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 | K+ | Na+ | NH4+ | SO42- | NO3- | Cl- |
濃度/mol.L | 4×10-6 | 6×10-6 | 2×10-5 | 4×10-5 | 3×10-5 | 2×10-5 |
分析 (1)觀察表格中發(fā)現(xiàn)NH4+水解顯酸性,PM2.5的酸堿性為酸性;
(2)①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
②二氧化硫使酸性氧化物和堿或堿性鹽溶液反應;
(3)①計算出平衡時各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結合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計算;
②依據(jù)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判斷;
③根據(jù)G=△H-T•△S判斷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
(4)①NO被CO還原,則CO被NO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據(jù)此寫出反應方程式;
②原子半徑越大,其吸收范圍越大,則吸收能力越強;
(5)①原電池中正極得電子的物質發(fā)生還原反應;
②NiO電極上NO失電子和氧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氮.
解答 解:(1)觀察表格中發(fā)現(xiàn)NH4+水解顯酸性,PM2.5的酸堿性為酸性,試樣的pH值根據(jù)溶液中電荷守恒計算,c(K+)+c(Na+)+c(H+)+c(NH4+)=c(Cl-)+2c(SO42-)+c(NO3-),c(H+)=2×10-5 +2×4×10-5 +3×10-5-2×10-5-6×10-6-4×10-6 =10-4,得到H+離子濃度為10-4,pH值=-lgc(H+)=4,
故答案為:酸性;4;
(2)①已知:①H2 (g)+$\frac{1}{2}$O2 (g)=H2O(g);△H=-241.81kJ•mol-1,
②C (s)+$\frac{1}{2}$O2 (g)=CO (g);△H=-110.51kJ•mol-1,
利用蓋斯定律,將②-①可得C(s)+H2O(g)=CO(g)+H2(g);△H=(-110.51kJ•mol-1)-(-241.81kJ•mol-1)=+13l.3 kJ•mol-1;
故答案為:C(s)+H2O(g)=CO(g)+H2(g);△H=+13l.3 kJ•mol-1;
②洗滌含SO2的煙氣,根據(jù)酸性氧化物的性質選a.Ca(OH)2 b.Na2CO3,
故答案為:a、b;
(3)①已知氣缸中生成NO的反應為:N2(g)+O2(g)?2NO(g)△H>0.若氣缸中進入1mol空氣(1mol空氣含有0.8mol N2和0.2mol O2),1300℃時在密閉容器內(nèi)反應達到平衡.測得NO為8×10-4mol,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相同,計算平衡常數(shù)時可以用物質的量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先計算物質的平衡量,N2為0.8mol-4×10-4 mol,O2為0.2mol-4×10-4 mol,帶入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即可,書寫計算得K=$\frac{{c}^{2}(NO)}{c({N}_{2})c({O}_{2})}$=$\frac{(8×1{0}^{-4}mol)^{2}}{(0.8-4×1{0}^{-4})mol×(0.2-4×1{0}^{-4})mol}$=4×10-6,氣缸溫度越高,單位時間內(nèi)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平衡右移;
故答案為:4×10-6,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平衡右移;
②2CO(g)=2C(s)+O2(g),該反應是焓增、熵減的反應.根據(jù)G=△H-T•△S,G>0,不能實現(xiàn);
故答案為:該反應是焓增、熵減的反應.根據(jù)△G=△H-T△S,△G>0,不能實現(xiàn);
(4)①在催化劑條件下,一氧化碳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氮被還原生成氮氣,所以其反應方程式為:2CO+2NO $\frac{\underline{\;催化劑\;}}{\;}$N2+2CO2,
故答案為:2CO+2NO $\frac{\underline{\;催化劑\;}}{\;}$N2+2CO2;
②根據(jù)Mg、Ca、Sr和Ba的質子數(shù),得知它們均為ⅡA族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半徑越大,反應接觸面積越大,則吸收能力越大,
故答案為:由Mg、Ca、Sr、Ba的質子數(shù)可知,它們均處于第ⅡA族,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徑增大;
(5)①裝置無外接電源,故為原電池,鉑電極上氧氣得電子生成氧離子而被還原,所以為正極,故答案為:還原;
②NiO電極上NO失電子和氧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所以電極反應式為:NO+O2--2e-=NO2,故答案為:NO+O2--2e-=NO2.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化學反應原理的基礎知識,涉及離子的水解、PH值的計算、蓋斯定律的應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自由能的應用等,題目難度中等,注意相關知識的積累.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v(A)=1mol/(L•s) | B. | v(B)=1.5mol/(L•s) | C. | v(C)=2mol/(L•s) | D. | v(D)=3mol/(L•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這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m+n | |
B. | 若碳原子質量為wg,則此原子的質量為(m+n)wg | |
C. | 不能由此確定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
D. | 核內(nèi)中子的總質量小于質子的總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1.6g | B. | 26.8g | C. | 23.4g | D. | 31.9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前 | 實驗后 | |
(干燥劑+U形管)的質量 | 101.1g | 102.9g |
(石灰水+廣口瓶)的質量 | 312.0g | 314.2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增大 | B. | 減小 | ||
C. | 不變 | D. | 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