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表示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部分調節(jié)機制。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質,則①包括抗體、淋巴因子等

B.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有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免疫調節(jié)

C.寒冷時,控制骨骼肌不自主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

D.若②表示促甲狀腺激素,則②的分泌量不僅僅受甲狀腺激素的調節(jié)

【答案】C

【解析】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和化學成分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wǎng)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

A、抗體和淋巴因子屬于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質,所以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質,則①包括抗體、淋巴因子等,A正確;

B、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有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免疫調節(jié),B正確;

C、控制骨骼肌不自主的顫栗應該是軀體運動神經中樞,C錯誤;

D、若②表示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受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共同調節(jié),D正確。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曲線表示在外界條件均適宜時,反應物濃度與酶促反應速率的關系。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

A. 增大pH,重復該實驗,A、B點位置都不變

B. 酶量增加后,圖示反應速率可用曲線丙表示

C. 反應物濃度是限制曲線AB段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

D. B點后,升高溫度,酶活性增加,曲線將呈現(xiàn)甲所示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動物某器官內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

A該器官不可能是肝臟

B中染色體數(shù):核DNA分子數(shù)=1:2

C中有兩個四分體

D中可能存在兩條Y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水池有浮游動物和藻類兩個種群,其種群密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專食浮游動物的某種魚(丙),一段時期后,該水池甲、乙、丙三個種群中僅剩一個種群,下列關于該水池中上述三個種群關系及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

B. 甲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

C. 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

D. 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①~④分別表示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為小麥與雜草

B.②為大小兩種草履蟲

C.③為大豆與根瘤菌

D.④為HIVT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1913,丹麥植物學家波森.詹森將一片明膠或云母(化學物質能夠透過明膠卻不能透過云母)分別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間(如圖),觀察幼苗的向光運動。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幼苗彎曲部位顯微鏡下切片觀察,發(fā)現(xiàn)背光面用明膠塊將幼苗尖端插入的細胞比見光面的細胞要長得多

B.兩組實驗互為對照,可以證明有一種化學物質由苗尖端向下端傳遞

C.因為生長素不能透過云母,導致苗尖端直立向上生長

D.該實驗不能直接證明苗的彎曲生長是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示某些生物學概念間的關系,其中代表整個大圓包含。

下列各項不符合關系的是

A.體液 細胞外液 細胞內液 組織液

B. Ⅰ突觸 突觸前膜 突觸后膜 突觸小泡

. Ⅰ核酸    核糖核酸 脫氧核糖核酸 信使RNA

. Ⅰ免疫   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 細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光合作用的研究過程中,有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綠色植物和藻類在較長波長的光(如680nm)和較短波長的光(如660nm)下進行光合作用時,比只用白光的光能效率低得多。某同學設計如下的實驗,探究這二種波長的光是否有光合成的增進效應(是指兩種不同波長的光組合在一起作用時,光合成就以高效率進行,其效率比一種光單獨起作用的效率之和大得多的現(xiàn)象)

I、實驗步驟:

生長狀況相同的豌豆幼苗若干,平均分成兩組。

② 將各組豌豆放入如A、B的實驗裝置中(見下圖),在其余條件相同情況下進行培養(yǎng)。

③ 實驗開始時調節(jié)水滴X、Y的位置,并作記錄,每隔2h,測量水滴位置一次,8h后,實驗結束,計算A、B實驗裝置中水滴移動的距離(mm)。

II、實驗結果(見圖曲線)

1)以上實驗能否準確說明不同波長的光具有光合成的增進效應?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完善上述實驗,寫出你補充的實驗設計,并預測整個實驗的結果。

應補充的實驗:

第一步:再取生長狀況相同的豌豆幼苗若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預測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將預期實驗結果用曲線在答題紙的圖中表示)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給本實驗確定一個課題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實驗中的控制變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兩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數(shù)量增長速率(平均值)隨時間(單位:年)的變化關系,經調查在第5年時該種群的種群數(shù)量為200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由圖可知,該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其種群數(shù)量一直呈“J”型增長

B.理論上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容納量約為400

C.由于存在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這段時間 內種群數(shù)量減少

D.如果該種群為東方田鼠,則將其數(shù)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