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科學工作者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研究了在Pt/SiO2催化劑表面上CO2與H2的反應歷程,前三步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Pt/SiO2催化劑表面上的物種用“· ”標注,Ts表示過渡態(tài)。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前三步總反應的△H<0
B.·HOCO轉化為·CO和·OH為吸熱過程
C.催化劑通過參與化學反應,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
D.歷程中活化能(能壘)最小的反應方程式為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上合成氨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A. N2(g)+3H2(g)=2NH3(l) ΔH=2(a-b-c)kJ·mol-1
B. N2(g)+3H2(g)=2NH3(g) ΔH=2(b-a)kJ·mol-1
C. N2(g)+H2(g)=NH3(l) ΔH=(b+c-a)kJ·mol-1
D. N2(g)+H2(g)=NH3(g) ΔH=(a+b)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機物A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現(xiàn)取2.3 g A與2.8 L氧氣(標準狀況)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氣(假設反應物沒有剩余)。將反應生成的氣體依次通過濃硫酸和堿石灰,濃硫酸增重2.7 g,堿石灰增重2.2 g;卮鹣铝袉栴}:
(1)2.3 g A中所含氫原子、碳原子的物質的量分別是n(H)=______mol;n(C)=_______mol
(2)該有機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寫出所有可能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操作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液溴易揮發(fā),在存放液溴的試劑瓶中應加入少量水
B.實驗室采用如圖所示裝置收集Cl2
C.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Ca(OH)2溶液后過濾
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實驗如下:
I.向5mL 0.05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5mL 0.05mol/L KI溶液(反應a),平衡后分為兩等份
Ⅱ.向一份加入飽和KSCN溶液,變紅(反應b);加入CCl4,振蕩、靜置,下層顯極淺的紫色
Ⅲ.向另一份加入CCl4,振蕩、靜置,下層顯紫紅色
結合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a為:2Fe3++ 2I-2Fe2++I2
B. Ⅱ中,反應a進行的程度大于反應b
C. 比較氧化性:Ⅱ中,I2>Fe3+
D. 比較水溶液中c(Fe2+):Ⅱ<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機物P可用于治療各種類型高血壓及心絞痛,其合成路線如圖所示:
已知:
(1)P中含氧官能同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
(2)A→B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3)C→D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
(4)F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E→F所需的試劑和條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族化合物Q是C的同分異構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Q有__________種。
①苯環(huán)上有三個取代基 ②分子中含有“”原子團
(6)J()是一種藥物中間體,參照上述合成路線和相關信息,設計以苯甲酸、苯酚和為原料制備J的合成路線________________(其他無機試劑任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可實現(xiàn)乙烷電化學脫氫制乙烯,原理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X電極的電勢高于Y電極
B.該裝置在工作過程中,O2-在固體氧化物中由下方向上方遷移
C.該過程總反應的方程式為:C2H6+CO2C2H4+CO+H2O
D.陰極區(qū)發(fā)生的反應為:CO2+2e-+2H+=C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5℃時,水的電離可達到平衡:H2OH++OH–;△H>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動,c(OH-)降低
B. 將水加熱,Kw增大,pH不變
C. 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c(H+)增大,Kw不變
D. 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平衡逆向移動,c(H+)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