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mRNA上相鄰核苷酸即為一個密碼子
B.起始密碼、終止密碼分別位于mRNA的5′端、3′端
C.圖中新生肽鏈已合成部分含有5個肽鍵
D.多個核糖體串聯(lián)在mRNA上能提高每條肽鏈的合成速率

【答案】B
【解析】mRNA上能決定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即為一個密碼子,A不符合題意;根據(jù)圖中兩條肽鏈的長度可知,核糖體移動方向從左向右,說明起始密碼、終止密碼分別位于mRNA的5′端、3′端,B符合題意;圖中新生肽鏈已合成部分含有5個氨基酸4個肽鍵,C不符合題意;一條mRNA上同時結合多個核糖體進行翻譯,可提高合成蛋白質的效率,但不能提高每條肽鏈的合成速率,D不符合題意。
所以答案是: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柳樹枝條正掛在潮濕的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枝條的a、b兩端分別長出芽和根,如圖中甲所示。若把柳樹枝條倒掛在同樣潮濕的空氣中,如圖乙所示。一段時間后,其根和芽的生長情況是(  )

A. b端長芽、a端長根,越靠近b端芽越長,越靠近a端根越長

B. b端長芽、a端長根,越靠近b端芽越短,越靠近a端根越短

C. a端長芽、b端長根,越靠近a端芽越長,越靠近b端根越長

D. a端長芽、b端長根,越靠近a端芽越短,越靠近b端根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pH對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作用的影響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種酶的最適pH相同
B.兩種酶的活性隨pH不斷升高而增大
C.兩種酶在pH為5時均失活
D.兩種酶在各自最適pH時的活性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I.在適宜的條件下,研碎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放入離心管中并依次按如圖處理,將所獲得的沉淀物P1、P3、P4、S4進行成分和功能的實驗分析,總結如下表。

(1)圖中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物P1中的物質主要來自細胞中的_________(填結構名稱);

(3)若沉淀物P2為橢球形或球形的顆粒狀結構,則與下圖的圖_______相對應.

(4)合成蛋白質的結構存在于圖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填寫S1-S4、P1-P4)。

(5)若要在高倍鏡下觀察P3的結構,一般需要利用___________進行染色處理。

(6)若S4為可溶性、膠質狀態(tài)的結構,則在細胞亞顯微結構上屬于__________(填名稱)。

II.下圖表示非洲爪蟾卵母細胞親核蛋白注射實驗,據(jù)圖回答問題:

(7)只有在________細胞中才能觀察到圖中結構。

(8)代謝旺盛的細胞,核膜上_________數(shù)目多,__________明顯。

(9)從圖中可知親核蛋白進入細胞核由其_________部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動物細胞膜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膜上的( )

A. 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 B. 磷脂的數(shù)量

C. 膽固醇的數(shù)量 D. 糖類的種類和數(sh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盲人用手指“閱讀”盲文報刊時,需要參與的神經(jīng)中樞有

A. 大腦皮層的言語區(qū) B. 軀體運動中樞 C. 軀體感覺中樞 D. 以上全部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某海洋動物為實驗材料,得到以下結果,圖甲表示動作電位產(chǎn)生過程,圖乙、圖丙表示動作電位傳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將離體神經(jīng)纖維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濃度的溶液中,甲圖的c點將降低
B.圖甲、乙、丙中發(fā)生Na+內流的過程分別是b、②、⑦
C.圖甲、乙、丙中c、③、⑧點時細胞膜外側的鈉離子高于細胞膜內側
D.復極化過程中K+外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中,都可以在血漿中找到的是

A. 甲狀腺激素、氧氣、尿素、蛋白質 B. 氨基酸、麥芽糖、二氧化碳、鈉離子

C. 消化酶、鈣離子、脂肪、葡萄糖 D. 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膽固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細胞膜上神經(jīng)遞質受體基因的克隆技術操作過程,下列相關分析中正確的是( 。

A.獲得該mRNA的最佳材料是受精卵
B.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最常用的載體是大腸桿菌
C.完成過程①②需要逆轉錄酶、DNA聚合酶
D.探針篩選的目的是獲得未被感染的細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