值分別為R1、R2的兩個電阻,ab桿在外力作用下以大小為v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求:
(1)通過ab桿的電流I;
(2)在時間t內(nèi)電阻R1上產(chǎn)生的熱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一豎直放置的足夠長的絕緣木板,其右方有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和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一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物塊從絕緣木板上某點由靜止釋放,當(dāng)物塊下滑h后脫離絕緣木板,已知物塊與豎直絕緣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電場強度為E,磁感應(yīng)強度為B,重力加速度為g,則可求出( 。
A.物塊在絕緣木板上下滑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B.物塊在絕緣木板上運動的時間
C.物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物塊在絕緣木板上下滑過程中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