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4.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t=0時刻波形圖如圖中的實線所示,此時波剛好傳到P點,t=0.6s時刻,這列波剛好傳到Q點,波形如圖中的虛線所示,a、b、c、P、Q是介質中的質點,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這列波的波速為16.7 m/s
B.這列波的周期為0.8 s
C.從t=0時刻開始計時,質點a第一次到達平衡 位置時,恰好是$\frac{1}{3}$s這個時刻
D.在t=0.5 s時,質點b、P的位移相同

分析 由題讀出PQ間的距離△x,由v=$\frac{△x}{△t}$求出波速;讀出波長,由公式v=$\frac{λ}{T}$求周期.根據周期與角速度的關系求出角速度,從而寫出a、b、P的振動方程,再分析它們位移的關系.根據波形的平移法求質點a第一次到達平衡位置的時間.

解答 解:A、由題圖知,PQ間的距離△x=90m-60m=30m,則波速為v=$\frac{△x}{△t}$=$\frac{30}{0.6}$=50m/s,故A錯誤
B、波長為 λ=40m,則這列波的周期為 T=$\frac{λ}{v}$=$\frac{40}{50}$=0.8s,故B正確.
C、質點a的振動方程為 ya=Asin($\frac{2π}{T}$t+$\frac{π}{6}$),當t=$\frac{1}{3}$s,代入得:ya=0,則知,從t=0時刻開始計時,質點a第一次到達平衡位置時,恰好是$\frac{1}{3}$s這個時刻.故C正確.
D、b點的振動方程為yb=Acos$\frac{2π}{T}$t=10cos2.5πt cm.P點的振動方程為yP=Asin$\frac{2π}{T}$t=10sin2.5πt cm.
當t=0.5s,代入得:yb=10cos2.5π×0.5 cm=10cos1.25π cm=-5$\sqrt{2}$cm,yP=10sin1.25π cm=-5$\sqrt{2}$cm,則知,在t=0.5 s時,質點b、P的位移相同.故D正確.
故選:BCD

點評 本題的關鍵要明確波在同一均勻介質中勻速傳播,能根據質點的位置和運動方向寫出質點的振動方程,要知道質點在一個周期內通過的路程是四倍的振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一個力F分解為兩個力F 1和 F 2,那么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F是物體實際受到的力
B.F1和 F2不是物體實際受到的力
C.物體同時受到F1、F2和F三個力作用
D.F1和 F2共同作用的效果與F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A、B兩個質點,分別做勻速圓周運動,在相同的時間內它們通過的弧長之比sA:sB=2:3,轉過的角度之比φA:φB=3: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它們的半徑之比RA:RB=2:3B.它們的半徑之比RA:RB=4:9
C.它們的周期之比TA:TB=4:9D.它們的頻率之比fA:fB=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伽利略根據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實驗和理想實驗,提出了慣性的概念,從而奠定了牛頓力學的基礎,早期物理學家關于慣性有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
A.物體抵抗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就是慣性
B.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只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
C.行星在圓周軌道上保持勻速率運動的性質是慣性
D.物體如果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可能做勻速圓周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半圓弧形光滑軌道開口向上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中,O為圓心,A,B在同一水平線上,OC為豎直半徑.質量分別為m、2m的光滑小球被固定于長度恰為R的輕質桿兩端,再將桿球裝置放于軌道中,且將其向右推至m球剛好在C處.若無初速釋放后桿球僅限于豎直軌道平面內運動,且不計其他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2m小球運動到C點過程中,兩球與地球組成系統(tǒng)的重力勢能減小
B.當2m小球運動到C點時,其運動速度剛好為零
C.m球在C點左側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將高于2m球在圖中的初始高度
D.從釋放桿球到m球第一次達最大高度的過程,2m球的機械能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如圖所示,是某同學“驗證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其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A.擺好實驗裝罝如圖所示.
B.將質量為200g的小車拉到打點計時器附近,并按住小車.
C.在質量為l0g、30g、50g的三種鉤碼中,他挑選了一個質量為50g的鉤碼掛在拉線的掛鉤P上.
D.釋放小車,打開電磁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打出一條紙帶.
(1)在多次重復實驗得到的紙帶中取出自認為滿意的一條,經測量、計算,得到如下數據:
①第一個點判第N個點的距離為40.0cm.
②打下第N個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1.00m/s,該同學將鉤碼的重力當做小車所受的拉力,算出:第一個點到第N個點的過程,拉力對小車做的功為0.196J.把第N個點時的動能當做動能的增量,小車動能的增量為0.10J.(g=9.8m/s2
(2)此次實驗探究結果,他沒能得到“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量”,且誤差很大.
顯然,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忽視了各種產生誤差的因素,請你根據該同學的實驗裝置和操作過程幫助分析一下,造成較大誤差的主要原因是:①小車質量沒有遠大于鉤碼質量:②沒有平衡摩擦力,:③操作錯誤:先放小車后開電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如圖1所示為用打點計時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

(1)關于這一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
A.重錘的質量不必測量
B.打點計時器應接低壓直流電
C.應先接通電源打點,后釋放紙帶
D.需使用秒表測出重物下落的時間
(2)選用實驗中得出的一條紙帶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圖中O點為起始點,A,B,C,D,E,F(xiàn),G為七個相鄰的原始點,F(xiàn)點是第n個點.設相鄰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表達式可以用本實驗中計算F點速度vF的是C.
A.vF=g(nT)B.vF=$\sqrt{2g{h}_{n}}$
C.vF=$\frac{{h}_{n+1}-{h}_{n-1}}{2T}$D.vF=$\frac{{x}_{n+1}+{x}_{n-1}}{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甲、乙兩質點在一條直線上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線可知(  )
A.甲比乙先開始運動B.甲、乙的初速度均為零
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甲、乙一定從同一地點開始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如圖所示是一位同學用手拉動紙帶通過電磁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旁邊附著一把毫米刻度尺,電磁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個點.根據紙帶上點的排列情況可判定,手拉動紙帶時,手的運動速度怎樣變化:先變大后變;由A到C這段距離內手運動的平均速度為0.175m/s,打C點時手拉動紙帶的速度約為0.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