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法一:取CC
1的中點F,連接AF,BF,則AF∥C
1D.
∴∠BAF為異面直線AB與C
1D所成的角或其補角.
∵△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
.
又∵CC
1=2,∴AF=BF=
.
∵cos∠BAF=
=
,
∴∠BAF=
,
即異面直線AB與C
1D所成的角為
.
法二:以C為坐標原點,CB,CA,CC
1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0,2,0),B(2,0,0),
C
1(0,0,2),D(0,2,1),
∴
=(2,-2,0),
=(0,2,-1).由于異面直線AB與C
1D所成的角
為向量
與
的夾角或其補角.設
與
夾角為θ,
則cosθ=
=
,θ=
,
即異面直線AB與C
1D所成的角為arccosθ.
(Ⅱ)法一:過C
1作C
1M⊥A
1B
1,垂足為M,則M為A
1B
1的中點,且C
1M⊥平面AA
1B
1B.連接DM.
∴DM即為C
1D在平面AA
1B
1B上的射影.要使得A
1E⊥C
1D,由三垂線定理知,只要A
1E⊥DM.
∵AA
1=2,AB=2
,由計算知,E為AB的中點.
法二:過E作EN⊥AC,垂足為N,則EN⊥平面AA
1C
1C.
連接A
1N.∴A
1N即為A
1E在平面AA
1C
1C上的射影.要使得A
1E⊥C
1D,由三垂線定理知,只要A
1N⊥C
1D.
∵四邊形AA
1C
1C為正方形,∴N為AC的中點,∴E點為AB的中點.
法三:以C為坐標原點,CB,CA,CC
1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
1(0,2,2),B(2,0,0),A(0,2,0),
C
1(0,0,2),D(0,2,1),
設E點的坐標為(x,y,0),
要使得A
1E⊥C
1D,
只要
=0,∵
=(x,y-2,-2),
=(0,2,-1),y=1.
又∵點E在AB上,∴
,
,
.
∴x=1.
∴E(1,1,0).
∴E點為AB的中點.
(Ⅲ)法一:取AC中點N,連接EN,C
1N,
則EN∥B
1C
1.∵B
1C
1⊥平面AA
1C
1C,∴面B
1C
1NE⊥平面AA
1C
1C.
過點D作DH⊥C
1N,垂足為H,則DH⊥平面B
1C
1NE,
∴DH的長度即為點D到平面B
1C
1E的距離.
在正方形AA
1C
1C中,由計算知DH=
,即點D到平面B
1C
1E的 距離
.
法二:連接DE,DB
1.
在三棱錐D-B
1C
1E中,點C
1到平面DB
1E的距離
=
,B
1E=
,DE=
,
又B
1E⊥DE,∴△DB
1E的面積=
=
,
∴三棱錐C
1-DB
1E的體積為=
=1.
設點D到平面B
1C
1E的距離為d,在△B
1C
1E中,B
1C
1=2,B
1E=C
1E=
,
∴△B
1C
1E的面積=
=
.由
=1,
得d=
,即點D到平面B
1C
1E的距離
.
分析:(Ⅰ)法一: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把其中一條平移及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定義、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的計算即可求出;
法二: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異面直線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即可求出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Ⅱ)法一:過C
1作C
1M⊥A
1B
1,垂足為M,則M為A
1B
1的中點,且C
1M⊥平面AA
1B
1B.連接DM,利用三垂線定理即可找出點E的位置;
法二:過E作EN⊥AC,垂足為N,則EN⊥平面AA
1C
1C,連接A
1N.利用三垂線定理即可證明;
法三: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
?
=0即可求出;
(Ⅲ)法一:利用線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即可求出;
法二:利用“等積變形”即可求出.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空間中的空間角、線面位置關系、空間距離,熟練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定義、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的計算、三垂線定理、通過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直線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的夾角、
?
=0、線面與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等積變形”是解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