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實驗室常用如圖所示裝置來制取氧氣: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集氣瓶、②長頸漏斗.
(2)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來制取氧氣時,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序號),其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
(3)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用E裝置收集氧氣時的依據(jù)是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檢驗氧氣是否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滿.
(5)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常溫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應該從圖中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填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D.

分析 (1)據(jù)常用儀器回答;
(2)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屬于固液常溫型,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
(3)據(jù)反應原理書寫方程式;
(4)E裝置收集氧氣是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驗滿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集氣瓶口,觀察木條是否復燃進行判斷;
(5)據(jù)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發(fā)生裝置,據(jù)氣體密度和溶解性選擇收集裝置.

解答 解:(1)標號儀器分別是收集氣體的集氣瓶和添加液體的長頸漏斗;
(2)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屬于固液常溫型,故選發(fā)生裝置B,反應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加快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3)加熱高錳酸鉀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E裝置收集氧氣是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驗滿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集氣瓶口,觀察木條是否復燃進行判斷;
(5)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屬于固體加熱型,故選發(fā)生裝置A,氨氣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故答案為:(1)集氣瓶;長頸漏斗;
(2)B;催化;
(3)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滿;
(5)A;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裝置選取、反應方程式、氧氣的驗滿、常用儀器等知識,掌握相關知識才能正確解答,發(fā)生裝置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收集裝置據(jù)氣體密度和溶解性選擇,還要考慮氣體是否與水、空氣中成分反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0.如圖分別是水蒸氣液化,水通電分解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微觀變化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②表示的宏觀事實為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
(2)從微觀角度解釋圖①、圖②的本質區(qū)別是①中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只是分子間隔變小,發(fā)生了物理變化;②水分子變?yōu)闅浞肿雍脱醴肿,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3)由圖③可以看出,該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填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某同學利用稀鹽酸、氫氧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氯化鋇溶液之間的下列反應,探究酸、堿、鹽之間能發(fā)生哪些反應:
A.HCl+Ba(OH)2      B.HCl+Na2CO3C.BaCl2+Na2CO3
(1)在實驗A中,確定兩種物質能夠發(fā)生化學反應,最好借助的指示劑是:酚酞試液;
(2)實驗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
(3)在實驗C中證明反應發(fā)生的實驗現(xiàn)象:產生白色沉淀;
(4)將上述三個反應完成后所得到的物質混合在同一個燒杯中,發(fā)現(xiàn)有氣泡冒出,一段時間后得到無色澄清的廢液.綜合分析有關反應和實驗現(xiàn)象推斷,所得廢液中一定含有NaCl、BaCl2的溶質;
(5)關于(4)中廢液的用途中不合理的是C.
A.利用廢液制備氯化鈉溶液:加入適量硫酸鈉溶液制備氯化鈉
B.檢驗氯化鈉溶液中的碳酸鈉:向其中加入過量廢液檢驗其中是否有碳酸鈉
C.檢驗某氫氧化鈉固體是否完全變質:把固體溶解后,向其中加入過量該廢液,觀察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老河口市九年級中考適應性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燒杯中,不斷滴入稀鹽酸。此過程燒杯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是

A. 由紅色逐漸變?yōu)闊o色 B. 由藍色逐漸變?yōu)榧t色

C. 由紅色逐漸變?yōu)樗{色 D. 由無色逐漸變成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在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反應中,二氧化錳能作催化劑.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D(選填序號)
A.在化學反應后其質量減小 B.在化學反應后其化學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C.能增大生成物的質量 D.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提出問題】在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反應中,除了二氧化錳,能否有其他物質也能作催化劑?
【查閱資料】在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反應中,氧化銅也能作為催化劑
【進行實驗】用天平稱量0.2g氧化銅,取5mL5%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進行如下實驗:

(1)填寫表
步驟③現(xiàn)象步驟⑥現(xiàn)象步驟⑦現(xiàn)象結論
劇烈反應
有氣泡產生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稱量的氧化銅的質量仍為0.2g溶液中有氣泡放出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在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反應中,氧化銅也能作催化劑
(2)步驟①的目的是與步驟③對比,檢驗加入氧化銅前后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速率有無變化
(3)步驟④對應的實驗操作是過濾,需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漏斗
【拓展探究】設計如下四組實驗,比較二氧化錳和氧化銅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其中觀察效果最差的C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
A.第一組同時實驗,觀察比較反應過程中兩個氣球體積的變化
B.第二組同時實驗,觀察比較反應過程中兩個試管內產生氣泡的快慢
C.第三組分兩次實驗,看木條是否能復燃
D.第四組分兩次實驗,比較收集一定體積的氣體所需要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一輛客車夜晚行駛在公路上,發(fā)現(xiàn)油箱泄漏,車廂里充滿了汽油味,這時應該采用的應急措施是(  )
A.灑水降溫溶解汽油蒸氣
B.開燈查找漏油部位
C.讓車內的乘客集中到車廂后部
D.打開所有的車窗,嚴禁一切煙火,疏散乘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某實驗小組對“載人宇宙飛船或潛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裝盛放過氧化鈉(Na2O2)顆粒的裝置”感到非常好奇,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過氧化鈉是否為一種制氧劑?與人呼出的哪種氣體發(fā)生反應?
【查閱資料】①人呼出的氣體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氣等.
②CO2+2NaOH═Na2CO3+H2O.
【提出猜想】過氧化鈉與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氣反應并生成氧氣.
【進行實驗】
實驗Ⅰ:驗證過氧化鈉與氮氣反應并生成氧氣.
(1)實驗操作如圖所示.

(2)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觀察到燃著木條熄滅現(xiàn)象,判斷過氧化鈉與氮氣沒有發(fā)生反應.
實驗Ⅱ:驗證過氧化鈉與水蒸氣反應并生成氧氣.
(1)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其中A裝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氣,發(fā)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2)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過氧化鈉與水蒸氣發(fā)生反應并生成氧氣.
實驗Ⅲ:驗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并生成氧氣.
(1)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

(2)實驗記錄
實驗操作主要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及解釋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向裝置中加入藥品.
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A裝置中緩慢加入稀鹽酸.A裝置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有氣泡冒出,固體逐漸減少,C裝置中有氣泡出現(xiàn).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C裝置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
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在D內進行檢驗.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并生成氧氣.
【實驗反思】
(1)根據(jù)實驗Ⅱ和Ⅲ,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或水蒸氣反應后,還產生了另一種物質,該物質是化合物(填“單質”或“化合物”).
(2)某同學對實驗Ⅲ的設計提出疑問:該實驗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確實發(fā)生了反應,你認為他的理由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氣,而水蒸氣與過氧化鈉反應也生成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以下是某同學進行的兩個關于金屬的探究實驗.
【實驗一】探究鎂條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以及反應速率的變化

(1)實驗前需對鎂條進行打磨,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氧化鎂等雜質.
(2)檢查圖1 裝置的氣密性
(3)將鎂條放入錐形瓶中,將注射器中的稀鹽酸快速推入錐形瓶中.若稀鹽酸是緩慢推入的,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生成的熱量會隨之散失到周圍的空氣中,造成反應過程中溫度幾乎不變.
(4)觀察注射器活塞運動變化情況,繪制出注射器內收集到的氣體體積與時間關系的圖象如圖2 所示.
則t1~t2時間內反應速率逐漸減慢的主要原因是鹽酸的濃度減; t2~t3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體積逐漸減少的原因溫度降低,氣體體積減小.
【實驗二】探究實驗一反應后所得溶液的酸堿性
(1)甲同學用pH 試紙測定充分反應后錐形瓶中溶液的酸堿性,發(fā)現(xiàn)pH 小于7,說明甲同學所得溶液呈酸性(選填“酸”、“堿”或“中”).
甲同學:猜想Ⅰ:鹽酸過量,使溶液pH 小于7;猜想Ⅱ:溶液pH 小于7.
為驗證猜想Ⅱ,甲同學測定了該溶液的酸堿性,顯弱酸性.
(2)乙同學重復甲同學實驗時,發(fā)現(xiàn)反應后所得溶液pH 大于7,發(fā)現(xiàn)實驗與甲同學實驗不同的是,反應后的錐形瓶中鎂條有剩余.乙同學猜想可能是鎂與熱水反應生成了堿性物質.乙同學為驗證猜想,在滴有兩滴酚酞的熱水中放入一段打磨過鎂條,觀察到溶液很快變?yōu)榧t色,同時還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體生成,收集并點燃該氣體,發(fā)現(xiàn)能燃燒,請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寫出鎂條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2O(熱)═Mg(OH)2+H2↑.
【拓展延伸】中和反應也會放出熱量.某化學小組初步探究“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時,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
【實驗用品】10%的氫氧化鈉溶液、10%的稀鹽酸、溫度計…
【實驗過程】在一定體積的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10%的稀鹽酸(室溫下),反應中溶液溫度的變化如下:
加入稀鹽酸的體積(V)/mL02468101214161820
溶液溫度的變化
(△t)/℃
05.29.612.016.018.216.715.714.713.712.9
(1)試在圖3中繪出溶液溫度變化與加入稀鹽酸體積之間的關系圖.
(2)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HCl+NaOH=NaCl+H2O.
(3)其他條件不變,若改用20%的鹽酸進行滴加,結合對上述曲線分析,大膽猜想新曲線最高點的位置(不考慮密度比熱容及熱量散失等影響因素).
①橫坐標及猜想理由:5,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熱量的最大值與原實驗相同,此時所需20%的鹽酸的體積是原來的二分之一;
②縱坐標及猜想理由:大于18.2的值,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熱量的最大值與原實驗相同,此時實驗總質量比原實驗小,所以△t最大值大于1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在使用酒精燈時,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添加的酒精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frac{2}{3}$,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盞酒精燈,熄滅酒精燈時,絕對禁止用嘴吹滅,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燒,應該立即用濕抹布撲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