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同壓下,質(zhì)量相同的五種氣體: ①H2   O2   CH4
所占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填序號,下同)_________________;
所含原子數(shù)由多到少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②  、佗冖邸  、冖邰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0分)(1)含10.8g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質(zhì)的量是        。
(2)已知16g A與20g 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0.04 mol C和31.76g D,則C的摩爾質(zhì)量為           
(3)0.1 mol Na中含      mol e,在跟足量水反應中失去        mol e。
(4)標準狀況下V L氨氣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為ρg/mL,質(zhì)量分數(shù)為ω,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 mol/L,則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0.1 mol的Na2O和Na2O2混合物,溶于水后剛好被10 g 7.3%的鹽酸中和,則混合物中Na2O與Na2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
A.11∶1B.2∶1C.3∶4D.任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4分)(1) 5molCO2的質(zhì)量是        g;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約為          L;所含的分子數(shù)目約為              個。
(2) 4.5 g水與      g硫酸所含的分子數(shù)相等,它們所含氧原子數(shù)之比是         。
(3)將質(zhì)量比為14﹕15的N2和NO混合,則混合氣體中N2和NO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氮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標準狀況下分別向甲、乙、丙三個容器中加入30.0 mL同濃度的鹽酸,再加入不同質(zhì)量的由兩種金屬組成的同種合金粉末,測量放出氣體的體積。另在甲、乙、丙三個容器中加入30.0 mL與鹽酸同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再分別加入與上述實驗相同質(zhì)量的同種合金,測量放出氣體的體積。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反應容器



合金的質(zhì)量/g
0.510
1.53
3.57
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L
0.560
0.672
0.672
與氫氧化鈉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L
0.336
x
y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不可能得出的結(jié)論是
A.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2 mol·L1   B.合金可能由鎂與鋁組成
C.x=2.016                         D.y=2.0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數(shù)量的各物質(zhì)所含的原子數(shù)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0.5molNH②標準狀況下22.4L氦氣(He) ③4℃時9mL水 ④0.2molNa3PO4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8分)當140g鐵粉跟213g氯氣充分反應后,加入適量的水,完全溶解后無殘余固體,加水稀釋至2L。
(1)求溶液中氯化鐵(FeCl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2)若要求溶液中只含溶質(zhì)氯化鐵(FeCl3),還需在此溶液中通入標準狀況下的氯氣多少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7分) 6.4克銅與過量硝酸(a mol/L ,30mL)充分反應,硝酸的還原產(chǎn)物只有NO2、NO。反應后溶液中含H+為0.1mol。
(1)此時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質(zhì)的量為多少?
(2)求生成的氣體中NO2和NO的物質(zhì)的量各為多少(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項所述的兩個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①純水在25℃和80℃的pH
②1mol NaHSO4和1molNa2SO4在熔化狀態(tài)下的離子數(shù)
③25℃時,等體積且pH都等于3的鹽酸和AlCl3的溶液中,已電離的水分子數(shù)
④Na+和F-的離子半徑
A.②④B.只有①C.①③D.只有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