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邊長為4的正三角形,B,E,F(xiàn)分別是AA1 , CC1的中點,且BE⊥B1F.
(Ⅰ)求證:B1F⊥EC1;
(Ⅱ)求二面角C1﹣BE﹣C的余弦值.
【答案】證明:(Ⅰ)分別取BC1 , BC中點D,G,連結(jié)ED,AG, ∵ABC﹣A1B1C1是直三棱柱,且底面是正三角形,
∴AG⊥面BCC1B1 ,
又∵E,D都是中點,∴ED∥AG,則ED⊥面BCC1B1 , 可得ED⊥B1F,
已知BE⊥B1F,且BE∩ED=E,∴B1F⊥面BEC1 , 則B1F⊥EC1;
(Ⅱ)解:由(Ⅰ)知B1F⊥面BEC1 , ∴B1F⊥BC1 , 則△B1C1F∽△BB1C1 ,
∴ ,設(shè)BB1=a,則C1F= ,代入得a= ,
以O(shè)為原點,OE為x軸,OC為y軸,過O作平面ABC的垂線為z軸,建立如圖坐標系O﹣xyz,
得C(0,2,0),B( ,0,0),E(0,﹣2, ),
C1(0,2,4 ),B1( ,0, ),F(xiàn)(0,2,2 ).
∵B1F⊥面BEC1 , ∴平面BEC1的一個法向量為 ;
設(shè)平面BEC的一個法向量為 ,
則 ,取x= ,得y=3,z= .
∴ .
∴cos< >= = =- .
∴二面角C1﹣BE﹣C的余弦值為 .
【解析】(Ⅰ)分別取BC1 , BC中點D,G,連結(jié)ED,AG,推導(dǎo)出AG⊥面BCC1B1 , 從而ED⊥B1F,BE⊥B1F,由此能證明B1F⊥面BEC1 , 進一步得到B1F⊥EC1;(Ⅱ)以O(shè)為原點,OE為x軸,OC為y軸,過O作平面ABC的垂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C1﹣BE﹣C的余弦值.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圓C:(x﹣2)2+(y﹣1)2=1,點P為直線x+2y﹣9=0上一動點,過點P向圓C引兩條切線PA,PB,其中A,B為切點,則 的取值范圍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菱形ABEF所在的平面與△ABC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AB=4,BC= ,BC⊥BE,∠ABE= .
(1)求證:BC⊥平面ABEF;
(2)求平面ACF與平面BCE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集合,且.
(1)證明:若,則是偶數(shù);
(2)設(shè),且,求實數(shù)的值;
(3)設(shè),求證:;并求滿足的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點P在雙曲線 (a>0,b>0)的右支上,其左、右焦點分別為F1、F2 , 直線PF1與以坐標原點O為圓心、a為半徑的圓相切于點A,線段PF1的垂直平分線恰好過點F2 , 則該雙曲線的漸近線的斜率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微信注冊用戶數(shù)量已經(jīng)突破9.27億,為調(diào)查大學(xué)生這個微信用戶群體中每人擁有微信群的數(shù)量,現(xiàn)從某市大學(xué)生中隨機抽取100位同學(xué)進行了抽樣調(diào)查,結(jié)果如下:
微信群數(shù)量(個) | 頻數(shù) | 頻率 |
0~4 | 0.15 | |
5~8 | 40 | 0.4 |
9~12 | 25 | |
13~16 | a | c |
16以上 | 5 | b |
合計 | 100 | 1 |
(Ⅰ)求a,b,c的值及樣本中微信群個數(shù)超過12的概率;
(Ⅱ)若從這100位同學(xué)中隨機抽取2人,求這2人中恰有1人微信群個數(shù)超過12的概率;
(Ⅲ)以(1)中的頻率作為概率,若從全市大學(xué)生中隨機抽取3人,記X表示抽到的是微信群個數(shù)超過12的人數(shù),求X的分布列和數(shù)學(xué)期望E(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D= ,給出下列四個命題:
P1:(x,y)∈D,x+y+1≥0;
P2:(x,y)∈D,2x﹣y+2≤0;
P3:(x,y)∈D, ≤﹣4;
P4:(x,y)∈D,x2+y2≤2.
其中真命題的是( )
A.P1 , P2
B.P2 , P3
C.P2 , P4
D.P3 , P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b,c分別是△ABC的內(nèi)角A,B,C所對的邊,a=2bcosB,b≠c.
(1)證明:A=2B;
(2)若a2+c2=b2+2acsinC,求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新課標I卷)Sn為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已知an>0,an2+2an=4Sn+3,
(1)求{an}的通項公式;
(2)設(shè)bn=,求數(shù)列{bn}的前n項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