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赫爾希和蔡斯通過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以下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為( )
①用分別含有35S和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
②利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
③用噬菌體分別與含有35S和32P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
④放射性檢測
⑤離心分離
A. ①③⑤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①③⑤④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性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別
B.性別受性染色體控制而與基因無關(guān)
C.女兒的性染色體必有一條來自父親
D.性染色體只存在于生殖細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為4份,分別置于甲、乙、丙、丁四種條件下培養(yǎng),測得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條件下,細胞呼吸的產(chǎn)物除CO2外,還有乳酸
B.乙條件下,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丁條件下,產(chǎn)物中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
D.丙條件下,1mol葡萄糖分解產(chǎn)生的ATP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生物體內(nèi)三個重要的生理活動。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結(jié)合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對于植物葉肉細胞來說,能發(fā)生甲過程的場所有_______________。
(2)圖中①是一種酶分子,它能促進④的合成,其名稱為___________。丙圖所示過程為 ________。
(3)圖乙中的②是 _______。
(4)若圖丙⑥有一段氨基酸序列為“…絲氨酸…谷氨酸…”,攜帶絲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碼子分別為AGA、CUU,則DNA中模板鏈堿基序列為_________。
(5)丙圖所示的生理過程中,如果分子④由576個基本單位構(gòu)成,則對應(yīng)合成完整的一條鏈⑥,需要_________個分子的基本單位。(需考慮終止密碼)
(6)一個mRNA上連接多個核糖體叫多聚核糖體,多聚核糖體形成的意義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回答問題:
(1)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葡萄糖濃度______(高于、低于、等于)組織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運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的參與。
(3)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從而導(dǎo)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不同培養(yǎng)階段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葡萄糖濃度和乙醇濃度的變化曲線,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A.曲線AB段酵母菌呼吸發(fā)生的場所是細胞質(zhì)基質(zhì)和線粒體
B.曲線BC段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中出現(xiàn)無氧呼吸
C.乙醇含量過高是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從C點開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D.T1~T2時間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酶用同一種蛋白酶處理,酶活性與處理時間的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甲酶能夠抗該種蛋白酶降解
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 乙酶的化學(xué)本質(zhì)為蛋白質(zhì)
D. 乙酶活性的改變是因為其分子結(jié)構(gòu)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種植基因型為AA和Aa豌豆,兩者數(shù)量之比是1:3。自然狀態(tài)下(假設(shè)結(jié)實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為AA、Aa、aa的數(shù)量之比為
A. 7:6:3 B. 5:2:1 C. 3:2:1 D. 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劇烈運動時,肌肉處于暫時相對缺氧狀態(tài),葡萄糖的消耗量劇增,但ATP的生成量沒有明顯增多,這是因為
A.大量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B.大量能量合成了其他高能化合物
C.大量能量沒有釋放出來D.大量能量隨汗水流失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