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制備常見氣體,請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 .
(2)裝置A為氣體發(fā)生裝置,在試管內(nèi)的適當位置放入、等實驗用品以制取氧氣,寫出有關(guān)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若用裝置B收集的氧氣不純,原因可能是(寫一種).
(4)用裝置C收集氧氣,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選填“a”或“b”)處.
(5)裝置D是用軟塑料管自制的氣體發(fā)生裝置,利用該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時,塑料管中加入的液體藥品是 , 藥品加入完畢后,接下來的操作是: .
【答案】
(1)水槽
(2)高錳酸鉀;棉花團;2KMnO4 K2MnO4+MnO2+O2↑
(3)過早收集,沒等導管口有連續(xù)且均勻的氣泡冒出就開始收集;或收集前集氣瓶中的水沒有裝滿,留有氣泡
(4)a
(5)稀鹽酸;用手攥緊塑料管的下端,是液體與固體接觸
【解析】解:(1)儀器①是水槽;水槽;(2)A裝置是加熱固體制取氧氣,可在試管中加入高錳酸鉀.在試管口處放一棉花團,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高錳酸鉀;棉花團;2KMnO4 K2MnO4+MnO2+O2↑;(3)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如收集前集氣瓶中的水沒有裝滿,留有氣泡,則收集的氣體中有空氣;如沒等導管口有連續(xù)且均勻的氣泡冒出就開始收集,導出的氣體中也含有空氣;過早收集,沒等導管口有連續(xù)且均勻的氣泡冒出就開始收集;或收集前集氣瓶中的水沒有裝滿,留有氣泡;(4)用裝置C收集氧氣,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氧氣從長管進入,空氣從短管排出,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處.故填:a;(5)在實驗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加入藥品后用手攥緊軟塑料管的下端,液體與固體混合產(chǎn)生二氧化碳;稀鹽酸;用手攥緊塑料管的下端,是液體與固體接觸.
(1)熟記儀器的名稱;(2)裝置A適用于固體加熱制取氧氣;(3)根據(jù)排水法收集氧氣的注意事項回答;(4)掌握驗滿氧氣的方法;(5)根據(jù)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來分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燃料、燃燒與滅火說法正確的是
A. 家中電器著火用水撲滅
B. 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一定會發(fā)生燃燒
C. 灑在實驗桌上的少量酒精著火,迅速用濕布蓋滅
D.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石燃料,燃燒不會造成空氣污染,應倡導多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分子的觀點對下列現(xiàn)象解釋錯誤的是
A. 食物腐敗一分子本身發(fā)生改變 B. 鐵塊很難被壓縮一分子間存在斥力
C. 物體熱脹冷縮一分子的大小發(fā)生變化 D. 液氧和氧氣都能助燃一同種分子化學性質(zh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溶液在生活、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guān)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 豆?jié){、牛奶都是溶液
C. 溶液都是無色的 D. 洗滌劑去油污是乳化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混合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如下表所示,根據(jù)圖表回答問題:
物質(zhì) | A | B | C | D |
反應前的質(zhì)量 | 51 | 9 | 3 | 17 |
反應后的質(zhì)量 | 23 | 3 | X | 51 |
(1)x= ________
(2)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zhì)量比是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馬鈴薯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維生素C、磷、鈣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鈣元素可以預防佝僂病 B. 蛋白質(zhì)、淀粉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C. 維生素C可以預防壞血病 D. 鈣、磷都屬于微量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實驗既要操作規(guī)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實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 攪拌過濾器內(nèi)的液體可以加快過濾速度
B. 滴管伸入試管可以方便地把液體滴入試管
C. 燒杯直接加熱,可以更快地升溫
D. 粉末藥品放入試管內(nèi),應平放試管用紙槽將粉末送入試管底部,再豎直試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