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現(xiàn)有一固體混合物A,可能含有MgCl2、MgCO3或兩者之一,另有一固體混合物B,可能含有NH4NO3、NH4Cl、NaCl、Fe2O3四種物質(zhì)中的一種或多種。按圖所示進行探究實驗,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如圖中所述(設過程中所有發(fā)生的反應都恰好完全進行)。
試根據(jù)實驗過程和發(fā)生的現(xiàn)象做出判斷,填寫以下空白:
(1)氣體G的化學式是_____。
(2)溶液H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陰離子是_____(寫離子符號)。
(3)寫出過程④中生成沉淀I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
(4)根據(jù)上述實驗,在混合物B中,一定存在的物質(zhì)是(寫化學式)_____;得此結論的理由是_____。
【答案】NH3 NO3- Fe2O3 根據(jù)上述實驗分析, NH4NO3、NH4Cl物質(zhì)與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沉淀生成,NaCl、Fe2O3與氫氧化鈉不反應,NaCl溶于水,所以反應后的沉淀只能為氧化鐵,而混合物B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能產(chǎn)生氨氣,只能確定混合物B中至少含有含有氯化銨和硫酸銨一種,在混合物B中,一定存在的物質(zhì)是氧化鐵,化學式為:Fe3O3;
【解析】
碳酸鎂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加入鹽酸產(chǎn)生的氣體C是二氧化碳,混合物A中一定有碳酸鎂,溶液D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鎂;混合物B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能產(chǎn)生氣體G,G可以使酚酞變紅,G為氨氣,混合物B可能含有氯化銨和硝酸銨;有沉淀F,說明有氧化鐵,溶液D和溶液E混合加入硝酸銀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沉淀I為氯化銀。
(1)氣體G的化學式是NH3;
(2)第④步加入硝酸銀與溶液中的氯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后,溶液H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陰離子是硝酸根離子;
(3)過程④中氯化鎂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鎂,化學方程式為:MgCl2+2AgNO3=2AgCl↓+Mg(NO3)2。
(4)根據(jù)上述實驗分析, NH4NO3、NH4Cl物質(zhì)與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沉淀生成,NaCl、Fe2O3與氫氧化鈉不反應,NaCl溶于水,所以反應后的沉淀只能為氧化鐵,而混合物B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能產(chǎn)生氨氣,只能確定混合物B中至少含有含有氯化銨和硫酸銨一種,在混合物B中,一定存在的物質(zhì)是氧化鐵,化學式為:Fe3O3;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200.0g AgNO3溶液中加入Fe和Cu的混合粉末Xg,攪拌,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得32.4 g固體。向濾液中滴加NaCl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干燥所得固體中加入稀鹽酸有氣體生成
B.混合粉末的質(zhì)量范圍是8. 4<X<9.6
C.濾液的質(zhì)量一定大于167.6 g
D.原AgNO3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2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氧氣是我們身邊無法離開的物質(zhì)。某興趣小組對氧氣的研究如下:
I.氧氣的制備:
(1)該裝置中棉花團的作用是________,圖中裝置一處明顯的錯誤是________。
II.氧氣的收集:
[實驗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當放置在集氣瓶口帶火星木條復燃時停止收集,測定瓶中氧氣的含量,重復實驗3次。
[實驗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當放置在集氣瓶口帶火星木條復燃后,繼續(xù)收集40秒,測定瓶中氧氣的含量,重復實驗3次。
[實驗3]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測定瓶中氧氣的含量,重復實驗3次。
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1 | 實驗2 | 實驗3 | |||||||
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 79.7 | 79.6 | 79.9 | 88.4 | 89.0 | 87.9 | 90.0 | 89.8 | 89.3 |
氧氣的平均體積分數(shù)(%) | 79.7 | 88.4 | 89.7 |
數(shù)據(jù)
(2)由實驗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為提高獲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不考慮操作因素,實驗3獲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不能達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
Ⅲ.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4)鐵絲燃燒時火星四射,經(jīng)研究表明產(chǎn)生火星四射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時生成了某種氣體,推測該氣體是________(填化學式)。將燃燒后的黑色固體粉碎后,滴加稀硫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個圖像中分別表示四個化學興趣小組活動中的數(shù)據(jù)及處理情況,其中錯誤的是
A.圖甲:加水稀釋氫氧化鈉溶液
B.圖乙:足量的鋅和鐵分別加入等質(zhì)量同濃度的稀硫酸中
C.圖丙:加熱一定質(zhì)量的KMnO4 固體
D.圖丁:往飽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碳酸鈉和金屬單質(zhì)鋅的混合物,為測定其組成,取一定質(zhì)量該混合物放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300g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得到一定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318.8g,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生成CO2的質(zhì)量為4.4g
B.生成H2的質(zhì)量為0.4g
C.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5.3g
D.混合物中單質(zhì)鋅的質(zhì)量1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以曾青CuSO4涂鐵,鐵赤色如銅”均出自西晉葛洪編寫的煉丹術抱樸子。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丹砂HgS燒之成水銀”水銀指的是單質(zhì)汞,常溫下為液態(tài)
B.“以曾青CuSO4涂鐵,鐵赤色如銅”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為
C.上述記載中涉及了四種單質(zhì);三個化學反應
D.上述記載中涉及的化學反應全部都是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紅同學用碳酸氫鈉作為膨松劑蒸饅頭時,發(fā)現(xiàn)蒸熱后的饅頭有氣孔,但膨松效果一般;在媽媽的建議下,小紅在使用碳酸氫鈉的同時加入一定量的食醋,蒸熟后的饅頭膨松效果就理想多了,小紅對碳酸氫鈉作為膨松劑的作用原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碳酸氫鈉作為膨松劑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查閱資料)膨松劑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加入的,因產(chǎn)生氣體,能使面胚發(fā)起形成多孔組織,從而使食品具有松軟或酥脆特點的一類物質(zhì),化學膨松劑中通常含有碳酸氫鈉。
(做出猜想)小紅同學對用碳酸氫鈉在兩次制作饅頭過程中的作用原理做出猜想:
猜想一:______。
猜想二:______。
(方案設計與實施)
小紅同學分別對猜想一和猜想二設計了實驗方案并實施驗證。
試劑和用品:碳酸氫鈉、稀鹽酸、澄清石灰水儀器和其他用品自選
實驗方案 | 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
實驗一 | 如圖,取一定量碳酸氫鈉于試管a中,加熱,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試管a內(nèi)壁有小液滴,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猜想一正確 |
實驗二 | ______ | ______ | 猜想二正確 |
(解釋與結論)①依據(jù)小紅同學對碳酸氫鈉作為膨松劑的作用原理的實驗探究,獲得碳酸氫鈉的兩個化學性質(zhì)是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②在有酸性物質(zhì)存在時,碳酸氫鈉作用效果會更好的原因是______。
(評價與反思)①小紅媽媽制作饅頭時,在面團發(fā)酵后,常加入少量純堿來調(diào)節(jié)面團的酸度。小紅提出:能不能單獨使用純堿做膨松劑?要解決該問題需要設計實驗驗證純堿是否具有______的性質(zhì)。
②市售膨松劑大多是復合膨松劑,一般由三類物質(zhì)組成:碳酸氫鈉、酸性物質(zhì)、助劑淀粉等。結合上述探究,下列關于復合膨松劑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a 復合膨松劑保存時要注意防潮
b 復合膨松劑在加水揉面與蒸饅頭的過程中均起到發(fā)面的作用
c 使用復合膨松劑前必須先將面進行發(fā)酵
d 在蒸饅頭時復合膨松劑中助劑的作用可能是調(diào)節(jié)氣體產(chǎn)生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關注物質(zhì)變化過程,探究物質(zhì)變化的條件很有必要。某化學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根據(jù)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A 是通過什么現(xiàn)象可以得出燃燒需要氧氣?____
(2)實驗B中,通過什么現(xiàn)象可以得出鐵生銹需要氧氣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豎爐冶鐵工藝流程如圖8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工藝流程中,甲烷的作用是 ,冶煉出的鐵水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還原反應室內(nèi)煉鐵的原理 。(寫一個)
(3)該工藝流程中,可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