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體積關(guān)系實驗時,將一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金屬圓柱體緩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夠深,在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圓柱體下面所處的深度h、彈簧測力計相應(yīng)的示數(shù)F,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1

hcm

0

4

8

10

12

FN

6.75

5.75

4.75

4.25

4.25

1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 金屬塊重_____N,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是 N.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_______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了浮力的大小與浸沒的深度 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3下圖中能正確反映F和h關(guān)系的圖像是______.

4該金屬圓柱體的密度是: kg/m3

5小強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做了如下的實驗:

①你認為更為合理的實驗順序是 。

②通過實驗?zāi)愕玫降慕Y(jié)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到的__________。

【答案】16.75 2.5 ;2有關(guān),無關(guān)3C ;

42.7×103 kg/m35①DABC或ADBC; ②重力

【解析】

試題分析:1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h為0時,物體受到的浮力為零,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6.75N,則物體的重力G=6.75N;金屬塊完全浸沒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4.25N,物體所受浮力F =G-F =6.75N-4.25N=2.5N;

2由表中第1至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隨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物體排開水的體積增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減小,物體受到的浮力增大,由此可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有關(guān);

3由表中第4、5列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隨h增大,F不再改變,根據(jù)F =G-F可知,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不變,由此可得:物體浸沒在同種液體里,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浸沒的深度無關(guān);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拉力Fh的變化趨勢是,先變小后不變,由圖示可知,C正確

4完全浸沒時浮力為6.75N-4.25N=2.5N;根據(jù)FgV,物體體積V=V=F/ρg=2.5N/1.0×103kg/ m3× 9.8N/kg=2.5×10-4 m3;物體密度ρ=m/V=G/gV=6.75N/9.8N/kg×2.5×104m3=2.7×103 kg/m3 ;

5要先測物體的重力和空桶的重力,然后再把物體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jù)稱重法求出浮力;最后再測出桶和溢出水的重力得出排開水的重力;所以合理的實驗順序是:D、測出空桶所受的重力;A、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A、D順序可互換B、把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C、測出桶和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合理的實驗順序是DABC或ADBC

②通過實驗?zāi)愕玫降慕Y(jié)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到的重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小孔成像”。

器材:大小略有差異的硬紙盒2只,薄白紙一小塊,膠水,剪刀,縫衣針。

制作方法:將兩紙盒套在一起,如圖所示,將外面紙盒A的底部粘牢,中心用針扎一小孔(直徑約1mm),紙盒B底部剪去,用半透明的薄白紙貼牢,作為成像光屏。

使用:將小孔對著光源,眼睛在B盒右端觀察薄紙屏,不斷調(diào)節(jié)B盒在A盒中的位置,可在光屏上觀察到景物清晰的像。實驗后回答問題: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小孔成的是________的像。(填“正立”或“倒立”)

(2)拉動B盒,使光屏與小孔的距離增大,屏上所成的像將________。

(3)若用針扎兩個小孔,你可以觀察到________個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單擺

單擺是能夠產(chǎn)生往復(fù)擺動的一種裝置,將無重細桿或不可伸長的細柔繩一端懸于一定點,另一端固結(jié)一個重小球,就構(gòu)成單擺。單擺是一種理想的物理模型,它由理想化的擺球和擺線組成單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擺線由質(zhì)量不計、不可伸縮的細線提供;擺球密度較大,而且球的半徑比擺線的長度小得多,并且滿足偏角小于1

如圖是一個單擺模型,均勻小球中心到固定點的距離稱為擺長,一般用L表示。把小球拉開一個小角度至A處,放開小球后,小球?qū)⒀刂鳤OB的軌跡做往復(fù)運動,A、B兩點為運動過程中的最高點。

我們把O點稱之為平衡位置,該點的速度最大,假如小球從A到O點時開始計時,那么小球按照O—B—O—A—O軌跡回到O時停止計時,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單擺的周期。單擺的周期也可看作小球從A點出發(fā)到下一次回到A點時經(jīng)歷的時間。

小剛想探究單擺的周期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他做了相關(guān)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實驗中小剛先用質(zhì)量為50g的小球做實驗,然后換用100g的小球重做實驗。圖2為周期的平方與擺長L的關(guān)系,圖3是生活中的鐘擺,其原理與單擺類似。

擺長Lcm

30個周期T30s

1個周期Ts

周期的平方T2s2

質(zhì)量為100g的小球的T30s

9376

5835

1945

37753

5830

8368

5505

1835

33709

5508

7346

5155

1718

29632

5151

6344

4750

1583

25075

4756

5371

4470

1490

22144

4470

閱讀全文,回答以下問題:

11中,從能量角度看,小球從A到O是______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___能。

2從文中可看出,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可以判斷與單擺周期一定無關(guān)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3小剛在探究單擺周期的影響因素過程中,除了用到圖1 所示的器材,還需要的一個器材是_______;他先測30個周期,從而算出一個周期,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天氣炎熱,鐘擺的擺桿容易因為熱脹冷縮而變長,這樣會導(dǎo)致時鐘變_____填“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楊楊成為了一名少先隊員,當楊楊戴上紅領(lǐng)巾走近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從距離穿衣鏡前4m處向鏡子移動了1m,此過程中像的大小變化及移動后人離像的距離為( 。

A. 變大 6m B. 變大 5m C. 不變 6m D. 不變 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溫度、內(nèi)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 )

A. 物體的溫度升高,它的內(nèi)能一定增加 B. 物體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

C. 物體溫度越低,分子運動越劇烈 D. 物體的溫度為0℃時,其內(nèi)能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幾位同學關(guān)于固定電話的幾種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 電話能將聲音沿著導(dǎo)線傳至對方

B. 電話是通過導(dǎo)線將攜帶信息的電流傳到對方的

C. 話筒中變化的電流使膜片在磁場中振動,發(fā)出聲音

D. 聽筒中把聲音變成變化的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二氧化碳氣體若被加壓、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__(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下同)成白色的固體,這種在固體常溫下不經(jīng)熔化就會直接__成氣體,所以叫干冰,干冰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舞臺制造煙霧,這是由于干冰在常溫下會迅速變?yōu)闅怏w,吸收熱量,使空氣中水蒸氣遇冷__成水滴或__小冰晶,從而烘托氣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要測定一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蠟塊密度。他現(xiàn)有的器材:托盤天平、砝碼、量筒、水、細線、小鐵塊,并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A.用天平測出石蠟塊的質(zhì)量;

B.用天平測出小鐵塊的質(zhì)量;

C.用細線拴住小鐵塊浸沒在量筒里的水中,記下此時液面的刻度;

D.往量筒里倒人適量的水,并記下液面的刻度;

E.用細線把石蠟塊和小鐵塊綁在一起,把它們浸沒在量筒里的水中,記下此時液面的刻度。

(1)請你幫助他從上述實驗步驟中挑出必要的步驟并按正確順序把各步驟的序號填在橫線上_______。

(2)用上述各實驗步驟中得到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寫出石蠟塊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如圖1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shù)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或“B”),測出該物體的長度是 cm;

(2)如圖所示的電能表是測量 的儀表,小林家4月底電能表讀數(shù)為2708.7kWh,5月底電能表讀數(shù)如圖2所示,那么5月份他家消粍了 kWh的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