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驗桌上放著晶體二極管、電容器、電阻各一只,性能均正常,外表十分相似.現(xiàn)用多用電表的某個檔,分別測它們的正反電阻(以R1和R2表示)加以鑒別.測甲元件時,R1=R2;測乙元件時,R1<<R2;測丙元件,正測時,開始指針有向右偏轉(zhuǎn),接著指針向左返回,最后停在電阻無窮大處,反測時依然開始指針有向右偏轉(zhuǎn),接著指針向左返回,最后停在電阻無窮大處.  則甲、乙、丙三個元件分別為:甲電阻乙二極管丙電容.

分析 多用電表能測量電器的電壓、電阻及電流,除直流電流外還可以交流電流.電阻是表筆正反接均一樣,而二極管具有單向?qū)ㄐ,所以若正向電阻阻值小,那么反向阻值必大.對于電容器是容納電荷的,剛接通時對電容器進行充電,穩(wěn)定后相當于斷開,阻值會變得很大.

解答 解:分別測它們的正反電阻加以鑒別.測甲元件時,正反接電阻一樣,說明甲元件是電阻;測乙元件時,正向接時阻值較小,反向接時阻值較大,因此乙元件是二極管;測丙元件時,正測時,開始指針有向右偏轉(zhuǎn),接著指針向左返回,最后停在電阻無窮大處,反測時依然開始指針有向右偏轉(zhuǎn),接著指針向左返回,最后停在電阻無窮大處. 說明剛開始時正在給電容器充電,阻值較小,當穩(wěn)定后阻值會很大.則丙元件是電容器.
 故答案為:電阻,二極管,電容

點評 多用電表測電阻時,表盤刻度不均勻,從右向左間格越來越密,同時測量讀數(shù)時指針盡可能在中間附近.二極管具有單向?qū)ㄐ裕?/p>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為一正方體,在頂點A放一帶負電的電荷,則下列正確的說法是( 。
A.由于B、C、D三點到A點的距離相等,則這三點的電場強度一定相同
B.B、C、D三點的電勢相等,但過B、C、D三點的平面不是等勢面
C.如果將一正的點電荷由D點沿AD方向遠離A點,則電場力做負功
D.如果在B、C、D三點放三個合適的點電荷,則A點的電荷所受的電場力可能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質(zhì)量為m1的木塊A和質(zhì)量為m2的木塊B,靜止靠在豎直的墻面上,兩木塊接觸面與墻面平行,A與墻間及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受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F,方向豎直向下
B.A受墻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1g,方向豎直向上
C.若力F增大為原來的兩倍,A受B的摩擦力也增大為原來的兩倍
D.若力F增大為原來的兩倍,A受B的摩擦力大小、方向都不會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小明通過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實驗記錄紙如圖所示,O 點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長到的位置,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拉力 F1和 F2 的方向分別過 P1 和 P2 點;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拉力 F3 的方向過 P3 點.兩個力的大小分別為:F1=3.30N、F2=3.85N,請根據(jù)圖中給出的標度作圖求出 F1 和 F2的合力F(在所作圖上給出F的值)
(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正確的說法是BD
A.兩細繩必須等長
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
(1)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A (填字母代號).
①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②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
③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④將橡皮條和繩的結(jié)點拉到相同位置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2)同學們在操作中有如下議論,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D(填字母代號).
①兩細繩必須等長
②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③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
④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適當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稍遠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如果實驗情況如圖①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②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圖②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4)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B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如圖所示,O1O2是半圓柱形玻璃體的對稱面和紙面的交線,A、B是關(guān)于O1O2軸等距且平行的兩束不同單色細光束,從玻璃體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圖如圖所示.MN是垂直于O1O2放置的光屏,沿O1O2方向不斷左右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光斑P,根據(jù)該光路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玻璃體對A光的折射率比對B光的折射率小
B.A光的頻率比B光的頻率高
C.在該玻璃體中,A光比B光的速度大
D.在真空中,A光的波長比B光的波長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某同學使用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Hz.

(1)對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E
A.該實驗采用的實驗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B.連接砝碼盤和小車的細繩應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砝碼盤及盤內(nèi)砝碼通過定滑輪栓在小車上
D.懸掛物的質(zhì)量應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目的是使小車緩慢移動
E.實驗結(jié)果采用a-$\frac{1}{m}$坐標作圖,是為了根據(jù)圖象直觀地作出判斷
(2)該同學得到一條紙帶,在紙帶上取連續(xù)的五個點,如圖2所示,自A點起,相鄰兩點間的距離分別為10.00mm、12.00mm、14.00mm、16.00 mm,則小車的加速度為5.00m/s2.(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通過數(shù)據(jù)的處理作出了a-F圖象如圖3所示. 圖中的力F理論上指B,而實驗中卻用A表示.(選填字母符號)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繩對小車的拉力
(4)a-F圖中的直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過度(木板傾角過大),圖線發(fā)生彎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過度(木板傾角過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
(1)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B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實驗時應AB
A.拉橡皮條的繩細一些且長一些,實驗效果較好
B.拉橡皮條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
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個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D.拉力F1和F2的夾角越大越好
(3)下面是該實驗中的兩個實驗步驟: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張白紙,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兩個繩套,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與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繩的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和F2
B.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的伸長量與兩個彈簧測力計拉時相同,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和記下細繩的方向.
請指出以上步驟中的錯誤或疏漏:
A中是沒有記錄兩拉力的方向.B中是沒有說明把結(jié)點拉到O點.
(4)如圖甲是某同學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作出的力的示意圖,F(xiàn) 和F′中F是F1和F2合力的實際測量值.
(5)某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兩個已知力F1和F2,圖中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2N,兩力的合力用F表示,F(xiàn)1、F2與F的夾角分別為θ1和θ2的關(guān)系正確的有BC
A.F1=4N     B.F=12N      C.θ1=45°    D.θ1<θ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以水平地面建立x軸,有一個質(zhì)量為m=1kg的木塊放在質(zhì)量為M=2kg的長木板左端,木板長L=11.5m.已知木板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1,m與M之間的摩擦因素μ2=0.9(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m與M保持相對靜止共同向右運動,木板的左端A點經(jīng)過坐標原點O時的速度為V0=10m/s,在坐標為X=21m處的P點有一擋板,木板與擋板碰撞后立即以原速率反向彈回,而木塊在此瞬間速度保持不變,碰后立刻撤去擋板,g取10m/s2,求:

(1)木板碰擋板時的速度v1
(2)碰撞后經(jīng)經(jīng)多長時間木塊向右的速度減為零;此時木板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