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5.小明在探究通過電阻的電流跟其兩端電壓的關系時,用記錄的實驗數據作出了如圖所示的U-I圖象,則a的電阻值為10Ω,將a、b并聯接在電壓為6V的電源上,則干路電流為1.8A.

分析 將甲、乙并聯接在電壓為6V的電源上時,根據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它們兩端的電壓,根據圖象讀出通過的電流,利用歐姆定律求出R的阻值,利用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求出干路電流.

解答 解:(1)由圖象可知,當Ua=Ub=2.0V時,Ia=0.2A,Ib=0.4A,
由I=$\frac{U}{R}$可得,兩電阻的阻值:
Ra=$\frac{{U}_{a}}{{I}_{a}}$=$\frac{2.0V}{0.2A}$=10Ω,Rb=$\frac{{U}_}{{I}_}$=$\frac{2.0V}{0.4A}$=5Ω;
(2)將a、b并聯接在電壓為6V的電源上時,
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且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所以,干路電流:
I=Ia′+Ib′=$\frac{U}{{R}_{a}}$+$\frac{U}{{R}_}$=$\frac{6V}{10Ω}$+$\frac{6V}{5Ω}$=1.8A.
故答案為:10;1.8.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并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的應用,從圖象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因素”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的鉤碼,記錄三組實驗數據如下:
次  數鉤碼重/N鉤碼上升
的距離/cm
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N
彈簧測力計
上升的距離/cm
機械效率
12511566.7%
2451.81574.1%
3652.415
(1)在實驗操作中應該使鉤碼勻速豎直上升;
(2)第3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83.3%;
(3)分析實驗數據,實驗小組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重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為6V,R1=R3=20Ω,R2=30Ω,求:
(1)當S1、S2都斷開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各是多少?
(2)當S1、S2都閉合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
實驗
次數
鉤碼重G/N鉤碼上升高度h/m拉力
F/N
繩端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
η
140.11.80.374%
240.11.40.557%
360.12.40.3
(1)通過表中數據可分析出實驗2是用乙(選填“甲”或“乙”)圖做的實驗.
(2)第三次實驗的機械效率是83%.(百分號前保留整數)
(3)通過實驗1和實驗2的數據分析可得出結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越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選填“高”或“低”).
(4)比較實驗1和實驗3可得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所示電路,小燈泡L1和L2的電阻均為12Ω不變,電源電壓為6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S閉合后電流表會燒壞
B.S閉合后L1、L2都能發(fā)光
C.若將導線M由A接線柱改接到B上,則L1、L2兩端電壓均為6V
D.只拆除b導線,電流表的示數為0.2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小明同學在研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實驗中,進行了以下活動,請你幫他完成實驗記錄或歸納實驗結論:
(1)小明輕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貼緊桌子的另一端能聽到很響亮的聲音,這說明了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2)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不同,撥動鋼尺,發(fā)現鋼尺振動的頻率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調也不同,這說明了音調與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7.如圖所示,虛線框內有兩個阻值均為R的電阻,當開關S由斷開到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變大了,試畫出虛線框內可能的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北方冬天,樹上會出現霧凇、樹掛,這是一種凝華現象;吃飯時發(fā)現,多油的湯不易冷卻,主要是因為湯表面的油減慢了水的蒸發(fā)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事例中,不屬于聲音傳遞信息的( 。
A.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鐵軌判斷有沒有裂縫
B.醫(yī)生用聽診器聽病人的呼吸和心跳
C.我國次聲波站探知到某國的核武器試驗
D.醫(yī)生用超聲波給病人做碎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