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明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一側(cè),看到玻璃板后有蠟燭的像.

(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_____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

(3)實驗時,小明同學應在_____(選填A/B)側(cè)觀察蠟燭A經(jīng)玻璃板所成的像.

(4)細心的小明透過玻璃板觀察蠟燭A的像時,看到在像的后面還有一個較為模糊、與像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xiàn)兩個像的原因是_____

(5)經(jīng)過三次實驗,記錄的信息在圖乙上,為了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接下來小明應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

【答案】 確定像的位置 像和物大小相等 A 玻璃的兩個表面同時反射,每個表面成一個像 將對應的像點和物點相連,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距和物距并進行比較.

【解析】(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成的像和蠟燭大小相等;

(3)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蠟燭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蠟燭所在這一側(cè).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每個表面成一個像,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5)要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應對物距、像距等進行分析,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將對應的像點和物點相連,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距和物距并進行比較.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估測的數(shù)據(jù)最接近實際的是

A.對人體的安全電壓約為36 VB.家用電視機的額定功率約為200 W

C.手機正常工作的電流約為10 AD.家用空調(diào)工作一晚消耗約100度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的是某種物質(zhì)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加熱的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圖象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這是什么物質(zhì)____?

(2)在AB、BC、CD、DE各段,該物質(zhì)處于什么狀態(tài)_____?

(3)在BC段與DE段,該物質(zhì)的溫度為什么不變_____

(4)該物質(zhì)的熔點和沸點各是多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菲菲家的下水道堵了,爸爸用固體疏通劑進行疏通。具體操作是先將適量的疏通劑倒入下水道,再緩慢加入清水,疏通劑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高溫高壓氣體,通過高溫高壓氣體的膨脹將管道疏通。高壓氣體疏通管道的過程相當于四沖程汽油機的___沖程,疏通管道的過程中,高壓氣體的____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_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簡單機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功的原理只適用于杠桿和滑輪

B.給滑輪的輪和軸之間滴加潤滑油能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C.汽車方向盤是一個輪軸,其本質(zhì)是一個等臂杠桿

D.不論是定滑輪還是動滑輪,其輪心都相當于杠桿的支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只標有“6V、3W”的小燈泡,接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設電源電壓和燈絲電阻均不變,求:
(1)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是多少?
(2)當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為6Ω時,閉合開關后小燈泡恰能正常發(fā)光,求電源電壓是多少?
(3)如果換一電源及額定電壓為8V的燈泡,當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滑到中點c時,燈泡正常發(fā)光,此時燈泡的電功率為P,當滑片P滑到b端時,燈泡的實際功率為P′,已知P:P′=16:9,求所換電源的電壓?(設所換電源電壓和燈絲電阻均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是( 。

A.焦耳(JB.瓦特(WC.牛頓(ND.帕斯卡(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用電器采用串聯(lián)方式連接的是

A.馬路上的路燈B.冰箱中的壓縮機和冷藏室的燈

C.教室里的幾盞日光燈D.同一串節(jié)日小彩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品中,通常情況下屬于導體的是

A.玻璃杯B.陶瓷盤C.竹筷子D.金屬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