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現(xiàn)象與生長素無直接關系的是
A.放在窗口的花卉向外彎曲生長B.棉花摘心后能多結棉桃
C.運輸過程中香蕉自然成熟D.帶芽的枝條扦插易成活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物體內(nèi)物質(zhì)運輸?shù)臄⑹,正確的是
A.一種tRNA只能轉運一種氨基酸
B.植物激素的轉運都是極性運輸
C.胰島素通過體液定向運輸?shù)桨屑毎?/span>
D.氧氣在血液中運輸不需要蛋白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經(jīng)常刮大風的海島上生活著一群昆蟲,經(jīng)調(diào)查翅的長度和個體數(shù)的關系如圖中曲線(縱坐標為翅的長度,橫坐標為個體數(shù))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大風導致昆蟲發(fā)生了變異
B. 上述現(xiàn)象說明自然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 只有長翅個體能適應該海島的環(huán)境
D. 大風對昆蟲翅的性狀進行了選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動物細胞分裂的示意圖,圖中字母表示相關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該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中有6個DNA分子
B. 圖示細胞含有3對同源染色體,2個染色體組
C. 圖示細胞即可能是減數(shù)分裂后期Ⅱ也可能是有絲分裂后期
D. 圖示細胞一定發(fā)生過基因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玉米中,控制某種除草劑抗性(簡稱抗性,T)與除草劑敏感(簡稱非抗,t)、非糯性(G)與糯性(g)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有人以純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為材 料,經(jīng)過EMS誘變處理獲得抗性非糯性個休(乙);甲的花粉經(jīng)EMS 誘變處理并培養(yǎng)等,獲得可育的非抗糯性個體(丙)。請回答:
(1)獲得丙的過程中,運用了誘變育種和____________育種技術。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種,采用乙與丙雜交,F1只出現(xiàn)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個體;從F1中選擇表現(xiàn)為________的個體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個體,其比例是__________。
(3)采用自交法鑒定F2中抗性糯性個體是否為純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沒有表現(xiàn)型為_______的個體,則被鑒定個體位純合子;反之為雜合子。請用遺傳圖解表示雜合子的鑒定過程。________
(4)擬采用轉基因技術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蟲性。通常從其他物種獲得________,將其和農(nóng)桿菌的_______用適合的限制酶切割,然后借助______連接,形成重組DNA分子,再轉移到該玉米的培養(yǎng)細胞種,經(jīng)篩選和培養(yǎng)等會的轉基因抗蟲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種熒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藍光激發(fā)下會發(fā)出綠色熒光,這一特性可用于檢測細胞中目的基因的表達。某科研團隊將某種病毒的外殼蛋白(L1)基因連接在GFP基因的首端,獲得了L1-GFP融合基因(簡稱為甲),并將其插入質(zhì)粒P0,構建了真核表達載體P1,其部分結構和酶切位點的示意圖如下,圖中E1~E4四種限制酶產(chǎn)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圖推斷,該團隊在將甲插入質(zhì)粒P0時,使用了兩種限制酶,這兩種酶是_________;使用這兩種酶進行酶切是為了保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將P1轉入體外培養(yǎng)的牛皮膚細胞后,若在該細胞中觀察到了綠色熒光,則說明L1基因在牛的皮膚細胞中完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過程。
(3)為了獲得含有甲的牛,該團隊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將能夠產(chǎn)生綠色熒光細胞的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去核的卵母細胞中、體外培養(yǎng)、胚胎移植等。
(4)為了檢測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組織細胞中,某同學用PCR方法進行鑒定。在鑒定時應分別以該牛不同組織細胞中的____________(填“mRNA”“總RNA”或“核DNA”)作為PCR模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和生命活動的體現(xiàn)者分別是
①核酸 ②核糖核酸 ③脫氧核糖核酸 ④蛋白質(zhì) ⑤脂類 ⑥糖類
A.②⑤B.①④C.③⑥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