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物中有單質
B.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C.圖反應前是混合物,反應后是純凈物
D.化學方程式是:2H2S+3O22SO2+2H2O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中學聯(lián)盟]江蘇省句容市行香中學2017屆九年級5月調研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在《基礎實驗5: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和《基礎實驗6:粗鹽的初步提純》兩個實驗中都應使用到的儀器是( )
A. 燒杯、玻璃棒、托盤天平、量筒 B. 燒杯、玻璃棒、量筒、試管
C. 托盤天平、量筒、燒杯、漏斗 D. 蒸發(fā)皿、酒精燈、燒杯、鐵架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馬鞍山市校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摸底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A、B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t3oC時,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oC,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增大
B.將t1oC時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oC,兩溶液仍然是飽和溶液
C.將A物質的飽和溶液降低溫度,一定會有溶質析出
D.將t2oC時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oC,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都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省柳州市區(qū)2017屆九年級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填空題
水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之一.
(1)下列生活中的“水”屬于純凈物的是 (填序號).
A.湖水 B.雨水 C.蒸餾水 D.地下水
(2)保護水環(huán)境、珍愛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 (填序號).
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B.工業(yè)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3)要證明某水樣是硬水還是軟水,可向其中加入 .
(4)利用如圖裝置我們認識了水的組成,試管“1”中的氣體是 ,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此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屬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省柳州市區(qū)2017屆九年級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研究和學習化學,有許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舉例錯誤的是
選項 | 方法 | 示例 |
A | 實驗法 | 用銅粉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
B | 分類法 | 根據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
C | 歸納法 | 根據稀鹽酸、稀硫酸等物質的化學性質,歸納出酸的通性 |
D | 類推法 | 根據金屬鋁能與稀鹽酸反應,推測金屬銅也能與稀鹽酸反應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省柳州市區(qū)2017屆九年級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豆類、動物肝臟中含有豐富的鐵和鋅,這里的“鐵”、“鋅”是指:
A. 單質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2017屆九年級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
(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該儀器中燃料燃燒時,是將_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_能。
(2)實驗室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__(填序號),若用F裝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應該從_____(填“a”或“b”)端通入,用該裝置收集時,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2017屆九年級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2017年1月26日哈佛大學科學家宣布成功制取金屬氫。金屬氫是一種高密度、高儲能材料,它是在壓力足夠的條件下,透明固態(tài)氫轉變?yōu)楹跉浒雽w,再轉變?yōu)榻饘贇洹?/p>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構成固態(tài)氫和金屬氫的微粒相同 B. 金屬氫可以做導體
C. 制得金屬氫過程發(fā)生了物理變化 D. 金屬氫屬于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鎮(zhèn)江丹陽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 鋁的“自我保護”:2Al+ O22AlO
B. 銅置換銀:Cu+2AgClCuCl2+ 2Ag
C. 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Na2CO3+2HCl2NaCl+H2O+CO2↑
D.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2SO2 +2H2O+O22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