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分)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用碳素鋼(即鐵和碳的合金)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
(1)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稱取碳素鋼6.0g放入1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氣體Y。
①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之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應選用       (選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學取560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發(fā)生SO2+Br2+2H2O===2HBr+H2SO4反應,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jīng)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4.66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為        
[探究二]
根據(jù)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分析,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Q1和Q2兩種氣體,其中Q­1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0.0893g·L1。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假設有關氣體完全反應)。

(3)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4)分析Y氣體中的Q2氣體是如何生成的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為確認Q2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洗氣瓶M于              (選填序號)。
A.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Q1,預計實驗現(xiàn)象應是                      

(14分)(1)鐵在冷的濃硫酸中鈍化了(2分);(2)①D(2分); ②0.80(2分);
(3)檢驗SO2是否除盡(2分);(4)C+2H2SO4(濃)CO2↑+2SO2↑+2 H2O(2分);
(5)C(2分);(6)D中的固體由黑變紅和E中固體由白變藍(2分);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高三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共14分)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用碳素鋼(即鐵和碳的合金)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

(1)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稱取碳素鋼6.0g放入1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氣體Y。

① 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之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應選用        (選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 乙同學取560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發(fā)生SO2+Br2+2H2O===2HBr +H2SO4反應,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jīng)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4.66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為        

[探究二]

根據(jù)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分析,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Q1和Q2兩種氣體,其中Q­1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0.0893g·L1。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假設有關氣體完全反應)。

(3)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4)分析Y氣體中的Q2氣體是如何生成的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為確認Q2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洗氣瓶M于               (選填序號)。

A.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Q1,預計實驗現(xiàn)象應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寧夏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理綜)化學部分 題型:實驗題

(本題共14分) (每空2分)  工業(yè)上常用鐵質容器盛裝冷濃硫酸。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1)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                         。

(2)另稱取鐵釘6.0g放入1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應先用           ( 選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3)分析上述(2)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結果,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H2和Q氣體。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狀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

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4)認為氣體Y中還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為確認Q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M于              (選填序號)。

   a. 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Q氣體,預計實驗現(xiàn)象是                                     。

(7)如果氣體Y中含有H2氣體,預計實驗現(xiàn)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本題共14分) (每空2分)  工業(yè)上常用鐵質容器盛裝冷濃硫酸。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1)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                        。

(2)另稱取鐵釘6.0g放入1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應先用          ( 選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3)分析上述(2)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結果,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H2和Q氣體。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狀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

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4)認為氣體Y中還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為確認Q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M于             (選填序號)。

   a. 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Q氣體,預計實驗現(xiàn)象是                                    。

(7)如果氣體Y中含有H2氣體,預計實驗現(xiàn)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屆寧夏賀蘭一中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理綜)化學部分 題型:實驗題

(本題共14分)(每空2分) 工業(yè)上常用鐵質容器盛裝冷濃硫酸。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1)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                        。
(2)另稱取鐵釘6.0g放入1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應先用          ( 選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3)分析上述(2)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結果,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H2和Q氣體。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狀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

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4)認為氣體Y中還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為確認Q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M于             (選填序號)。
a. 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Q氣體,預計實驗現(xiàn)象是                                    。
(7)如果氣體Y中含有H2氣體,預計實驗現(xiàn)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