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圖所示的器具,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
A.
 鑷子
B. 
獨輪車
C. 
托盤天平
D.
筷子

分析 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解答 解:A、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B、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C、托盤天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
D、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故選B.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和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費距離;
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但省距離;
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離也不省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同學(xué)用這樣一種裝置來發(fā)電:在距離地面h高處修建一個大水池,讓水池的水通過導(dǎo)水渠沖向地面,利用水渠中的流水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發(fā)電機發(fā)出的電能一部分用來照明,另一部分用來將流下的水全部抽回水池.這樣就永遠有供照明的電了!你認(rèn)為它可行嗎?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至65cm刻度線處,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所示.請結(jié)合此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開始時,小明發(fā)現(xiàn)蠟燭的像成在光屏下側(cè),為了使蠟燭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應(yīng)將光屏下移;
(2)如圖甲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能夠說明A的成像特點.(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照相機        B.幻燈機          C.放大鏡           D.望遠鏡
(3)保持透鏡在50cm刻度線處不動,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以下可行的操作是C.(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蠟燭在10cm,光屏在60cm             B.蠟燭在10cm,光屏在70cm
C.蠟燭在35cm,光屏在75cm             D.蠟燭在35cm,光屏在60cm
(4)保持透鏡在50cm刻度線處不動,若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線處,將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鏡的左側(cè),通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B的像.(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倒立放大     B.倒立縮小    C.正立放大       D.正立縮小
(5)小明實驗后向老師提議,對圖甲中的裝置進行改裝,將蠟燭換成LED燈、光屏換成帶有刻度尺的光屏,光具座上的零刻度線從中間開始,如圖所示.
①蠟燭換成LED燈的優(yōu)點是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便于觀察、減少了污染等;②光屏換成帶有刻度尺光屏的優(yōu)點是便于比較像的大;③光具座上的零刻度線從中間的優(yōu)點是易于比較物距、像距、焦距間的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R是滑動變阻器,若A、B兩端電壓不變,當(dāng)滑片P向a移動時,電壓表數(shù)將變大;若將電壓表換成電流表,當(dāng)滑片P向a移動時,電流表將變大(填“變大”、“變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在下面的哪個情景中,人對物體做了功(  )
A.小華用力推車,但沒有推動B.小強舉著杠鈴靜止不動
C.小悅背著書包在教室走動D.小翔把一桶水從井中提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一位體重為500N的同學(xué)在跳繩測試中,1min跳180次,設(shè)每次騰空的最大高度為4cm,他在跳繩過程中,每跳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是20J;做功的功率是6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以下選項中,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關(guān)系”解釋的現(xiàn)象是( 。
A.乒乓球運動員拉起的“弧圈球”B.一只“橡皮船”漂在水面上
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鷹”D.“龍卷風(fēng)”刮飛房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物體沿直線運動,第1min內(nèi)運動300m,第2min、第3min也都通過300m,則物體( 。
A.肯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B.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也有可能做變速直線運動
C.肯定做變速直線運動
D.運動性質(zhì)不能肯定,算其平均速度無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