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探究重力與質(zhì)量關系的實驗中:
(1)測量物體重力前,除了觀察彈簧測力汁的量程和分度值外,還應將彈簧測力計在________方向調(diào)零。
(2)測量物體重力時,應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讓它處于________狀態(tài),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拉力大。┚偷扔谖矬w的重力。
(3)實驗小組的同學測量出了不同質(zhì)量鉤碼所受重力的多組數(shù)據(jù)。其中一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指針的位置如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________N,畫出物體所受重力示意圖_______。
(4)實驗小組的小虹同學提出:“還可以測量鉤碼以外的其他物體的質(zhì)量和重力,將這些數(shù)據(jù)與鉤碼的數(shù)據(jù)放到一起來尋找規(guī)律。”而同組的小宇同學不贊同,他認為“必須全部用鉤碼的重力與質(zhì)量的數(shù)據(jù)來尋找規(guī)律”。你認為________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利用A、B兩物體、砝碼、泡沫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如圖11所示。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這種科學探究方法是_____法。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小明控制不變的量是: ________,能夠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若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應通過比較圖______所示實驗。
(4)小華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 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丁所示.他發(fā)現(xiàn)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小明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小明向左盤和右盤同時加入一個質(zhì)量相等的砝碼時,木塊兩邊所受的拉力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小明再把右盤中的砝碼換成一個質(zhì)量較大的砝碼時,發(fā)現(xiàn)木塊仍然處于靜止狀態(tài),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于是他把木塊換成小車,并選擇較_____(填“光滑”或“粗糙”)的實驗桌面,繼續(xù)完成實驗。
(2)小明用輕質(zhì)硬紙片代替圖中的木塊,兩端的小盤中加質(zhì)量相等的砝碼時,硬紙片保持靜止,用剪刀將硬紙片從中間剪開,發(fā)現(xiàn)分開后的硬紙片向相反方向運動,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個條件: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利用A、B兩物體、海綿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如圖所示.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______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jié)論是在______相同時,______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應通過比較圖______所示實驗.
(4)小明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丁所示.他發(fā)現(xiàn)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
(5)有些公共汽車配備逃生錘,遇害到緊急情況時,乘客可以用逃生錘打破玻璃逃生,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錘外形應選圖中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進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從圖a和圖b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________。從圖b和圖c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測定組成實心金屬球金屬的密度.
(1)其中一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杠桿的重力忽略不計,請你將下列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將金屬球掛在杠桿的A段,將鉤碼懸掛在B點,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將金屬球沒入水中,此時將鉤碼移動到C點,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用刻度尺測量AO的長度為L1;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金屬密度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
(2)另一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定實心金屬球金屬的密度.請你根據(jù)如圖填寫下表,跟同學們一起完成實驗_________.(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閉合開關后,當滑片P向右移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燈泡L變暗 B. 電壓表示數(shù)變小
C. 電流表A1示數(shù)變大 D. 整個電路消耗的總功率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探海神器——“蛟龍”號》,回答題。
探海神器——“蛟龍”號
2012年6月24日是個偉大的日子!“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潛7020米新紀錄誕生,“神舟九號”宇宙飛船與“天宮一號”手動交會對接成功,“蛟龍”與“神九”互致祝福,進行了穿越海天的對話,實現(xiàn)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偉大夢想!
目前,“蛟龍”號具備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處開展科學研究、資源勘探的能力。“蛟龍”號的形狀外觀如圖所示,部分參數(shù)見下方表格。
“蛟龍”號部分參數(shù) | |
長寬高 | 8.2米3.0 米 3.4米 |
自身質(zhì)量 | 22噸 |
最大荷載 | 240公斤 |
載人 | 限3人 |
最大速度 | 25海里/小時 |
巡航速度 | 1海里/小時 |
最大工作設計深度 | 7000米 |
正常在水下工作時間 | 12小時 |
這次深潛紀錄的創(chuàng)造反映了“蛟龍”號高端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新技術突破——高速水聲通信技術
電磁波在海水中傳播的距離很有限,而普通水聲傳輸又有延時長、復雜環(huán)境中有效提取信號難等嚴重缺陷,“蛟龍”號潛入深海數(shù)千米,如何實現(xiàn)實時通訊是個重要難題。中國科學院研發(fā)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利用通信聲吶進行水下通信聯(lián)絡,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通信聲吶是由發(fā)射基陣和接收基陣組成,基陣又由換能器基元組成。換能器一般用壓電陶瓷材料制成,可將發(fā)射機產(chǎn)生的電信號轉(zhuǎn)換為聲信號,也可以將接收機接收的聲信號轉(zhuǎn)換為電信號。此次“蛟龍”與“神九”成功實現(xiàn)穿越海天對話,高速水聲通信技術功不可沒。
新技術突破二——大容量充油銀鋅蓄電池
“蛟龍”號搭載的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儲存電能超過110千瓦時的大容量充油銀鋅蓄電池,該電池的蓄電能力為美國同類潛水器蓄電池的2倍,成功解決了“蛟龍”號正常水下工作時間長,但又不能攜帶太重蓄電池的困難。
新技術突破三——懸停定位和自動航行
由于不同海域、不同深度的海水密度不同,“蛟龍”號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變化的。按潛航員葉聰?shù)恼f法,“這次7000米級海試的試驗海域,根據(jù)測量,海面海水的密度是每立方米1021公斤,而7000米深的海水密度變成每立方米1059公斤。‘蛟龍’號自重22噸,算下來在7000米深度時受到的浮力大概比在海面時要大800多公斤力”(公斤力是工程中常用的力的單位,1公斤力大約等于10牛)。
浮力的變化要靠壓載鐵來平衡,所謂“壓載鐵”,就是給“蛟龍”號增加重量的鐵塊。“蛟龍”號海試團隊用周密的數(shù)學模型,能根據(jù)在不同海域測得的海水溫度、鹽度和深度等參數(shù)精確地計算下潛時所需要的“壓載鐵”
“蛟龍”號掛好所需壓載鐵,注水下潛,當下潛至預定深度時,“蛟龍”號能克服自身晃動、海底洋流等內(nèi)外干擾,通過適時拋掉一定數(shù)量的壓載鐵,利用相關技術實現(xiàn)懸停。此外,“蛟龍”號還具備自動定向、定高、定深三大功能,能夠在復雜環(huán)境中自動航行,在已公開的消息中,尚未有國外深潛器具備類似功能.當完成工作后,潛航員再拋掉適量的壓載鐵,實現(xiàn)上浮,可見,無論是下潛,懸停,還是上浮,壓載鐵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祝愿中國載人深潛事業(yè)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神九”航天員景海鵬在太空向“蛟龍”號的祝賀,送出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心聲!
⑴換能器可實現(xiàn) 信號與 信號的相互轉(zhuǎn)換.
⑵潛艇下潛深度一般是幾百米,而“蛟龍”號下潛深度一般是幾千米,“蛟龍”號在深海中必須通過拋掉壓載鐵實現(xiàn)上浮,而不是像潛艇那樣采用排水的方法實現(xiàn)上浮,請寫出可能的原因及你的理由: 。
(3)請估算“蛟龍”號的體積大小,并寫出估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小英做了如圖甲所示的三次實驗,用到了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木塊、一個砝碼、兩個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長木板。實驗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長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長木板。
(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_________,根據(jù)____________知識,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比較1、2兩次實驗,得出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___________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