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9.三個相同的量筒內裝有相同體積的水,用細線拴好質量相等的鋁塊、鐵塊和銅塊,把它們分別浸沒在各量筒的水中,不接觸量筒的底部且量筒中的水都沒有溢出,已知ρ>ρ>ρ,則水對量筒底部壓強的情況是( 。
A.放銅塊的最大B.放鐵塊的最大C.放鋁塊的最大D.三個一樣大

分析 要判斷哪個量筒底部受到的壓強大,就得先分析水的高度,要判斷哪個量筒水面最高,就得需要知道哪個金屬塊的體積最大,而要判斷哪個金屬塊的體積最大,我們可根據密度公式ρ=$\frac{m}{V}$進行判斷.

解答 解:因為m=m=m,ρ>ρ>ρ
所以根據ρ=$\frac{m}{V}$可知,V<V<V,
因為這三個金屬塊都浸沒入水量筒里,
所以它們排出水的體積都等于它們各自的體積,
則V銅排<V鐵排<V鋁排,
所以放鋁塊的量筒水面最高,根據公式p=ρgh可知,放鋁塊的量筒底部受到的壓強最大.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液體壓強公式和密度公式的應用,對于相同質量的物體,能否根據密度求出相應的體積.關鍵是要知道這三者密度的大小順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在“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
(1)所用的實驗器材有鐵架臺、彈簧測力計、刻度尺、鉤碼、彈簧夾和帶刻度的均勻杠桿,某同學先把該均勻杠桿的重心支在支架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該同學發(fā)現杠桿的左端翹起,他可以通過調節(jié)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大。
(2)如圖所示,在杠桿一端的B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a,若在B點斜向上拉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b,則Fa<Fb(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這么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甲所示,質量不計的彈簧豎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時刻,將一重為50N的金屬小球從彈簧正上方某一高度處由靜止釋放,小球落到彈簧上壓縮彈簧到最低點,然后又被彈起離開彈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通過安裝在彈簧下端的壓力傳感器,測出在一個過程中彈簧彈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乙,請分析說明t1到t3時間內,小球的動能如何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2005年10月12日是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一天,“神舟六號”載著我們的航天英雄在太空遨游5天后順利著陸在內蒙古大草原,由此你將聯(lián)想到:
(1)宇航員身穿宇航服的原因:保持身體內外壓強相等和提供氧氣.
(2)飛船在太空飛行時,內部物體的質量不變,重力減小.
(3)在發(fā)射升空階段,飛船內座椅對人的作用力大于于人對座椅的作用力.
(4)太陽風暴使“神舟六號”軌道艙運動軌道上的稀薄大氣密度增加,軌道艙飛行阻力加大,如果不進行軌道維持,飛船軌道艙的軌道高度就會逐漸降低,在這種情況下,軌道艙的動能、重力勢能和機械能的變化情況是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機械能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關于浮力、浮沉條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輪船從海里行駛到河里所受浮力減小
B.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適用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不適用于氣體中的物體
D.潛水艇從大海海面下潛行到長江中受到的浮力將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4.如圖所示,將邊長為10cm的密度均勻的正方體木塊平放在圓柱形容器的底部,圓柱形容器的很橫截面積為180cm2,此時正方體木塊對圓柱形容器的底部的壓強是800Pa.(容器足夠高)
(1)求木塊的密度ρ
(2)緩慢地往容器中注入730g水后,求木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木塊所受的浮力.
(3)求出此時容器中水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托里拆利實驗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值.物理學中把760m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叫做1標準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1.013×105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請給下列測量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支新鉛筆的長度是0.175m,
一本英文字典的厚度是3.5cm,
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50cm,
一名同學的身高是16.4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為減少污染,部分汽車使用天然氣代替柴油或汽油.天然氣的熱值為7.0×107J/m3,某汽車消耗3L天然氣,若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2.1×105J,所釋放的內能主要轉化為汽車的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