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甲圖中曲線表示某生物的體細胞分裂過程及配子形成過程中每個細胞內某物質數(shù)量的變化;ab、c、d、e分別表示分裂過程中某幾個時期的細胞中染色體示意圖。乙圖是該生物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的曲線。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d細胞中有______個四分體,該生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最多時為___________條。

2)甲圖ae中與曲線②⑤位置相對應的細胞分別是___________,該時期的細胞對應乙圖的時期為_______________。

3)細胞ab、c、d、e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的是__________。

【答案】0 8 eb de a、b、d

【解析】

分析甲圖:甲圖表示某生物(2n=4)的體細胞分裂過程及精子形成過程中每個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量的變化,①表示有絲分裂間期、前期、中期;②表示有絲分裂后期;③表示有絲分裂末期;④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a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b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c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d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e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分析乙圖: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復制,bc段表示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1d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此時不含四分體,因為四分體出現(xiàn)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a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相同,因此該生物體細胞含有4條染色體,故該生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最多時為8條(有絲分裂后期);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圖中②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對應于乙圖中的e細胞;甲圖中的⑤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對應于乙圖中的b細胞,該時期的細胞對應乙圖的時期為de;

3)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故細胞a、b、cd、e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的是a、b、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鎳(Ni)是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當土壤中含量過高時,往往會對植物水分、養(yǎng)分的吸收及光合作用產生干擾。叢枝菌根真菌(AMF)是一類在土壤中廣泛存在的有益真菌。為了研究鎳(Ni)的濃度對植物的脅迫作用及外源接種AMF對提高植物對重金屬的耐受性的影響,某科研小組利用桂花幼苗為實驗材料進行了系列實驗,實驗的部分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注:Pa表示葉片凈光合速率、Ga表示氣孔導度;圖中CK表示未接種AMF組,AMF表示接種AMF組。

1)由圖判斷,本實驗的可變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有同學認為如果刪除圖中NiCl2質量濃度為零的組別,也能得出實驗結論。你認為這一觀點________(科學/不科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1中的凈光合速率可采用葉齡一致的葉片,在________(寫出兩項即可)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得的單位葉面積、單位________氧氣的釋放量來表示。

3)由圖1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調節(jié)圖2中氣孔導度的主要植物激素是________。進一步實驗發(fā)現(xiàn),在Ni脅迫的條件下,AMF組的胞間CO2濃度明顯低于CK組,根據(jù)圖1、圖2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流程圖,其中甲和乙分別表示兩種二倍體植物細胞,所含有的染色體組分別是AA和BB.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A. 圖中①過程發(fā)生的化學變化是纖維素和果膠水解

B. 經過②和③過程形成的c細胞只有AABB這一種類型

C. 過程②一般使用聚乙二醇作為誘導劑

D. 過程④和⑤分別是脫分化和再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細胞的部分結構及蛋白質轉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進入結構①中的蛋白質________(包括,不包括)催化葡萄糖分解并生成丙酮酸和[H]的酶,指導合成這些蛋白質的基因位于________(細胞核、細胞質)中。

2)結構⑥合成的蛋白質不能穿過________進入細胞核,表明這種轉運具有________性。

3)結構②表示一種細胞器,來源于結構④,內含多種酸性水解酶,②的名稱是________;結構③也是由結構④形成的,能與結構⑤作用將運輸?shù)奈镔|釋放出細胞,這種跨膜運輸物質的方式稱作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被病原菌感染后,植物體內會引發(fā)一系列防御反應:合成水楊酸、發(fā)生超敏反應、合成植物抗毒素、木質素以及水解酶等,該過程有多種信號分子的調節(jié)(如下圖所示)。分析下圖并回答問題。

1)圖中,致病菌誘發(fā)植物產生抗病反應的信號是________;在________(選填富氧缺氧)的環(huán)境中有利于抗病性的提高。

2)被感染的植物細胞,Ca2+通過________(選填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胞吞)的方式進入細胞,進入細胞的Ca2+一方面與鈣調蛋白結合促進水楊酸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胞內Ca2+濃度的升高直接促進________的合成,啟動并加快了一氧化氮的合成,進而為植物防御反應的發(fā)生提供必需的信號。

3)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抗毒素只在植物被感染后才探測到,這說明植物體沒有儲存任何酶進行植物抗毒素的合成,抗毒素是植物體受到微生物感染后通過新的合成途徑迅速大量合成的,據(jù)此判斷,控制抗毒素合成的關鍵是________(選填基因突變”“基因轉錄的啟動翻譯的啟動)。

4)感染區(qū)域的細胞會產生活性氧等有毒物質,活性氧有助于被感染細胞的死亡或直接殺死病原菌。下列對這兩種細胞死亡的理解,恰當?shù)氖?/span>________。(填寫編號)

①被感染細胞的死亡屬于細胞凋亡,直接殺死病原菌屬于細胞壞死

②被感染細胞的死亡屬于細胞壞死,直接殺死病原菌屬于細胞凋亡

③兩者均屬于細胞凋亡

④兩者均屬于細胞壞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這樣兩個患有囊性纖維病的家庭遺傳系譜如圖1所示(若控制該病的基因記做(a),表達產物CFTR的膜整合示意圖如圖2。

1)從圖1遺傳系譜圖推知,該病是______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

2)圖2中所示為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其中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CFTR蛋白結構的異常,影響了肺部細胞的鈉離子和氯離子的跨膜運輸,氯離子跨膜運輸?shù)恼_M行是由膜上______決定的,這種跨膜運輸方式屬于______。隨著氯離子在細胞外濃度逐漸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擴散的速率加快,使覆蓋于肺部細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釋。

3)正常的CFTR蛋白約由1500個氨基酸組成。目前已發(fā)現(xiàn)CFTR基因有1600多種突變,都能導致嚴重的囊性纖維化,這一事實說明基因突變具有______特點。

4)圖1右中的雙親均未患白化病,而他們有一同時患白化病、囊性纖維病的孩子,則其雙親所生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為某種鼠的種群數(shù)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圖乙為該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ae段鼠群的年齡結構為穩(wěn)定型

B.圖甲中的c點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時刻

C.改變空間和資源條件不會使圖甲中K值改變

D.圖甲中c點對應圖乙中t1,此時鼠群增長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培養(yǎng)液中活細胞和死亡細胞密度統(tǒng)計結果。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中要控制胃蛋白酶溶液濃度和處理時間,以免損傷細胞

B.培養(yǎng)液中應適當加入青霉素、鏈霉素,以避免雜菌污染

C.曲線bc段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培養(yǎng)液中營養(yǎng)物質不足及有害代謝產物積累等

D.為獲得更多的該動物細胞,最好在第6天進行分瓶培養(y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乙、丙分別表示某種雄性動物(假設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的三個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請回答:

1)圖中甲細胞處于________________期,此細胞含有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含有________條姐妹染色單體。

2)圖中乙細胞處于______期,含有有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此時,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

3)圖中丙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