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本題滿分12分)已知數(shù)列是等差數(shù)列,且,.
(1)求的通項公式;
(2)求前項和的最大值
(08年杭州學(xué)軍中學(xué)理) 已知各項均為正數(shù)的數(shù)列的前項和滿足,且為正整數(shù)).
(1)求的通項公式;
(2)設(shè)數(shù)列滿足,求;
(3)設(shè),問是否存在正整數(shù),使得時恒有成立?若存在,請求出所有的范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本小題滿分14分)已知等差數(shù)列,首項為1的等比數(shù)列的公比為,且成等比數(shù)列。
(1)求的通項公式;
(2)設(shè)成等差數(shù)列,求k和t的值。
已知數(shù)列的首項,,.
(1)求的通項公式;
(2)證明:對任意的,,;
(3)證明:.
設(shè)正項數(shù)列都是等差數(shù)列,且公差相等,(1)求的通項公式;(2)若的前三項,記數(shù)列數(shù)列的前n項和為
1、B 2、B 3、D 4、D 5、A 6、D 7、B 8、C 9、A 10、B
11、12、13、14、15、16、-,0
17. 解:(1)∵,
∴,
∵,∴,∴,
∴!.6分
(2)∵,
,
∴,
∵,∴,∴,∴…….12分
18、的所有可能取值有6,2,1,-2;,
,
故的分布列為:
6
2
1
-2
0.63
0.25
0.1
0.02
(2)
(3)設(shè)技術(shù)革新后的三等品率為,則此時1件產(chǎn)品的平均利潤為
依題意,,即,解得 所以三等品率最多為
19、(Ⅰ)證明:因為所以′(x)=x2+2x,
x
(-∞,-2)
-2
(-2,0)
0
(0,+∞)
f′(x)
+
0
-
0
+
f(x)
ㄊ
極大值
ㄋ
極小值
ㄊ
由點在函數(shù)y=f′(x)的圖象上,
又所以
所以,又因為′(n)=n2+2n,所以,
故點也在函數(shù)y=f′(x)的圖象上.
(Ⅱ)解:,
由得.
當(dāng)x變化時,?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注意到,從而
①當(dāng),此時無極小值;
②當(dāng)的極小值為,此時無極大值;
③當(dāng)既無極大值又無極小值.
20、(Ⅰ)證明:由四邊形ABCD為菱形,∠ABC=60°,可得△ABC為正三角形.
因為 E為BC的中點,所以AE⊥BC.
又 BC∥AD,因此AE⊥AD.
因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所以PA⊥AE.
而 PA平面PAD,AD平面PAD 且PA∩AD=A,
所以 AE⊥平面PAD,又PD平面PAD.
所以 AE⊥PD.
(Ⅱ)解:設(shè)AB=2,H為PD上任意一點,連接AH,EH.
由(Ⅰ)知 AE⊥平面PAD,
則∠EHA為EH與平面PAD所成的角.
在Rt△EAH中,AE=,
所以 當(dāng)AH最短時,∠EHA最大,
即 當(dāng)AH⊥PD時,∠EHA最大.
此時 tan∠EHA=
因此 AH=.又AD=2,所以∠ADH=45°,
所以 PA=2.
解法一:因為 PA⊥平面ABCD,PA平面PAC,
所以 平面PAC⊥平面ABCD.
過E作EO⊥AC于O,則EO⊥平面PAC,
過O作OS⊥AF于S,連接ES,則∠ESO為二面角E-AF-C的平面角,
在Rt△AOE中,EO=AE?sin30°=,AO=AE?cos30°=,
又F是PC的中點,在Rt△ASO中,SO=AO?sin45°=,
又
在Rt△ESO中,cos∠ESO=
即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21、(Ⅰ)解:依題設(shè)得橢圓的方程為,
直線的方程分別為,.??????????????????????????????????? 2分
如圖,設(shè),其中,
且滿足方程,
故.①
由知,得;
由在上知,得.
所以,
化簡得,
解得或.??????????????????????????????????????????????????????????????????????????????? 6分
(Ⅱ)解法一:根據(jù)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①式知,點到的距離分別為,
.??????????????????????????????????????????????????? 9分
又,所以四邊形的面積為
,
當(dāng),即當(dāng)時,上式取等號.所以的最大值為.?????????????????????? 12分
解法二:由題設(shè),,.
設(shè),,由①得,,
故四邊形的面積為
????????????????????????????????????????????????????????????????????????????????????????????? 9分
,
當(dāng)時,上式取等號.所以的最大值為. 12分
22、解法一:(Ⅰ),,,
又,是以為首項,為公比的等比數(shù)列.
,.
(Ⅱ)由(Ⅰ)知,
,原不等式成立.
(Ⅲ)由(Ⅱ)知,對任意的,有
.
取,
則.
原不等式成立.
解法二:(Ⅰ)同解法一.
(Ⅱ)設(shè),
則
,
當(dāng)時,;當(dāng)時,,
當(dāng)時,取得最大值.
原不等式成立.
(Ⅲ)同解法一.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