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在探究“測滑輪組的機械教率”的實驗中,小剛同學用圖所示的滑輪組裝的同一滑輪組進行了五次實驗,實驗記錄如下表:

(1)(2分)請你根據(jù)表中實驗序號1的有關數(shù)據(jù)畫出實驗中滑輪組的繞線。
(2)(3分)將實驗序號2、3所對應的內容補充完整。
(3)(2分)根據(jù)以上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同一滑輪組串繞繩子的方式不變時,機械效率               有關,與                              無關。
(1)如下圖,(2)從上到下依次填90.9%,0.2,83.3%,(3)提升的物重,提升的速度

試題分析:(1)根據(jù)表中的“鉤碼上升的高度”和“測力計移動距離”可看出物體由3段繩子拉著。根據(jù)“奇動偶定”的原則應該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動滑輪的掛鉤上,然后按照“定動交替”的方法繞線。
(2)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拉力做的功是總功,即W=Fs;克服鉤碼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即W有用=Gh;第二次實驗的機械效率:η2=G2h2/F2s2=(3N×0.1m)/(1.1N×0.3m)=90.9%;第三次實驗中鉤碼上升的高度是測力計移動距離的1/3,即0.2;機械效率:η3=G3h3/F3s3=(2N×0.2m)/(0.8N×0.6m)=83.3%
(3)比較表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同一滑輪組串繞繩子的方式不變時,提升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比較表中第一次和第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同一滑輪組串繞繩子的方式不變時,機械效率與提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應用設計題

(1)根據(jù)如圖(甲)所示的實物圖,在(乙)虛線框內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2)如圖所示,作出:①水桶M所受重力的示意圖;②以O為支點,作出力F的力臂。
(3)一條光線斜射到水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這條光線經(jīng)水面折射后的光線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它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桿做功的實踐活動中,把重G為15N的重物掛在杠桿的中點,用手豎直提起棒的一端,使物體緩慢勻速提升,如圖所示.
(1)不計杠桿自身重力和摩擦,求拉力F的大。
(2)如杠桿是一根重為5N、質量均勻的硬棒,若在2s內將重物提升了0.1m,則小明使用杠桿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大?機械效率是多大?拉力的功率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用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運送貨物上樓,每件貨物重100N,每次運送的量不定,圖乙記錄了在整個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貨物重力增加而變化的圖象.由圖可知動滑輪重為     N.當某次運送4件貨物時,繩子的拉力F是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不考慮繩重和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使用杠桿的事例中,省力的是
A.用筷子夾取食物B.抬起獨輪車的車把
C.用掃帚掃地D.用釣魚竿將魚提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應用設計題

(6分,每圖2分)
(1)如圖甲,請在A點畫出能使杠桿OA在圖示位置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的示意圖。
(2)如圖乙,在圓圈內填入正確的電表符號,使開關閉合后兩燈都能發(fā)光。
(3)如圖丙,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螺口燈泡與按鈕開關正確接入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應用設計題

(6分)按照題目要求作圖:
(1)如圖所示的鋼絲鉗,其中A是剪鋼絲處,B為手的用力點,O為轉動軸(支點),右圖為單側鉗柄及相連部分示意圖.請在圖中畫出鋼絲鉗剪鋼絲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F2

(2)通過圖示滑輪組向上提升重物,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繩方法.

(3)使電路中各用電器正常工作,在O中填入適當?shù)碾姳矸,使每個用電器均能工作,并標出正負接線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所示的用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小明和小紅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在杠桿支點的兩邊分別掛上鉤碼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乙,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將杠桿調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測量       

(2)小明在實驗中記錄了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這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中有一次是錯誤的,錯誤數(shù)據(jù)的實驗次數(shù)是       ,由正確實驗結果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3)小紅調節(jié)好平衡后,在杠桿兩端掛上鉤碼,杠桿的狀態(tài)如圖丙所示,為此,小紅又調節(jié)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確記錄下鉤碼重、動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桿的平衡條件”,小紅的哪一步操作導致了實驗結果與教材中的結論不一致?答:       

(4)有同學用現(xiàn)有實驗方案得到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的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
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
D.實驗次數(shù)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