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物體B上,物體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2.力F水平向右拉A物體,g取10m/s2.(  )
A.當F<12 N時,A靜止不動
B.當F>12 N時,A相對B滑動
C.當F=60 N時,B受到A的摩擦力等于15 N
D.當F<48N時,A相對B靜止

分析 隔離對B分析,求出B的最大加速度,再對整體分析,求出發(fā)生相對滑動所需的最大拉力.

解答 解:A、以整體為研究對象,可知A、B組成的整體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拉力F的作用,所以F較小時,二者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
B、D、當拉力增大到某一值時B物體相對A會開始滑動,此時A、B之間達到最大靜摩擦力.以B為研究對象,最大靜摩擦力產(chǎn)生加速度,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μmAg=mBa
a=μg=6m/s2
以整體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A+mB)a=(6+2)×6N=48N
即當繩子拉力達到48牛時兩物體才開始相對滑動.故B錯誤,D正確.
C、當拉力為60N時,A與B之間有相對運動,B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f=μmAg=0.2×6×10=12N.故C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屬于動力學的臨界問題,關鍵求出相對運動的臨界加速度,判斷在繩子拉力范圍內(nèi)是否發(fā)生相對運動,注意整體法和隔離法的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如圖1為“用DIS(位移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在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應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合力,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
(2)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jù)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2所示).
①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小車的質(zhì)量一定,加速度a與合力F成正比;
②(單選題)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zhì)量太大(D)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控制變量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我們就用到了“控制變量法”.下列說法中,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
A.通過同時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歸納出加速度、力、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B.通過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只改變小車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歸納出加速度、力、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C.通過保持小車受力不變,只改變小車質(zhì)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D.先保持改變小車質(zhì)量不變,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再保持改變力不變,研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最后歸納出加速度、力、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為M且足夠長的木板A靜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B(可是為質(zhì)點)放置在木板A上.當對木板施加一均勻增大的拉力F時,木板A和小物塊B的加速度隨水平拉力F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A與B間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板A和小物塊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
B.當拉力F>6N時,小物塊B的速率將保持不變
C.木板A的質(zhì)量一定是小物塊B質(zhì)量的兩倍
D.當F=8N時,木板A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在“驗證牛頓運動定律”的實驗中,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用M表示,所掛鉤碼的總質(zhì)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a可由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的打點信息測量并計算出來.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M>>m時,才可以近似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所掛砝碼的重力mg.
(2)在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時,保持鉤碼的質(zhì)量m一定,改變小車及車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M,測出相應的加速度.如果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為了比較直觀地反映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關系,應該畫出a與$\frac{1}{M}$的圖象.
(3)在探究加速度a與合力F的關系時,甲同學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做出的a-F圖線如圖2中(A)所示,說明實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平衡摩擦力過大.
(4)乙、丙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F圖線,如圖2中(B)所示,兩個同學做實驗時取值不同的物理量是:M;(選填“m”或“M”)
(5)圖3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測得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加速度a=0.496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傳送帶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由于不同的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不同,物體在傳送帶上的運動情況也有所不同.如圖所示,一傾斜放置的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傾角θ=370,在電動機的帶動下以v=2m/s的速率順時針方向勻速運行.M、N為傳送帶的兩個端點,MN兩點間的距離L=7m.N端有一離傳送帶很近的擋板P可將傳送 帶上的物塊擋。趥魉蛶系腛處先后由靜止釋放金屬塊A和木塊B,金屬塊與木塊質(zhì)量均為1kg,且均可視為質(zhì)點,OM間距離L=3m. sin37°=0.6,cos37°=0.8,g取10m/s2.傳送帶與輪子間無相對滑動,不計輪軸處的摩擦.
(1)金屬塊A由靜止釋放后沿傳送帶向上運動,經(jīng)過2s到達M端,求金屬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
(2)木塊B由靜止釋放后沿傳送帶向下運動,并與擋板P發(fā)生碰撞.已知碰撞時間極短,木塊B與擋板P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變,木塊B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5.求: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所達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如圖所示,oa、ob和ad是豎直平面內(nèi)三根固定的光滑細桿,o、a、b、c、d位于同一圓周上,c為圓周的最高點,a為最低點,o′為圓心.每根桿上都套著一個小滑壞,兩個滑環(huán)從o點無初速釋放,一個滑環(huán)從d點無初速釋放,用t1,t2,t3分別表示滑環(huán)沿oa、ob、da到達a、b所用的時間,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t1=t2B.t1=t3C.t1<t2D.t2<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下圖所示的裝置中,重為4N的物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細線拴在斜面上端的小柱上,整個裝置被固定在測力計上并保持靜止,斜面的傾角為30°.如果物塊與斜面間無摩擦,裝置穩(wěn)定以后,燒斷細線,物塊下滑,與穩(wěn)定時比較,測力計讀數(shù)( 。
A.增大4NB.增大3NC.減小1ND.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云臺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這里氣候獨特,水源豐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態(tài) 旅游的好去處,乘坐索道纜車觀賞怡人的風景以外,還能感覺懸掛在高空的刺激感.對 于正在乘坐索道纜車觀光的某游客來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以自己為參考系,看到對面的山靜止不動
B.以對面的山為參考系,纜車靜止不動
C.以自己為參考系,看到同一纜車里的人向?qū)γ娴纳讲粩嗫拷?/td>
D.以所乘坐的纜車為參考系,看到兩邊的青山綠樹向身后走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