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nèi)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下端與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塊A和B分別靜止在圓弧軌道的最高點和最低點,F(xiàn)將A無初速釋放,A與B碰撞后結合為一個整體,并沿桌面滑動。已知圓弧軌道光滑,半徑R=0.2 m;A和B的質量相等;A和B整體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碰撞前瞬間A的速率v;
(2)A、B整體在桌面上滑動的距離l。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該實驗小組某次實驗開始時的情形如圖7所示,老師發(fā)現(xiàn)他們這次的實驗中存在兩處明顯或不當?shù)胤,這兩處分別是:① 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2)該實驗小組經(jīng)修改錯誤并正確操作,得到一條理想的紙帶,紙帶上O點為重錘自由下落時的打點起點。實驗小組每間隔一個點選取一個計數(shù)點,并測得計數(shù)點A、B、C、D到O點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所掛重錘的質量為0.1kg,紙帶上相鄰兩點 的時間間隔為0. 02s,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 8m/s2,則:根據(jù)紙帶,打點計時器打下B點時,重錘的動能= _________,從開始下落算起,打點計時器記錄B點時,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少量為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彈性形變和彈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先發(fā)生彈性形變,后產(chǎn)生彈力
B. 物體先產(chǎn)生彈力,后發(fā)生彈性形變
C. 彈力和彈性形變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的
D. 彈力是因為受力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科學家提出年輕熱星體中核聚變的一種理論,其中的兩個核反應方程為H+C→7N+Q1; H+N→C+X+Q2;方程中Q1、Q2表示釋放的能量,相關的原子核質量見下表,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X是He,Q2>Q1 B. X是He,Q2>Q1
C. X是He,Q2<Q1 D. X是He,Q2<Q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盧瑟福和他的學生用α粒子轟擊不同的金屬,并同時進行觀測,經(jīng)過大量的實驗,最終確定了原子的核式結構。如圖為該實驗的裝置,其中熒光屏能隨顯微鏡在圖中的圓面內(nèi)轉動。當用α粒子轟擊金箔時,在不同位置進行觀測,如果觀測的時間相同,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1處看到的閃光次數(shù)最多
B. 2處的閃光次數(shù)比4處多
C. 3和4處沒有閃光
D. 4處有閃光但次數(shù)極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著一輛小車,左側靠在豎直墻壁上,小車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AB光滑,在最低點B與水平軌道BC相切,BC的長度L=2m,圓弧半徑R=1m,整個軌道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可視為質點的物塊從C點以8m/s初速度向左運動,物塊與BC部分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7,已知物塊質量為m=1kg,小車的質量M=3.5kg(g=10m/s2)求:
(1)物塊到達圓弧軌道最低點B時對軌道的壓力及離開B點上升的最大高度;
(2)物塊滑回B點后再經(jīng)多長時間離開小車及小車運動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點電荷從靜電場中的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對該電荷做功為零,則( )
A.A,B兩點的電場強度一定相同
B.該電荷一定沿等勢面移動
C.作用于該電荷的電場力與其移動方向總是垂直的
D.A,B兩點的電勢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傳動帶傳動裝置中,輪A和B同軸,A、B、C分別是三個輪邊緣的點,且RA=RC=2RB,則三點角速度和線速度的關系分別為(傳動帶不打滑)( )
A. ωA:ωB:ωC=1:2:1,vA:vB:vC=1:2:1
B. ωA:ωB:ωC=2:2:1,vA:vB:vC=2:1:1
C. ωA:ωB:ωC=1:2:2,vA:vB:vC=1:1:2
D. ωA:ωB:ωC=2:2:1,vA:vB:vC=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