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裝置,放電時可將Li、CO2轉(zhuǎn)化為Li2CO3C,充電時選用合適催化劑僅使Li2CO3轉(zhuǎn)化為Li、CO2O2。下列有關(guān)表述正確的是

A. 放電時,Li+向電極X方向移動

B. 充電時,電極Y應與外接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

C. 充電時,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2Li2CO3-4e===3CO2↑+4Li+

D. 放電時,每轉(zhuǎn)移4mol電子,生成1molC

【答案】D

【解析】

由圖可知放電時,電極X為負極,負極上鋰放電生成鋰離子,電極反應式為:Li-e-=Li+;電極Y為正極,正極上CO2放電轉(zhuǎn)化為Li2CO3和C,電極反應式為3CO2+4Li++4e-= C+2Li2CO3

放電時,陽離子Li+向正極Y方向移動,A錯誤;

放電時,電極Y為正極,充電時電極Y應與外接直流電源的正極相連,B錯誤;

充電時陽極上,合適催化劑僅使Li2CO3轉(zhuǎn)化為CO2和O2,電極反應式為2Li2CO34e-=2CO2↑+ O2↑+4Li+,C錯誤;

由正極電極反應式可知,放電時,每轉(zhuǎn)移4mol電子,生成1molC,D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鐵、鋁、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請根據(jù)下列實驗回答問題。

(1)生鐵中含有一種鐵碳化合物X(Fe3C)。X在足量的空氣中高溫煅燒,生成有磁性的固體Y,將Y溶于過量鹽酸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陽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與過量濃硝酸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的鹽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2)某溶液中含有Mg2+、Fe2+、Al3+、Cu2+等離子,向其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后,過濾,將濾渣高溫灼燒并將灼燒后的固體投入到過量的稀鹽酸中,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減少的陽離子是________(填字母)。

A.Mg2+ B.Fe2+ C.Al3+ D.Cu2+

(3)氧化鐵是重要工業(yè)顏料,用廢鐵屑制備它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①操作Ⅰ的名稱是________;操作Ⅱ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Ⅱ的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CO3溶液可以除油污,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③請完成生成FeCO3沉淀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某同學為探究酸性KMnO4溶液和H2C2O4(草酸,二元弱酸)溶液的反應過程,進行如下實驗。請完成以下問題:

①寫出酸性KMnO4溶液和H2C2O4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配制100mL0.0400mol·L-1的H2C2O4溶液,除用到托盤天平、藥匙、燒杯、量筒、玻璃棒等儀器外,還必須用到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將KMnO4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體積的酸性H2C2O4溶液中(溫度相同,并振蕩),記錄的現(xiàn)象如下:

滴入KMnO4溶液的次序

KMnO4溶液紫色褪去所需的時間

先滴入第1滴

60s

褪色后,再滴入第2滴

15s

褪色后,再滴入第3滴

3s

褪色后,再滴入第4滴

1s

請分析KMnO4溶液褪色時間變化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溶液中可相互轉(zhuǎn)化。室溫下,初始濃度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H+)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轉(zhuǎn)化反應_________。

②由圖可知,溶液酸性減小, 的平衡轉(zhuǎn)化率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升高溫度,溶液中的平衡轉(zhuǎn)化率減小,則該反應的ΔH_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種磁性材料的磨削廢料(含鎳質(zhì)量分數(shù)約21%)主要成分是鐵鎳合金,還含有銅、鈣、鎂、硅的氧化物。由該廢料制備純度較高的氫氧化鎳,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酸溶時,溶液中有Fe3、Fe2、Ni2等生成,廢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金屬鎳溶解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鐵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碳酸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銅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Na2S代替H2S除銅,優(yōu)點是__________。

(4)已知除鈣鎂過程在陶瓷容器中進行,NaF的實際用量不能過多的理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常溫下Ksp[Ni(OH)2]=2.0×1015,該流程在沉鎳過程中需調(diào)節(jié)溶液pH約為_______,Ni2才剛好沉淀完全(離子沉淀完全的濃度≤105 mol/L;lg2=0.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A、B兩種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2A(g)B(g)2C(g) ΔH>0

達到平衡后,改變一個條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圖中曲線的是(  )

選項

x

y

A

再通入A

B的轉(zhuǎn)化率

B

加入催化劑

A的體積分數(shù)

C

壓強

混合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

D

溫度

混合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課外小組所做實驗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圖中“→”表示氣體流向, M是一種純凈而干燥的氣體,Y為另一種氣體,E內(nèi)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實驗所用物質(zhì)只能由下列物質(zhì)中選。篘a2CO3、Na2O2、NaCl、Na2O、CaCl2、(NH4)2CO3、堿石灰等固體及蒸餾水。據(jù)此實驗,完成下列填空:

(1)A中所用裝置的主要儀器和藥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所選的干燥劑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Y氣體的D裝置所用的主要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Y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溫度時,在一容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0.4 mol的N2和1.2 mol的H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N2(B)+3H2(g)2NH3(g) △H<0,5min 時達到平衡,反應中NH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根據(jù)如圖,計算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時,平均反應速率v(N2)=_________。

(2) 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3) 反應達到平衡后,第5min末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若改變反應溫度,則NH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可能為_________(填序號)。

A.0.80mol·L-1 B.0.25mol·L-1 C.0.20mol·L-1 D.0.08mol·L-1

(4) 反應達到平衡后,第5 min末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若只把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平衡移動_________(填“向右”、“向左”或“不”,化學平衡常數(shù)_________( 填“增大”、“減少”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相同溫度下,分別將0.1molNa、Na2O、Na2O2、NaOH加入盛有100mL水(設水的密度為1g/cm3)的甲、乙、丙、丁四個燒杯中并恢復至原溫度,則甲、乙、丙、丁四燒杯中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大小關(guān)系為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機物的表示方法多種多樣,下面是常用的有機物的表示方法:

③CH4

(1)上述表示方法中屬于結(jié)構(gòu)簡式的為__________;

屬于結(jié)構(gòu)式的為________;

屬于鍵線式的為________

屬于比例模型的為________;

屬于球棍模型的為________。

(2)寫出⑨的分子式:________。

(3)寫出⑩中官能團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

(4)②的分子式為________,最簡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