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根據(jù)“人體的營養(yǎng)”有關知識,請你結合如圖A、B、C回答下列問題.

(1)今天早晨你吃了一個饅頭,饅頭的初步消化是從圖A中標號②開始的.
(2)洋洋同學特備喜歡吃油條,油條中含有的脂肪,需要通過圖B結構中的標號①分泌的膽汁乳化后促進其消化.
(3)分析雞蛋中含有的蛋白質的消化過程:圖C中曲線乙代表其消化過程.
(4)無論你吃的饅頭、雞蛋,還是油條,最終經(jīng)消化后,都要到圖A結構中的小腸(填結構名稱)才能被吸收,因為該結構是消化食物吸收養(yǎng)料的主要場所.

分析 圖A:①咽道,②口腔,③食道,④胃,⑤胰腺,⑥小腸,⑦大腸,⑧肛門;圖B:①肝臟,②膽囊,③胰腺;圖C:①口腔,②咽和食道,③胃,④小腸,⑤大腸;甲是淀粉,乙是蛋白質,丙是脂肪,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從②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shù)矸酆望溠刻沁M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
(2)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膽汁,膽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乳化脂肪,促進脂肪的消化.油條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脂肪的消化先經(jīng)過膽汁的乳化作用.
(3)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由圖示可知:曲線甲所代表的營養(yǎng)物質在①口腔內即被消化,因此曲線甲是淀粉的消化曲線;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由圖示可知:曲線乙所代表的營養(yǎng)物質在胃內開始被消化,因此曲線乙是蛋白質的消化曲線;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由圖示可知:曲線丙所代表的營養(yǎng)物質自小腸開始消化,因此曲線丙是脂肪的消化曲線.
(4)小腸是營養(yǎng)物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這是因為小腸具有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長約5~6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huán)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其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故答案為:(1)②;(2)①;膽汁;(3)乙;(4)小腸.

點評 掌握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人體的結構層次可以表示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觀察圖1,將圖2的細胞核、染色體、DNA以及基因的關系圖解填寫完整.
其中①是DNA;②是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不斷加劇,可能引起海洋表層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從而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這是因為浮游植物死亡會(  )
A.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B.使海洋表層無機物增多
C.使海洋表層含氧量增多D.使大氣中臭氧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環(huán)境問題是全球問題.下列污染原因和結果不相符的是( 。
A.排放氟利昂等→臭氧層破壞B.大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
C.外來物種入侵→本地物種滅絕D.大量使用農(nóng)藥→形成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為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菜豆種子比玉米種子多了一個胚乳
B.2是胚根,將來會發(fā)育成根
C.菜豆和玉米的營養(yǎng)物質都儲存在子葉中
D.種子萌發(fā)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2014年春晚,一首深情的歌曲《時間去哪里了》,使大萌萌父女一夜爆紅,父女倆30年的30張合照感動眾人,演繹了天下父母的大愛,也記錄了女兒“女大十八變”越來越漂亮的過程.那么,與女性體型特征在青春期變化有直接關系的器官和物質分別是(  )
A.卵巢   生長激素B.子宮  月經(jīng)C.卵巢  雌性激素D.子宮  雄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草盛豆苗稀,草是影響豆苗生長的生物因素,我們吃的韭黃、蒜黃等影響其生產(chǎn)的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屬于大熊貓結構層次的是( 。
A.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B.細胞→器官→個體
C.細胞→器官→組織→個體D.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