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傳送帶被廣泛應(yīng)用與各行各業(yè),由于不同的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不同,物體在傳送帶上的運動情況也有所不同.如圖所示,一傾斜放置的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傾角θ=37°,在電動機(jī)的帶動下以v=2m/s的速率順時針方向勻速運行.M、N為傳送帶的兩個端點,MN兩點間的距離L=7m.N端有一離傳送帶很近的擋板P可將傳送帶上的物塊擋。趥魉蛶系腛處先后由靜止釋放金屬塊A和木塊B,金屬塊與木塊質(zhì)量均為1kg,且均可視為質(zhì)點,OM間距離L=3m.sin37°=0.6,cos37°=0.8,g取10m/s2,傳送帶與輪子間無相對滑動,不計輪軸處的摩擦.
(1)金屬塊A由靜止釋放后沿傳送帶向上運動,經(jīng)過2s到達(dá)M端,求金屬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
(2)木塊B由靜止釋放后沿傳送帶向下運動,并與擋板P發(fā)生碰撞.已知碰撞時間極短,木塊B與擋板P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變,木塊B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5.求:
a、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所達(dá)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
b、經(jīng)過足夠長時間,電動機(jī)的輸出功率恒定,求此時電動機(jī)的輸出功率.

分析 (1)金屬塊A在傳送帶方向上受摩擦力和重力的下滑分力,先做勻加速運動,并設(shè)其速度能達(dá)到傳送帶的速度v=2m/s,然后做勻速運動,抓住總位移的大小,結(jié)合運動學(xué)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的大。
(2)a、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木塊下滑的加速度,從而結(jié)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與擋板碰撞的速度,反彈后,速度大于傳送帶速度,摩擦力向下,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等后,摩擦力向上,根據(jù)牛第二定律分別求出上滑過程中的加速度,結(jié)合運動學(xué)公式求出木塊B所達(dá)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
b、經(jīng)過多次碰撞后木塊B以2m/s的速度被反彈,最終在距N點1m的范圍內(nèi)不斷以加速度a2做向上的減速運動和向下的加速運動.木塊B對傳送帶有一與傳送帶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結(jié)合P=μmgvcosθ求出電動機(jī)的輸出功率.

解答 解:(1)金屬塊A在傳送帶方向上受摩擦力和重力的下滑分力,先做勻加速運動,并設(shè)其速度能達(dá)到傳送帶的速度v=2m/s,然后做勻速運動,達(dá)到M點.
金屬塊由O運動到M,有:
$L=\frac{1}{2}a{t}_{1}^{2}+v{t}_{2}$,
且t1+t2=t,
即:t1+t2=2,
v=at1,即:2=at1 
解得:t1=1s<t=2s  符合題設(shè)要求,加速度a=2m/s2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μ1mgcos37°-mgsin37°=ma,
解得金屬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1;                     
(2)a.由靜止釋放后,木塊B沿傳送帶向下做勻加速運動,其加速度為a1,運動距離LON=4m,第一次與P碰撞前的速度為v1
a1=gsinθ-μgcosθ=2m/s2        
${v}_{1}=\sqrt{2{a}_{1}{L}_{ON}}=4m/s$ 
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以速度v1被反彈,先沿傳送帶向上以加速度a2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v,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1;之后以加速度a1繼續(xù)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0,此時上升到最高點,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2
a2=gsinθ+μgcosθ=10m/s2,
${s}_{1}=\frac{{v}_{1}^{2}-{v}^{2}}{2{a}_{2}}=\frac{{4}^{2}-{2}^{2}}{2×10}=0.6m$,
${s}_{2}=\frac{{v}^{2}}{2{a}_{1}}=\frac{{2}^{2}}{2×2}m=1m$,
因此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所達(dá)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s=s1+s2=0.6m+1m=1.6m
b.木塊B上升到最高點后,沿傳送帶以加速度a1向下做勻加速運動,與擋板P發(fā)生第二次碰撞,碰撞前的速度為v2
v2=$\sqrt{2{a}_{1}({s}_{1}+{s}_{2})}=\sqrt{2×2(0.6+1)}m/s=\sqrt{6.4}m/s$
與擋板第二次碰撞后,木塊B以速度v2被反彈,先沿傳送帶向上以加速度a2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v,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3;之后以加速度a1繼續(xù)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0,此時上升到最高點,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4
${s}_{3}=\frac{{v}_{2}^{2}-{v}^{2}}{2{a}_{2}}=\frac{6.4-4}{2×10}m=0.12m$
${s}_{4}=\frac{{v}^{2}}{2{a}_{1}}=\frac{4}{2×2}m=1m$
木塊B上升到最高點后,沿傳送帶以加速度a1向下做勻加速運動,與擋板P發(fā)生第三次碰撞,碰撞前的速度為v3
${v}_{3}=\sqrt{2{a}_{1}({s}_{3}+{s}_{4})}=\sqrt{2×2(0.12+1)}=\sqrt{4.48}m/s$
與擋板第三次碰撞后,木塊B以速度v3被反彈,先沿傳送帶向上以加速度a2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v,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5;之后以加速度a1繼續(xù)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0,此時上升到最高點,此過程運動距離為s6
${s}_{5}=\frac{{v}_{3}^{2}-{v}^{2}}{2{a}_{2}}=\frac{4.48-4}{2×10}m=0.024m$
${s}_{6}=\frac{{v}^{2}}{2{a}_{1}}=\frac{4}{4}m=1m$
以此類推,經(jīng)過多次碰撞后木塊B以2m/s的速度被反彈,在距N點1m的范圍內(nèi)不斷以加速度a2做向上的減速運動和向下的加速運動.
木塊B對傳送帶有一與傳送帶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
Ff=μmgcosθ
故電動機(jī)的輸出功率P=μmgvcosθ
解得P=8W.                                 
答:(1)金屬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1;
(2)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塊B所達(dá)到的最高位置與擋板P的距離為1.6m;
電動機(jī)的輸出功率為8W.

點評 本題是一個多過程問題,比較復(fù)雜,關(guān)鍵理清物塊在傳送帶上整個過程中的運動規(guī)律,搞清摩擦力的方向,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xué)公式進(jìn)行求解.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中正確的波形圖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在水平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6kg的物體,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1}{3}$,在跟水平面成37°的斜向下推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物體的位移為10m時速度恰好為10m/s,求力F的大。╯in37°=0.6,cos37°=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所示,一向左運動的車廂中用輕線懸于車頂?shù)男∏蚍(wěn)定后向左偏,細(xì)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α,重力加速度為g,放在車廂底的質(zhì)量為m的重物保持與車廂相對靜止,求:
(1)車廂的加速度;
(2)重物m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如圖所示,三個質(zhì)量相等的物體用輕彈簧和輕繩連接起來,當(dāng)剪斷B繩的瞬間三個物體依次從上到下的加速度分別為0、g、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所示,一斜面體靜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體恰能在斜面體上沿斜面勻速下滑,可以證明此時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體,使物體加速下滑,斜面體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對靜止,則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  )
A.方向水平向右B.方向水平向左
C.大小為零D.大小和方向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一個帶電量q=-3×10-6 C的點電荷,從某電場的A點移到B點,電荷克服電場力做6×10-4 J的功,問:
(1)點電荷的電勢能如何變化?變化了多少?
(2)A、B兩點的電勢差多大?
(3)若把一個帶電量為q=1×10-6 C的電荷由A移到B,則電場力對此電荷做功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a、b所示,是一輛質(zhì)量為6×103kg的公共汽車在t=0和t=3s末兩個時刻的兩張照片.當(dāng)t=0時,汽車剛啟動,在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的運動可看成勻加速直線運動.圖c是車內(nèi)橫桿上懸掛的拉手環(huán)經(jīng)放大后的圖象,θ=37°,根據(jù)題中提供的信息,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  )
A.汽車的長度B.3s末汽車的速度C.3s內(nèi)平均速度D.3s內(nèi)汽車牽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guān)于物體運動的描述可能的是( 。
A.速度變化的方向為正,加速度的方向為負(fù)
B.加速度越來越大,而速度越來越小
C.速度的變化率很大,而加速度很小
D.速度變化越來越快,加速度越來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