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福州)已知地球表面陸地面積與海洋面積的比約為3:7.如果宇宙中飛來一塊隕石落在地球上,則落在陸地上的概率是(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福州)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線EF分別交AD、BC于點E、F,垂足為O.
(1)如圖1,連接AF、CE.求證四邊形AFCE為菱形,并求AF的長;
(2)如圖2,動點P、Q分別從A、C兩點同時出發(fā),沿△AFB和△CDE各邊勻速運動一周.即點P自A→F→B→A停止,點Q自C→D→E→C停止.在運動過程中,
①已知點P的速度為每秒5cm,點Q的速度為每秒4cm,運動時間為t秒,當A、C、P、Q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時,求t的值.
②若點P、Q的運動路程分別為a、b(單位:cm,ab≠0),已知A、C、P、Q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求a與b滿足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青海西寧卷)數(shù)學 題型:解答題

(2011•福州)已知,如圖,二次函數(shù)y=ax2+2ax﹣3a(a≠0)圖象的頂點為H,與x軸交于A、B兩點(B在A點右側(cè)),點H、B關(guān)于直線l:對稱.
(1)求A、B兩點坐標,并證明點A在直線l上;
(2)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
(3)過點B作直線BK∥AH交直線l于K點,M、N分別為直線AH和直線l上的兩個動點,連接HN、NM、MK,求HN+NM+MK和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青海西寧卷)數(shù)學 題型:解答題

(2011•福州)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線EF分別交AD、BC于點E、F,垂足為O.
(1)如圖1,連接AF、CE.求證四邊形AFCE為菱形,并求AF的長;
(2)如圖2,動點P、Q分別從A、C兩點同時出發(fā),沿△AFB和△CDE各邊勻速運動一周.即點P自A→F→B→A停止,點Q自C→D→E→C停止.在運動過程中,
已知點P的速度為每秒5cm,點Q的速度為每秒4cm,運動時間為t秒,當A、C、P、Q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時,求t的值.
②若點P、Q的運動路程分別為a、b(單位:cm,ab≠0),已知A、C、P、Q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求a與b滿足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青海西寧卷)數(shù)學 題型:解答題

(2011•福州)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線EF分別交AD、BC于點E、F,垂足為O.

(1)如圖1,連接AF、CE.求證四邊形AFCE為菱形,并求AF的長;

(2)如圖2,動點P、Q分別從A、C兩點同時出發(fā),沿△AFB和△CDE各邊勻速運動一周.即點P自A→F→B→A停止,點Q自C→D→E→C停止.在運動過程中,

①已知點P的速度為每秒5cm,點Q的速度為每秒4cm,運動時間為t秒,當A、C、P、Q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時,求t的值.

②若點P、Q的運動路程分別為a、b(單位:cm,ab≠0),已知A、C、P、Q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求a與b滿足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