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如圖,在數(shù)軸上有三點A、B、C.
(1)分別寫出點A、B、C表示的數(shù).
(2)在數(shù)軸上標出線段AB和線段CB的中點M,N,并寫出M、N所表示的數(shù).
(3)求出線段MN的長度.

分析 (1)根據(jù)數(shù)軸上點的坐標的確定方法解答;
(2)根據(jù)線段中點的概念標注即可;
(3)根據(jù)兩點間的距離的概念計算即可.

解答 解:(1)點A表示的數(shù)是4、B表示的數(shù)是-1、C表示的數(shù)是-2.5;
(2)M表示的數(shù)是1.5、N表示的數(shù)-1.75;
(3)MN=1.5-(-1.75)=3.25.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兩點間的距離的計算和數(shù)軸的認識,掌握線段中點的概念、正確認識數(shù)軸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計算:-1100-($\frac{1}{3}$-$\frac{1}{2}$)×3×(5$\frac{2}{3}$-83×0.12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地教育系統(tǒng)為了解本地區(qū)30000名初中生的體重情況,從中隨機抽取了500名初中生的體重進行統(tǒng)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30000名初中生是總體B.500名初中生是總體的一個樣本
C.500名初中生是樣本容量D.每名初中生的體重是個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點C、D、E在線段AB上,且滿足AC=CD=DB,點E是線段DB的中點,若線段CE=6cm,求線段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若反比例函數(shù)y=$\frac{k}{x}$的圖象經(jīng)過(-2,5),則該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在( 。
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三象限D.第二、四象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綜合與探究:如圖,拋物線y=-$\frac{1}{4}$x2+bx+c與x軸交于A(-1,0),B(5,0)兩點,過點B作線段BC⊥x軸,交直線y=-2x于點C.

(1)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求點B關于直線y=-2x的對稱點B′的坐標,判定點B′是否在拋物線上,并說明理由;
(3)點P是拋物線上一動點,過點P作y軸的平行線,交線段B′C于點D,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四邊形PBCD是平行四邊形?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ABC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A(2,4),B (1,1),C(4,3).
(1)請畫出△AB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后的△A1BC1;
(2)求出圖(1)中點C旋轉到C1所經(jīng)過的路徑長(結果保留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邊長為4的正方形OABC的兩邊在坐標軸上,以點C為頂點的拋物線經(jīng)過點A,點P是拋物線上點A,C間的一個動點(含端點),過點P作PF⊥BC于點F,點D,E的坐標分別為(0,3),(-2,0),連接PD,PE,DE.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小明探究點P的位置發(fā)現(xiàn):PD與PF的差是定值,請直接寫出PD-PF=1;并證明當點P在拋物線上A,C間運動時(不包括端點),結論仍然成立.
(3)當點P運動到什么位置時,△PDE的周長最小?寫出此時P點的坐標,并求出△PDE周長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已知:點O為直線AB上一點,∠COD=90°,射線OE平分∠AOD.

(1)如圖①所示,若∠COE=20°,則∠BOD=40°.
(2)若將∠COD繞點O旋轉至圖②的位置,試判斷∠BOD和∠COE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3)若將∠COD繞點O旋轉至圖③的位置,∠BOD和∠COE的數(shù)量關系是否發(fā)生變化?并請說明理由.
(4)若將∠COD繞點O旋轉至圖④的位置,繼續(xù)探究∠BOD和∠COE的數(shù)量關系,請直接寫出∠BOD和∠COE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BOD+2∠COE=3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