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可聽到鬧鐘的鈴聲逐漸減弱,到最后就聽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內(nèi)注入空氣又聽到了鬧鐘的鈴聲.這說明,聲音要靠介質(zhì)傳播,日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 傳來的.

分析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解答 解:重新向玻璃罩內(nèi)注入空氣又聽到了鬧鐘的鈴聲,這說明聲音要靠介質(zhì)傳播,真空不能傳聲.日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故答案為:介質(zhì);空氣.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聲音傳播條件的掌握,這個真空鈴實驗說明了真空不能傳聲,事實上把罩內(nèi)空氣全部抽凈是不可能的,所以總能聽到微弱的聲音,人們只是根據(jù)抽氣過程聽到聲音越來越小進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jié)論,這種辦法在物理學中叫理想實驗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小紅猜想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質(zhì)量和運動速度有關,于是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讓質(zhì)量相同的兩個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別從A處和B處開始向下運動,然后與放在水平面上的紙盒相碰,紙盒在水平面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靜止,如圖甲所示.
(2)讓不同質(zhì)量的兩個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別從B處開始向下運動,然后與放在水平面上的紙盒相碰,紙盒在水平面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靜止,如圖乙所示.
上述甲、乙兩組實驗中:
①乙圖中讓不同質(zhì)量的兩個小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目的是兩球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②選用圖甲探究的是動能與速度的關系,理由是:兩球質(zhì)量相等;得出的結(jié)論是:當物體的質(zhì)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③選用圖乙探究的是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系,得出的結(jié)論是:當物體的運動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
④物理研究方法有許多,如等效替代法、類比法、對比法、控制變量法;本實驗中運用了兩種研究方法,一是控制變量法;二是轉(zhuǎn)換法,就是用紙盒移動的距離長短來表示小球動能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1所示的四種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
A.
筷子好像在水面處“折斷”
B.
放大鏡把文字放大
C.
橋在水中      形成“倒影”
D.
鴿子在沙灘上    形成影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1.挪威留坎鎮(zhèn)被群山包圍,難以獲得陽光照射.工程師在位置A處安裝平面鏡,使廣場中心B處被照亮.若太陽位于圖中所在位置,請在A處添加平面鏡并完成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測量長度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昆蟲飛行時它們的翅膀都要振動,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每秒振翅三四百次,則人憑聽覺就能發(fā)現(xiàn)飛行的蜜蜂(填”蝴蝶’或”蜜峰’),因為蜜蜂振動頻率是300~400Hz,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nèi),蝴蝶振動頻率是5~6Hz,不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nè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聲音的傳播:聲音能靠一切固體、液體、氣體物質(zhì)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zhì),簡稱介質(zhì).但真空不能(“能”,“不能”)傳播聲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汽車已進入百姓家庭,汽車發(fā)動機性能的好壞倍受人們關注.在汽車發(fā)動機的設計過程中,既要考慮能量的有效利用,又要考慮發(fā)動機的冷卻問題.(汽油熱值為4.6×107J/kg,汽油密度為0.7×103kg/m3
(1)為了防止發(fā)動機過熱,汽車的冷卻系統(tǒng)常用水的循環(huán)來降低發(fā)動機的溫度.5kg水在冷卻系統(tǒng)中溫度升高50℃,所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2)10L汽油在汽車發(fā)動機汽缸內(nèi)燃燒30min,可以釋放出多少能量(假設汽油完全燃燒)?若發(fā)動機輸出的功率是6×104W,則此汽車發(fā)動機的效率是多少?(汽車發(fā)動機效率的計算結(jié)果精確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杠桿上每小格長為2cm)、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平衡(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
(2)實驗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因此應將如圖甲所示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適當往右(選填“左”或“右”)調(diào).
(3)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桿A點處掛上2個鉤碼,做為動力F1,B點處掛上l個鉤碼,做為阻力F2,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分別測量出兩個力的力臂L1和L2,計算后發(fā)現(xiàn):F1L1=F2L2,便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但小紅認為小明這種實驗處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沒有經(jīng)過多次測量就得出結(jié)論,實驗沒有普遍性.
(4)接著,小明提出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在杠桿D點處掛上2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在C點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3.3N.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動力F1′,鉤碼重力為阻力F2′,多次調(diào)整力和力臂的大小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F1′L1′總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杠桿自重作用的影響.
(5)實驗中,用圖丁裝置A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建議同學不宜采用這種方式,該種方式的
不足主要是因為C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不易得出結(jié)論   D.杠桿受力不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