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探究兩種植物激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及這兩種激素的相互作用,用某種植物的莖段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1)由左圖可知,激素A的作用是____植物生長。當濃度大于10-6mol/L 時,激素A對植物莖段的作用開始________。

(2)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多種激素會相互作用、共同調(diào)節(jié)。據(jù)右圖可知,植物莖中激素A、B之間的相互作用可描述為:當激素A的含量達到M值時, ____________________;當激素B的含量達到N值時,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激素B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則這種激素為__________,植物體內(nèi)的合成部位是___。在植物受粉后與子房能發(fā)育成果實有關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_。

(4)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從根本上是其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________ 的結果。__________等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nèi)產(chǎn)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內(nèi)的多種變化。

【答案】促進 減弱 會促進植物莖合成激素B 激素B會抑制激素A的合成 乙烯 各個部位 生長素 程序性表達 光照 溫度

【解析】

觀察左圖,用不同濃度的激素A處理離體植物的莖段,植物莖段的生長量不同,在圖中的幾個濃度范圍內(nèi),10-6 mol/L時植物莖段的生長量最大,促進作用最顯著,大于該濃度促進作用減弱,但是與空白對照組相比,莖段的生長量都大于空白對照組,因此圖中的濃度對植物生長沒有抑制作用。右圖表示激素A和激素B隨時間變化在植物莖段中的含量,由圖可知激素A濃度高于M后,植物開始合成激素B,激素A和激素B的含量都出現(xiàn)了峰值,但峰值的出現(xiàn)是不同步的,激素A的峰值在激素B的峰值之前。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對抗生長素的作用,廣泛存在于多種植物的組織中,成熟的果實中更多。

(1)由左圖可知,激素A可促進植物莖的生長。當濃度大于10-6mol/L時,激素A對植物莖段的促進作用開始減弱。

(2)據(jù)右圖可知,植物莖中激素A、B之間的相互作用可描述為:當激素A的含量達到M值時,會促進植物莖開始合成激素B;當激素B的含量達到N值時,激素B會抑制激素A的合成

(3)若激素B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則這種激素為乙烯,植物體各個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在植物受粉后生長素能刺激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4)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從根本上是其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光照、溫度等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nèi)產(chǎn)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內(nèi)的多種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反射弧的模式圖(a、b、c、d、e表反射弧的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觸的組成部分),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 正常機體內(nèi)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是雙向的

B. 切斷d、刺激b,會引起效應器反應

C. 興奮在結構c處的傳遞比在結構b上的傳導速度慢

D. Ⅱ處發(fā)生的信號變化是化學信號→電信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馬鈴薯含有豐富的淀粉、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是種植廣泛的農(nóng)作物。侵染病毒后導致產(chǎn)量大幅下降,培育脫毒和抗毒的馬鈴薯品種是提高產(chǎn)量的有效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利用馬鈴薯的莖尖進行離體培養(yǎng)可以獲得脫毒苗,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依據(jù)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獲得抗病毒的馬鈴薯植株,往往采用轉基因技術,將病毒復制酶基因轉移到馬鈴薯體內(nèi)。其過程大 致如圖所示:

①構建基因表達載體過程中需要用__________(酶)處理。目的基因轉錄過程中,__________能使轉錄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下來。

②將目的基因?qū)腭R鈴薯細胞使用了__________法,要用__________處理土壤農(nóng)桿菌,使之轉變?yōu)楦惺軕B(tài),然后將它們在緩沖液中混合培養(yǎng)以完成轉化過程。

③目的基因?qū)腭R鈴薯細胞后,是否可以穩(wěn)定維持和表達,要通過檢測與鑒定,馬鈴薯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檢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產(chǎn)上常將上述轉基因作物與非轉基因作物混合播種,其目的是降低病毒的__________基因頻率的增長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它們制作的相同之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①表示兩者制作時所用的主要菌種都是單細胞生物

B. ②表示兩者制作時所用的主要菌種都屬于真核生物

C. ③表示兩者制作過程都需要有氧環(huán)境

D. ④表示三者制作過程的溫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圖甲為有絲分裂過程中一個細胞核內(nèi)DNA分子數(shù)變化圖像,圖乙為有絲分裂各時期圖像(順序己打亂)。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可表示為一個完整細胞周期的是__________段,分別指出圖乙中相關數(shù)字代表的名稱:[1]__________,[3]__________,[5] __________。

(2)圖乙中細胞分裂的正確排序是__________,其中染色單體形成于圖__________。

(3)圖甲中FH段完成__________,同時細胞有適度__________

(4)若甲、乙兩圖表示同一種生物的細胞分裂,則圖甲中的2N=__________。

(5)圖乙中細胞核內(nèi)染色體數(shù)與其他各圖不同的是圖__________,引起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腐乳是中國流傳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民間美食,通常分為青方、紅方、糟方三大類。請回答和傳統(tǒng)發(fā)酵技術相關的問題。

(1)在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過程中全程需要氧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毛霉之所以能在豆腐塊上生長,是因為豆腐塊能為其提供無機鹽、水__________________等營養(yǎng)物質(zhì)。

(2)在腐乳發(fā)酵過程中能起到抑菌防腐作用的物質(zhì)有___________。在制作青方、紅方和糟方三類腐乳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需加入輔料。

(3)為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現(xiàn)代工業(yè)化生產(chǎn)腐乳,必須嚴格控制無菌條件。對豆腐滅菌適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學家研究了食鹽用量對豆腐乳品質(zhì)及發(fā)酵周期的影響,結果如下圖:

由圖可知,隨著食鹽用量的增加,腐乳品質(zhì)的綜合評分___________;發(fā)酵周期與食鹽的用量呈正相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手機上的細菌比馬桶上的還多?”央視和北京衛(wèi)視的記者都做實驗對手機和馬桶上的細菌數(shù)量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試驗需制備培養(yǎng)基,制備培養(yǎng)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用下列字母和箭頭排序)

a. 倒平板    b. 計算   c. 熔化    d. 稱量   e. 滅菌

(2)根據(jù)圖中結果可知,兩電視臺展示的實驗均采用________法進行接種,該方法使用的接種工具是________。

(3)通過觀察菌落的________等特征(至少兩項),可知手機和馬桶上都存在多種微生物。

(4)兩電視臺實驗操作無誤且完全一致,但報道結果截然不同,你認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員按圖中方法取樣,測定某手機屏幕的細菌數(shù)量,從10mL菌懸液中取出1mL,稀釋100倍,在3個平板上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jīng)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shù)分別為35、36和37,則該手機屏幕的細菌數(shù)為________個/cm2,該方法計數(shù)的結果往往比實際結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對a~h所示的生物體細胞圖中各含有幾個染色體組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是圖h,該個體是單倍體

B. 細胞中含有二個染色體組的是圖e、g,該個體是二倍體

C. 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是圖a、b,但該個體未必是三倍體

D. 細胞中含有四個染色體組的是圖c、f,該個體一定是四倍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蠶豆根尖分生區(qū)細胞連續(xù)分裂的時間(單位:h)數(shù)據(jù)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b階段完成染色體的復制B.bc階段發(fā)生著絲點分裂

C.cd階段發(fā)生染色體的平均分配D.“ab+bc”為一個細胞周期且時長為17.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