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動物細胞膜和植物細胞膜所含脂質的種類相同

B. 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一樣,都是以蛋白質貫穿磷脂雙分子層形成基本骨架

C. 不同細胞膜的功能復雜程度不同,是因為所含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不同

D. 精子和卵細胞之所以能進行融合受精,依賴于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答案】C

【解析】動物細胞膜含有的脂質有磷脂和膽固醇,而植物細胞膜含有的脂質是磷脂,A錯誤;所有生物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雙分子層,不包括蛋白質,B錯誤;細胞膜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的功能就越復雜,C正確;精子和卵細胞之所以能進行融合受精,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為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流程圖,其中甲和乙分別表示兩種二倍體植物細胞,所含有的染色體組分別是AA和BB。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經過過程形成的C細胞只有AABB這一種類型

B圖中過程涉及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但不涉及減數分裂

C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我們最終目的是得到含有細胞壁的雜種細胞

D過程通常利用PEG或滅活的病毒誘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胚胎細胞中存在與細胞凋亡有關的基因

B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在正常細胞中不表達

C真核細胞不存在無絲分裂這一細胞增殖方式

D細胞分化過程中蛋白質種類和數量未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狀相同的細條,分為a、bc、def組(每組的細條數相等),取上述6組細條分別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時間后測量各組花瓣細條的長度,結果如圖所示。假如蔗糖溶液與花瓣細胞之間只有水分交換,則( )

A. 實驗后,a組細胞液濃度比b組高

B. 浸泡導致f組細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

C. a組細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

D. 使細條在浸泡前后長度不變的蔗糖濃度介于0405mol﹒L-1之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量植物細胞膜的透性,以紅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進行下列實驗:將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溫度的蒸餾水中處理1min取出,再分別放在清水中浸泡1h而獲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過測量這些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結果如圖所示對這個實驗方案評價的敘述,正確的是

A缺乏對照組實驗

B缺乏對等量原則的描述

C所選擇的測量指標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D實驗目的是測量浸泡時間對植物細胞膜的透性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生后代過程示意圖,下列對此過程及結果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A、aB、b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過程

B過程發(fā)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CM、N、P分別代表16、9、3

D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中心法則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親代DNA能通過復制在子代中表達遺傳信息

B. 同一細胞中兩種不同RNA合成有可能同時發(fā)生

C. HIV侵入人的T淋巴細胞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其蛋白質

D. 細胞中DNA分子的堿基對數等于所有基因的堿基對數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骨架和細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B. 蛔蟲和藍藻細胞內均無線粒體,均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C. 與真核細胞相比,原核細胞的生物膜種類較多

D. 同一生物體不同細胞內細胞器的種類與數量不同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1A代表 B代表 ,D代表 。

2)動物細胞吸水膨脹時B的厚度變小,說明B具有 。

3I進入細胞內需要穿過 層磷脂分子,參與合成甲狀腺球蛋白后,甲狀腺球蛋白分泌到細胞外需要穿過 層磷脂分子。

4)一般來說,細胞在吸收培養(yǎng)液中的離子時,主要是通過圖甲中 方式(填圖中標號)進行的,該方式可以用圖乙中 曲線來表示(填圖中序號)。若用含Ca2+NO3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細胞一段時間后,檢測到培養(yǎng)液中留存的Ca2+較多,而NO3較少,這一現象與細胞膜的 性有關。

5)在圖乙號曲線中,當運輸速率達到B點后則不再增加,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

6)若對離體心肌細胞施用某種毒素,結果心肌細胞對Ca2吸收量明顯減少,而對K的吸收不受影響,該毒素的作用最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