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希溪同學在實驗室里測定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他取了鋅和硫酸鋅的混合物 22.6g,加入了 1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然后加入77.6g 水,得到不飽和溶液,流程圖如下:
請根據上述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2)根據已知條件列出參加反應鋅的質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 ;
(3)反應后所得的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______ ;
(4)上述所用的 100 克 9.8%的稀硫酸是由 98%濃硫酸配制,需加入水的質量是_________;
(5)濃硫酸配成稀硫酸所用的儀器除了燒杯、玻璃棒外,還需的儀器是_____________ 。
【答案】Zn + H2SO4=ZnSO4+H2↑ 或 16.1% 90g 量筒和膠頭滴管
【解析】
(1)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
(2)100 克 9.8%的稀硫酸中的溶質質量為100g× 9.8%=9.8g;
(3)根據硫酸質量計算鋅的質量、生成硫酸鋅的質量、同時得到氫氣質量,最后計算
反應后所得的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4)溶液加水稀釋過程中,溶質質量不變;
(5)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
(1)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Zn + H2SO4=ZnSO4+H2↑;
(2)100 克 9.8%的稀硫酸中的溶質質量為100g× 9.8%=9.8g,根據已知條件列出參加反應的鋅質量(X)的比例式或;
(3)設鋅的質量為x,生成硫酸鋅的質量為y,同時得到氫氣質量為z。
,x=6.5g,y=16.1g,z=0.2g。
反應后所得的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4)上述所用的 100 克 9.8%的稀硫酸是由 98%濃硫酸配制,需加入水的質量是100g-9.8g÷98%=90g;
(5)濃硫酸配成稀硫酸所用的儀器除了燒杯、玻璃棒外,還需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方程式符合題意且書寫和所屬基本反應類型均正確的是( )
A. 不能用鐵器盛放硫酸銅溶液的原因:Fe+CuSO4=FeSO4+Cu 置換反應
B. 鋁耐腐蝕的原因:4Al+3O2=Al2O3 氧化反應
C. 工業(yè)上以赤鐵礦為原料冶煉生鐵:2Fe2O3+3C4Fe+ 3CO2↑ 還原反應
D. 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2H2O2H2↑+ O2 ↑ 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初中化學中驗證物質性質的幾個基本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將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階梯形蠟燭的燒杯中(如圖A),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此實驗說明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有:________。
(2)如圖B所示,其中①、④為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棉球,②、③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②、③不變紅,①和④都變紅且④比①先變紅。據此現(xiàn)象推知二氧化碳的性質有____,反應的文字或化學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
(3)按C圖實驗時,集氣瓶底部炸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在不同體積分數氧氣中的復燃情況,部分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氧氣體積分數(%) | 30 | 40 | 60 | 70 |
帶火星的木條 | 不變 | 稍亮 | 復燃 | 復燃 |
在集氣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圖D所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將瓶內的水排盡,用帶火星的木條在該集氣瓶中進行實驗,通過計算,該集氣瓶收集的氣體中氧氣體積分數為_______,推測帶火星的木條能否復燃______(填“能”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教材的實驗裝置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如圖甲所示),但測出的氧氣體積分數明顯小于理論值,請你參與探究。實驗中所用的白磷在40℃即可燃燒,燃燒現(xiàn)象和產物與紅磷相同。
(提出問題)造成誤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進課本實驗裝置?
(假設與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導管內原存有空氣,后來留有吸入的水,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乙同學:可能是瓶內殘留氣體中還有氧氣的緣故;
你還能做的猜想是_____。
(交流與討論)
(1)丙同學認為用木炭代替紅磷就可以消除誤差,大家認為他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
(2)他們對課本實驗裝置進行了如圖乙的改進(其他儀器省略)。
①在裝藥品之前應該先_____;
②利用銅的導熱性,通過粗銅絲點燃玻璃管內的白磷:白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
③與課本實驗裝置相比,該裝置的一個優(yōu)點是_____;
④待玻璃管冷卻至室溫后左玻璃管內的液面最終停留在_____刻度處。
(探究與反思)
已知銅粉加熱時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為驗證乙同學的猜想,將銅粉放在殘余氣體中加熱觀察到銅粉變黑色證明乙同學的猜想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的微觀模擬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此變化的微觀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變化中不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符號);
(3)畫出比氯元素少一個周期,少一個族的離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在生活生產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生產和使用鐵器歷史悠久,請寫出工業(yè)用赤鐵礦石煉鐵的化學方程式:_____。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原因是_____。
(2)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很容易生銹,請寫出一種防止鋼鐵制品銹蝕的方法:_____。
(3)向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操作流程如圖所示。
請回答:
①濾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填化學式,下同)。
②若濾液呈藍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過氧化鈉(Na2O2)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常溫下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現(xiàn)將沾有過氧化鈉固體的棉花放入燒杯中,再緩慢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稀硫酸,使之與杯底的Na2CO3反應產生CO2氣體,發(fā)現(xiàn)蠟燭火焰熄滅,沾有過氧化鈉固體的棉花燃燒起來。從實驗獲得信息中,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 棉花具有可燃性
B. CO2不支持蠟燭燃燒,但能支持棉花燃燒
C. Na2O2與CO2反應放熱,使溫度達到棉花的著火點
D. 棉花燃燒證明“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是燃燒必須同時具備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實驗中反應物與催化劑的最佳質量比.
實驗中采用圖1實驗裝置,取20g氯酸鉀,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別裝入10支試管中.在10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不同質量的二氧化錳,分別測量二氧化錳與氯酸鉀在不同質量比時,生成200ml氧氣所消耗的時間.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下:
實驗編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氧化錳的質量(g) | 0.1 | 0.2 | 0.33 | 0.4 | 0.5 | 0.66 | 1 | 1.3 | 2 | 3 |
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質量比 | 1:20 | 1:10 | 1:6 | 1:5 | 1:4 | 1:3 | 1:2 | 2:3 | 1:1 | 3:2 |
生成200ml氧氣時間(秒) | 235 | 186 | 162 | 147 | 133 | 117 | 143 | 160 | 211 | 244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完成本實驗,方框內應選擇圖2氣體收集裝置中的是_____(選填序號)該收集利用了氧氣的_____性質.收集氣體前集氣瓶內未裝滿水,對實驗結果_____(填“有”或“沒有”)影響.
(2)分析上述數據,你認為利用此法制氧氣,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最佳質量比為_____.
(3)利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比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氧氣更好,請寫出前者的兩個優(yōu)點①_____②
(4)催化劑能影響化學反應速度,溫度、反應物的濃度、接觸面積等也會對化學反應速度帶來影響.分析上表數據,結合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
①當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質量比高于最佳質量比時,反應速度變低的原因是_____.
②當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質量比低于最佳質量比時,反應速度變低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工具,依據下表回答問題:
(1)表中14號元素屬于______(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該元素的化學性質與_______元素相似,即在常溫下具有__________性。
(2)通過上表的分析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數=該元素原子核外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化學反應中,鋁原子失電子形成鋁離子,寫出鋁離子符號__________。
(4)鈉元素與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