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表示及說法正確的是       (   )
A.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B.已知I2(g)+H2(g)=2HI(g),△H1;I2(s)+H2(g)=2HI(g),△H2;
則△H1<△H2
C.HCl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H=-57.3kJ/mol,則H2SO4和Ba(OH)2反應的中和熱△H=2×(-57.3)kJ/mol
D.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則2L氟化氫氣體分解成1L氫氣和1L氟氣吸收270kJ熱量
B
A 錯誤,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能量低,,所以石墨穩(wěn)定。
B 正確 兩個熱化學方程式碘單質的狀態(tài)不同,氣態(tài)的碘單質能量比固態(tài)的碘單質的能量高,所以反應放出的熱量多,但△H是負數(shù),放出的熱量越多,△H越小,所以,△H1<△H2
C 錯誤,H2SO4和Ba(OH)2反應的中和熱不同于HCl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因為前者反應中有沉淀生成,測得數(shù)值就不是57.3kJ/mol
D 錯誤,應該是2mol氟化氫氣體分解成1mol氫氣和1mol氟氣吸收270kJ熱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反應:2SO2(g)+O2(g)  2SO3(g)(每生成2molSO3放出QKJ熱量)。在相同溫度條件下,向一密閉恒容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 molO2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為Q1,向另一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為Q2,則Q1、Q2滿足的關系是( )
A.Q2=Q1/2B.Q2<Q1/2C.Q2<Q1=QD.Q1=Q2<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密閉容器中,有反應:A +2 B 2C,產物C的生成情況如右圖所示,a為40 MPa ,b為20 MPa時的情況,c為20MPa時從時間開始降低容器的溫度情況,下列情況能滿足圖像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A.A、B、C均為氣體,正反應吸熱
B.A、B、C均為氣體,正反應放熱
C.A和C為氣體,為B非氣體,正反應放熱
D.C為氣體,A、B中最少有一種為非氣體,正反應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同溫同壓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條件下和點燃條件下的AH不同
B.常溫下,反應2A(s)+B(g)=2C(g)+D(g)不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焓變一定大于零
C.需要加熱的化學反應,生成物的總能量一定高于反應物的總能量
D.化學反應中必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其表現(xiàn)形式只有熱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反應:①101kPa時,C(s) + 1/2O2(g)=CO(g)  △H1=-110.5kJ/mol
     、谙∪芤褐,H(aq) + OH(aq)=H2O(1)  △H2=-57.3kJ/mol
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若碳的燃燒熱用△H3來表示,則△H3<△H1
B.若碳的燃燒熱用△H3來表示,則△H3>△H1 
C.濃硫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為57.3kJ/mol
D.稀醋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5 ℃時,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N2(g)+3H2(g)2NH3(g)       H=-92.4 kJ/mol
在該溫度時,取2mol N2和7 mol H2放在密閉容器中,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反應,測得反應放出的熱量總是[  ]
A.92.4 kJB.92.4 kJ ~184.8 kJ
C.小于184.8 kJD.184.8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熵不變
B.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不變
C.反應前后,生成物總能量與反應物的總能量不變
D.反應前后,氧元素化合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6分)
(1)在25℃、101kPa下,1g CH4(g)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H2O,放出55 kJ的熱量,寫出表示甲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
(2)Zn(s)  +  O2(g) = 2ZnO(s)  ΔH1= ?702 kJ/mol
2Hg(l)  +  O2(g) = 2HgO(s) ΔH2= ?182 kJ/mol
由此可知ZnO(s) + Hg(l) = Zn(s) + HgO(s) △H3=     。
(3)20世紀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化學反應的過渡態(tài)理論:化學反應并不是通過簡單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應物到生成物的過程中經過一個高能量過渡態(tài)。右圖是1mol NO2(g)和1mol CO(g)反應生成CO2和NO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請寫出NO2和CO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興趣小組為探究外界條件對可逆反應A(g)+B(g)? C(g)+D(s)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恒溫條件下,往一個容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反應達平衡時測得容器中各物質濃度為I。然后改變不同條件做了另三組實驗,重新達到平衡時容器中各成分的濃度分別為Ⅱ , Ⅲ ,Ⅳ。

針對上述系列試驗,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A.由I中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是K="20" mol-1?L.
B.Ⅱ可能是通過增大C的濃度實現(xiàn)的
C.若Ⅲ只是升高溫度,則與I比較,可以判斷出正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
D.第Ⅳ組實驗數(shù)據(jù)的得出,通過壓縮容器的體積就可以實現(xià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