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如果同時在和上加上甲.乙所示的電壓.則在熒光屏上看到的圖形如圖D所示 1,3,5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甲、乙兩同學利用打點計時器所記錄的紙帶來研究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小車的運動情況,(1)甲同學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紙帶上計數(shù)點的間距如圖(b)所示,其中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記錄點未畫出.則:精英家教網(wǎng)
①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A.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
B.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工作.
C.放開小車.
D.將小車?吭诖螯c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
E.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夾板上,讓紙帶穿過限位孔.
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用字母填寫).
②圖(b)中打A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A=
 
m/s
③圖(b)中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m/s2
④若電源頻率低于50赫茲時,仍按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時間間隔為0.10s計算,則測出小車的加速度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2)乙同學“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如圖(c)所示,O、A、B、C、D和E為紙帶上六個計數(shù)點.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圖(d)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x-t2圖線(x為各計數(shù)點至同一起點的距離),斜率表示
 
,其大小為
 
m/s2( 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甲、乙兩同學做“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甲同學用秒表測量單擺的周期:當單擺擺動穩(wěn)定且到達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并記為0,以后擺球每次經(jīng)過最低點計一次數(shù),當數(shù)到n=60時秒表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該單擺的周期是________s(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乙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如圖乙所示,則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是________cm.

(2)

在做實驗時,可能導致重力加速度的測量結(jié)果偏大的原因有

A.

振幅偏小

B.

在未懸掛擺球之前先測定好擺長

C.

擺球做圓錐擺運動

D.

將擺線長和球的直徑之和當成了擺長

(3)

若兩同學在實驗中所用擺球密度不均勻,無法確定重心.他們采取了以下方法:第一次測得懸線長l1(未加入擺球半徑),周期為T1;第二次測得懸線長為l2,周期為T2.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確定當?shù)氐?I>g值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學在做“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先測得擺線長為101.00cm,擺球直徑為2.00cm,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50次所用的時間為101.5s.則:
(1)他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
9.76
9.76
m/s2.(計算結(jié)果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2)他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B
B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計為50次.
(3)為了提高實驗精度,在實驗中可改變幾次擺長l并測出相應的周期T,從而得出一組對應的l和T的數(shù)值,再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將所得數(shù)據(jù)連成直線,并求得該直線的斜率K.則重力加速度g=
4π2
K
4π2
K
.(用K表示)
(4)某同學在進行“研究彈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zhì)量的關系”課題實驗時,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如下的實驗:讓彈簧振子穿過一光滑的水平橫桿,在彈簧振子的小球上安裝一枝筆,下面放一條紙帶.當小球振動時,垂直于振動方向以恒定的加速度拉動紙帶,加速度大小為α,這時筆在紙帶上畫出如圖乙所示的一條曲線,請根據(jù)圖乙中所測得的長度S1、S2,寫出計算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表達式:T=
S2-S1
a
S2-S1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甲、乙兩同學做“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甲同學用秒表測量單擺的周期:當單擺擺動穩(wěn)定且到達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并記為0,以后擺球每次經(jīng)過最低點計一次數(shù),當數(shù)到n=60時秒表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該單擺的周期是
 
s(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乙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如圖乙所示,則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是
 
cm.
(2)在做實驗時,可能導致重力加速度的測量結(jié)果偏大的原因有
 

A.振幅偏小
B.在未懸掛擺球之前先測定好擺長
C.擺球做圓錐擺運動
D.將擺線長和球的直徑之和當成了擺長
(3)若兩同學在實驗中所用擺球密度不均勻,無法確定重心.他們采取了以下方法:第一次測得懸線長l1(未加入擺球半徑),周期為T1;第二次測得懸線長為l2,周期為T2.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確定當?shù)氐膅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分)某甲設計了1個如圖所示的“自動噴泉”裝置,其中A、B、C為3個容器,D、E、F為3根細管,管栓K是關閉的.A、B、C及細管D、E中均盛有水,容器水面的高度差分別為如圖所示.A、B、C的截面半徑為12cm,D的半徑為0.2cm.甲向同伴乙說:“我若擰開管栓K,會有水從細管口噴出.”乙認為不可能.理由是:“低處的水自動走向高外,能量從哪兒來?”甲當即擰開K,果然見到有水噴出,乙啞口無言,但不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甲又進一步演示.在擰開管栓K前,先將噴管D的上端加長到足夠長,然后擰開K,管中水面即上升,最后水面靜止于某個高度處.

(1)論證擰開K后水柱上升的原因;

(2)當D管上端足夠長時,求擰開K后D中靜止水面與A中水面的高度差;

(3)論證水柱上升所需能量的來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