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圖所示,K是粒子發(fā)生器,D1、D2、D3是三塊擋板,通過傳感器可控制它們定時開啟和關(guān)閉,D1、D2的間距為L,D2、D3的間距為$\frac{L}{2}$.在以O(shè)為原點的直角坐標系Oxy中有一磁感應(yīng)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y軸和直線MN是它的左、右邊界,且MN平行于y軸.現(xiàn)開啟擋板D1、D3,粒子發(fā)生器僅在t=0時刻沿x軸正方向發(fā)射各種速率的粒子,D2僅在t=nT(n=0,1,2…,T為周期)時刻開啟,在t=5T時刻,再關(guān)閉擋板D3,使粒子無法進入磁場區(qū)域.已知擋板的厚度不計,粒子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q大于0),不計粒子的重力,不計粒子間的相互作用,整個裝置都放在真空中.
(1)求能夠進入磁場區(qū)域的粒子的速度大;
(2)已知從原點O進入磁場中速度最小的粒子經(jīng)過坐標為(0,2)的P點,應(yīng)將磁場邊界MN在Oxy平面內(nèi)如何平移,才能使從原點O進入磁場中速度最大的粒子經(jīng)過坐標為($3\sqrt{3}$,6 )的Q點?

分析 (1)粒子必須在D3關(guān)閉前進入磁場才行,粒子由D1到D2和由D2到D3都是勻速直線運動,可得運動時間表達式,兩段時間之和應(yīng)小于等于5T,可解得能夠進入磁場區(qū)域的粒子的速度.
(2)由進入磁場中速度最小的粒子經(jīng)過坐標為(0cm,2cm)的P點可確定其軌道半徑,進而確定最小速度;由(1)得到的速度表達式,可得最大速度,由速度關(guān)系可確定速度最大粒子的半徑,做出運動軌跡圖,由幾何關(guān)系來判定該如何移動磁場的右邊界MN.

解答 解:(1)設(shè)能夠進入磁場區(qū)域的粒子的速度大小為vn,
由題意可知,粒子由D1到D2經(jīng)歷的時間為:△t1=$\frac{L}{{v}_{n}}$=nT  (n=1、2…)
粒子由D2到D3經(jīng)歷的時間為:△t2=$\frac{L}{2{v}_{n}}$=$\frac{nT}{2}$,
t=5T時刻,擋板D3關(guān)閉,粒子無法進入磁場,故有△t=△t1+△t2≤5T,
解得:n≤$\frac{10}{3}$,即:n=1、2、3,
所以,能夠進入磁場區(qū)域的粒子的速度為
所以,能夠進入磁場區(qū)域的粒子的速度為:${v_n}=\frac{L}{nT}$(n=1、2、3);
(2)進入磁場中速度最小的粒子經(jīng)過坐標為(0 cm,2 cm)的P點,所以R=1 cm.
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qvB=m\frac{v^2}{R}$,解得:$R=\frac{mv}{Bq}$,
由此可知,進入磁場中粒子的最大速度是最小速度的3倍,
故:R′=3R=3 cm,其圓心E坐標為(0,3 cm);
過Q點作圓軌跡的切線,設(shè)切點F的坐標為(x0,y0).
若此粒子在F點飛出磁場區(qū)域,它將沿直線FQ運動到Q點.
故F點一定在磁場的邊界上.由圖可知:
$tanθ=\frac{{3\sqrt{3}-{x_0}}}{{6-{y_0}}}$
$tanθ=\frac{{3-{y_0}}}{x_0}$,
由幾何關(guān)系有:$x_0^2+{(3-{y_0})^2}={3^2}$
聯(lián)立解得${x_0}=\frac{{3\sqrt{3}}}{2}cm$,${y_0}=\frac{3}{2}cm$
因此,只要將磁場區(qū)域的邊界MN平行左移到:${x_0}=\frac{{3\sqrt{3}}}{2}cm$的F點,
速度最大的粒子在F點穿出磁場,將沿圓軌跡的切線方向到達Q點.
答:(1)能夠進入磁場區(qū)域的粒子速度大小為:${v_n}=\frac{L}{nT}$(n=1、2、3)(n=1、2、3).
(2)已知從原點O進入磁場中速度最小的粒子經(jīng)過坐標為(0cm,2cm)的P點,將磁場邊界的MN平移到圖中F點,才能使從原點O進入磁場中速度最大的粒子經(jīng)過坐標為(3$\sqrt{3}$cm,6cm)的Q點.

點評 該題的關(guān)鍵點在于做速度最大粒子的軌跡圖,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在混合場中的運動等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做出運動軌跡圖,做這種圖首先要能確定半徑,其次要確定初末速度的方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線圈abcd在條形磁鐵S極附近下落,在下落過程中,線圈平面保持水平,如圖所示,位置1和3都靠近位置2,則線圈從位置1到位置2的過程中,線圈內(nèi)有感應(yīng)電流,線圈從位置2至位置3的過程中,線圈內(nèi)有感應(yīng)電流.(填:“有”或“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力的關(guān)系.將裝有力傳感器的小車放置于水平長木板上,緩慢向小桶中加入細砂,直到小車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傳感器的最大示數(shù)F0,以此表示小車所受摩擦力的大。賹⑿≤嚪呕卦幉醋,繼續(xù)向小桶中加入細砂,記下傳感器的示數(shù)F1

(1)接通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釋放小車,打出如圖乙所示的紙帶.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量出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則小車的加速度a=0.16m/s2
(2)改變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復實驗,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描繪小車加速度a與合力F
(F=F1-F0)的關(guān)系圖象.不計紙帶與計時器間的摩擦.如圖丙的圖象中可能正確的是B.
(3)同一次實驗中,小車釋放前傳感器示數(shù)F1與小車加速運動時傳感器示數(shù)F2的關(guān)系是F1>F2(選填“<”、“=”或“>”).
(4)關(guān)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
A.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應(yīng)遠大于小桶和砂的總質(zhì)量
B.實驗中需要將長木板右端墊高
C.實驗中需要測出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
D.用加砂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如圖所示,兩條互相平行且足夠長的光滑金屬導軌位于水平面內(nèi),導軌間距l(xiāng)=0.2m,在導軌的一端接有阻值R=3Ω的電阻,在x≥0處有一垂直導軌平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感強度B=0.5T.一質(zhì)量m=0.1kg,電阻r=2Ω的金屬棒垂直擱在導軌上,并以v0=20m/s的初速度進入磁場,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作持續(xù)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a=2m/s2、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棒與導軌接觸良好,其余電阻均不計.求:
(1)電流第一次減少為最大值一半時金屬棒所處的位置;
(2)電流第一次減少為最大值的一半時拉力F的功率;
(3)已知金屬棒開始進入磁場到速度減小為零的過程中,電阻R上產(chǎn)生的熱量Q1=1.6J,求該過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如圖甲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 當我們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1)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應(yīng)采取的措施是;
(2)每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上的點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yīng)選用紙帶的部分進行測量;
(3)下面是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請將第2次、第3次…實驗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寫在對應(yīng)的位置;
次數(shù)/數(shù)據(jù)/物理量橡皮筋做的功Wn10個間隔的距離S、時間T小車速度vn小車速度平方vn2
1W0.200m0.2s1.01.0
22W0.280m0.2s1.41.96
33W0.300m0.2s1.52.25
44W0.400m0.2s2.04.0
55W0.450m0.2s2.25
(4)從理論上講,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體速度vn變化的關(guān)系應(yīng)是Wn∝vn2. 請你運用數(shù)據(jù)表中測定的數(shù)據(jù),在如圖乙所示的坐標系中作出相應(yīng)的圖象驗證理論的正確性;
(5)若在實驗中你做出的圖線與理論的推測不完全一致,你處理這種情況的做法是:分析誤差來源或改進試驗方案或測量手段,重新進行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在“探究恒力做功與動能改變間的關(guān)系”實驗中,采用圖1所示裝置的實驗方案,實驗時:

(1)若用砂和小桶的總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力,為了減少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必須:①使長木板左端抬起一個合適的角度,以平衡摩擦力;
②滿足條件,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選填“遠大于”、“遠小于”、“等于”);
③使拉動小車的細線(小車-滑輪段)與長木板平行.
(2)要驗證合外力做功與動能變化間的關(guān)系,除了要測量砂和小砂桶的總重力、測量小車的位移、速度外,還要測出的物理量有小車質(zhì)量;如圖2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F是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距離如圖2所示,則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vc表達式為(用題中所給物理量表示)${v}_{C}^{\;}=\frac{{s}_{2}^{\;}+{s}_{3}^{\;}}{2T}$.
(3)若已知小車質(zhì)量為M、砂和小砂桶的總質(zhì)量為m,打B、E點時小車的速度分別vB、vE,重力加速度為g,探究B到E過程合外力做功與動能變化間的關(guān)系,其驗證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mg({s}_{2}^{\;}+{s}_{3}^{\;}+{s}_{4}^{\;})=\frac{1}{2}M{v}_{E}^{2}-\frac{1}{2}M{v}_{B}^{2}$.(用M、m、g、s1~s5、vB、vE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動能定理實驗的裝置.他在氣墊導軌上安裝了一個光電門B,滑塊上固定一遮光條,滑塊用細線繞過氣墊導軌左端的定滑輪與力傳感器相連,傳感器下方懸掛鉤碼,每次滑塊都從A處由靜止釋放.

(1)該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則d=2.25mm.
(2)實驗時,將滑塊從A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B的時間t,若要得到滑塊的動能,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滑塊的質(zhì)量m,若由力傳感器測出拉力F的大小,要得到合外力對滑塊所做的總功,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A與B間的距離s,要驗證動能定理的表達式為Fs=$\frac{m1v9zlxx^{2}}{2{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①實驗器材有:長木板、小車(前面帶小鉤)、學生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6條規(guī)格相同的橡皮筋、紙帶、刻度尺、天平、小鐵釘2個、導線若干、開關(guān).
在上述實驗器材中,多余的器材是天平;
②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
A.將長木板放到水平實驗臺上,依圖安裝好實驗器材;
B.先用一條橡皮筋進行實驗,把橡皮筋拉伸到一定的長度,整理好紙帶,接通電源,放開小車,打出一條紙帶,編號為1;
C.換用紙帶,改用2條、3條…同樣的橡皮筋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每次實驗中橡皮筋的拉伸長度都相等,打出的紙帶,分別編號為2、3…
D.由紙帶算出小車獲得的速度:根據(jù)記錄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小車獲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紙帶上第一點到最后一點的距離來進行計算.
把第一次實驗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0,則第2次、第3次…實驗對小車做的功分別計記為2W0、3W0…,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里.
E.對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估計,大致判斷兩個量可能的關(guān)系,然后以W為縱坐標、v2(也可能是其他關(guān)系)為橫坐標作圖;
F.整理實驗器材
以上實驗步驟中有疏漏的步驟是:A,有錯誤的步驟是D.(填寫步驟前相應(yīng)的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改變的關(guān)系”,某同學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第一步:如圖甲所示,把木板一端墊起,滑塊通過跨過定滑輪的輕繩與一質(zhì)量為m的重錘相連,重錘下連一紙帶,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調(diào)整木板傾角,直到輕推滑塊,滑塊沿木板向下勻速運動.
第二步:如圖乙所示,保持木板傾角不變,取下細繩和重錘,將打點計時器安裝在木板靠近定滑輪處,將滑塊與紙帶相連,使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
第三步:接通電源釋放滑塊,使之從靜止開始加速運動,打出的紙帶如圖丙所示.其中打下計數(shù)點0時,滑塊的速度為零,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

(1)根據(jù)紙帶求打點計時器打E點時滑塊的速度vE=$\frac{{x}_{6}-{x}_{4}}{2T}$,
(2)合外力在OE段對滑塊做功的表達式WOE=mgx5;(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3)利用圖丙數(shù)據(jù)求出各段合外力對滑塊所做的功形及A、B、C、D、E各點的瞬間速度v,以v2為縱軸,以W為橫軸建坐標系,作出v2-W圖象,發(fā)現(xiàn)它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測得直線斜率為k,則滑塊質(zhì)量M=$\frac{2}{k}$.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