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一物體沿光滑斜面由靜止開始勻加速下滑,當下滑距離為L時,物體速度為v,當物體的速度是v/2時,它沿斜面下滑的距離是(  )
A.L/4B.L/2C.L/2D.3L/4
A

試題分析:由于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是不變的,設為a,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知,當末速度為v時,v2=2aL;當末速度為v/2時,=2aL′;聯(lián)立兩式,解之得:L′= L/4,A是正確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9分)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固定一光滑圓弧軌道AB,軌道半徑為R=0.4m,軌道最高點A與圓心O等高。有一傾角θ=30°的斜面,斜面底端C點在圓弧軌道B點正下方、距B點H=1.5m。圓弧軌道和斜面均處于場強E=100N/C、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中,F(xiàn)將一個質量為m=0.02kg、帶電量為的帶電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小球通過B點離開圓弧軌道沿水平方向飛出,當小球運動到斜面上D點時速度方向恰與斜面垂直,并剛好與一個以一定初速度從斜面底端上滑的物塊相遇。若物塊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空氣阻力不計,g取10m/s2,小球和物塊都可視為質點。求:

(1)小球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NB;
(2)B、D兩點間電勢差UBD;
(3)物塊上滑初速度v0滿足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l0分).如圖所示,一位質量為m ="72" kg的特技演員,在進行試鏡排練時,從離地面高高的樓房窗口跳出后做自由落體,若有一輛平板汽車正沿著下落點正下方所在的水平直線上,以的速度勻速前進.已知該演員剛跳出時,平板汽車恰好運動到其前端距離下落點正下方3m處,該汽車車頭長2m,汽車平板長4.5 m,平板車板面離地面高m,人可看作質點,g取,人下落過程中未與汽車車頭接觸,人與車平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問:(1)人將落在平板車上距車尾端多遠處?
(2)假定人落到平板上后立即俯臥在車上不彈起(提示:要考慮該瞬間人水平方向的速度變化,同時因車的質量遠大于人的質量,該瞬間車的速度近似不變),司機同時使車開始以大小為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則人是否會從平板車上滑下?
(3)人在貨車上相對滑動的過程中產生的總熱量Q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兩個光滑固定的斜面AB和BC,A和C兩點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長(如圖),一個滑塊自A點以速度vA上滑,到達B點時速度減小為零,緊接著沿BC滑下,設滑塊從A點到C點的總時間是tC,圖中能正確表示滑塊速度的大小v隨時間t變化規(guī)律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5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2kg的木板B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質量為m=1kg可視為質點的木塊A以水平速度v0=2m/s從右端向左滑上木板,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此時有一水平向右的力F=10N作用在長木扳上,g取10m/s2。

⑴求開始時木塊A和木板B各自的加速度大;
⑵若木板足夠長,求從木塊滑上木板到木塊和木板速度相等所經歷的時間;
⑶要使木塊不從木板上滑落,求木板的最小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9分) A火車以v1="10" m/s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同軌道上相距50 m處有另一列火車B正以v2="5" m/s速度勻速行駛,A車立即做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要使兩車不相撞,a應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光滑足夠長的斜面上,有一物體以10 m/s初速度沿斜面向上運動,如果物體的加速度始終為5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經過3 s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                        
A.25m/s,沿斜面向上
B.5m/s , 沿斜面向下
C.5m/s, 沿斜面向上
D.25m/s,沿斜面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8分)一個物體0時刻從坐標原點由靜止開始沿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與坐標的關系為,求:
(1)2s末物體的位置坐標;
(2)物體通過區(qū)間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勻加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B.勻減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一定是負值
C.在勻加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負值
D.只有在規(guī)定了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的前提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才取正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