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定義:點P是四邊形ABCD內(nèi)一點,若三角形△PAB,△PBC,△PCD,△PDA均為等腰三角形,則稱點P是四邊形ABCD的一個“準中心”,如,正方形的中心就是它的一個“準中心”.
(1)如圖,已知點P是正方形ABCD內(nèi)的一點,且∠PBC=∠PCB=60°,證明點P是正四邊形ABCD的一個“準中心”;
(2)填空:正方形ABCD共有 個“準中心”;
(3)已知∠BAD=60°,AB=AD=6,點C是∠BAD平分線上的動點,問在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上最多存在幾個“準中心”點P(自行畫出示意圖),并求出每個“準中心”點P對應(yīng)線段AC的長(精確到個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5;(3)在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上最多存在3個“準中心”點P;AC長為4或9或16.
【解析】
(1)根據(jù)正方形的性質(zhì),利用已知條件,即可解答;
(2)根據(jù) “準中心”的定義即可求解;
(3)在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上最多存在3個“準中心”點P;分三種情況討論:
①如圖1,當PA=PB=PC=PD時,點P是“準中心”點,
②如圖2,當PA=BA=DA,PB=PC=PD時,點P是“準中心”點,
③如圖3,當AB=PB=PC=PD=AD時,點P是“準中心”點,
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AC的長.
(1)∵ABCD為正方形,
∴∠ABC=∠BCD=∠CDA=∠DAB=90°,AB=BC=CD,
又∵∠PBC=∠PCB=60°,
∴∠BPC=60°,
∴PB=PC=BC=AB=CD,
∴PA=PD,
∴△PAB,△PBC,△PCD,△PDA均為等腰三角形,
∴點P是正方形ABCD的一個“準中心”.
(2)由(1)可知正方形ABCD有4個這樣的“準中心”,再加上對角線的交點,即為5個“準中心”,
故答案為:5;
(3)在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上最多存在3個“準中心”點P;
①如圖1,當PA=PB=PC=PD時,點P是“準中心”點,
∵∠BAD=60°,點C是∠BAD平分線上,
∴∠BAC=30°,
∴∠ACB=∠BPC=60°,∠ABC=90°,
則AC=.
②如圖2,當PA=BA=DA,PB=PC=PD時,點P是“準中心”點,
則PA=6,
∵∠BAD=60°,點C是∠BAD平分線上,
∴∠BAC=30°,
∴∠APB=75°,
∴∠PCB==37.5°,
作BE⊥AC于點E,
在Rt△AEB中,BE=AB=3,AE=AB,
在Rt△CEB中,CE=,
∴AC=AE+CE=.
③如圖3,當AB=PB=PC=PD=AD時,點P是“準中心”點,
此時四邊形ABPD是菱形,連接BD,
則PA=2AE=2ABcos30°=,
∴AC=PA+PC=.
綜上,在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上最多存在3個“準中心”點P;AC長為4或9或16.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二次函數(shù)y=x2﹣2mx+m2+2m+2的圖象與x軸有兩個交點.
(1)當m=﹣2時,求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坐標;
(2)過點P(0,m﹣1)作直線1⊥y軸,二次函數(shù)圖象的頂點A在直線l與x軸之間(不包含點A在直線l上),求m的范圍;
(3)在(2)的條件下,設(shè)二次函數(shù)圖象的對稱軸與直線l相交于點B,求△ABO的面積最大時m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OAB中,頂點O(0,0),A(﹣3,4),B(3,4),將△OAB與正方形ABCD組成的圖形繞點O逆時針旋轉(zhuǎn),每次旋轉(zhuǎn)90°,則第2019次旋轉(zhuǎn)結(jié)束時,點D的坐標為( )
A.(3,﹣10)B.(10,3)C.(﹣10,﹣3)D.(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某校組織了一次全校2000名學生都參加的“環(huán)保知識”考試,考題共10題.考試結(jié)束后,學校團委隨機抽查部分考生的考卷,對考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所抽查的考卷中答對題量最少為6題,并且繪制了如下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請根據(jù)統(tǒng)計圖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問題:
(1)本次抽查的樣本容量是 ;在扇形統(tǒng)計圖中,m= ,n= ,“答對8題”所對應(yīng)扇形的圓心角為 度;
(2)將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3)請根據(jù)以上調(diào)查結(jié)果,估算出該校答對不少于8題的學生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AB=3,CB=2,點E為線段AB上的動點,將△CBE沿CE折疊,使點B落在矩形內(nèi)點F處,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_____(寫出所有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
①當E為線段AB中點時,AF∥CE;
②當E為線段AB中點時,AF=;
③當A、F、C三點共線時,AE=;
④當A、F、C三點共線時,△CEF≌△A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由7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幾何體.將正方體①移走后,所得幾何體( 。
A. 主視圖不變,左視圖不變
B. 左視圖改變,俯視圖改變
C. 主視圖改變,俯視圖改變
D. 俯視圖不變,左視圖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地面BD上兩根等長立柱AB,CD之間懸掛一根近似成拋物線y= x2﹣x+3的繩子.
(1)求繩子最低點離地面的距離;
(2)因?qū)嶋H需要,在離AB為3米的位置處用一根立柱MN撐起繩子(如圖2),使左邊拋物線F1的最低點距MN為1米,離地面1.8米,求MN的長;
(3)將立柱MN的長度提升為3米,通過調(diào)整MN的位置,使拋物線F2對應(yīng)函數(shù)的二次項系數(shù)始終為,設(shè)MN離AB的距離為m,拋物線F2的頂點離地面距離為k,當2≤k≤2.5時,求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矩形矩形,連結(jié),延長分別交、于點、,延長、交于點,一定能求出面積的條件是( )
A.矩形和矩形的面積之差B.矩形和矩形的面積之差
C.矩形和矩形的面積之差D.矩形和矩形的面積之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AEF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90°,連接FC,G為FC的中點,連接GD,ED.
(1)如圖①,E在AB上,直接寫出ED,GD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2)將圖①中的△AEF繞點A逆時針旋轉(zhuǎn),其它條件不變,如圖②,(1)中的結(jié)論是否成立?說明理由.
(3)若AB=5,AE=1,將圖①中的△AEF繞點A逆時針旋轉(zhuǎn)一周,當E,F,C三點共線時,直接寫出E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